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恰当切入适度拓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方法;训练;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1—0071—01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读书、去涵泳文字、去“勤悟道”,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和师生的对话交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和检测功能,使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落实教学目标,寻找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平台。
语文教师在谈及阅读教学时,常常会提到切入角度的问题。的确,切入角度选择得恰当,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切入是指在讲析一篇课文时,要选择一个角度,并从这个角度入手,对全文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切入,能够把握课文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教师要把握住友谊是基础,线索是关键这个点进行切入,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鸟儿和大树的友谊,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切入,引领学生追随鸟儿的足迹,去阅读,去感受友谊的珍贵。
二、切入方法
1.提起线索。每篇课文都会有一条主要线索,教师可以把握这条主要线索,弄清事实,再追究线索的成因。如,教学《七颗钻石》时,笔者提起发生了哪些奇妙的变化这条线索,让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这篇课文。
2.镜头聚焦。有的课文虽长,重点并不是通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聚焦到一个重点部分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聚焦到谈花生这个部分,从几个人的谈话中,又可以聚焦到爸爸的谈话内容上,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让学生比较深入地领会落花生的涵义。
3.对比体会。《妈妈的账单》一文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写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比两张账单的不同点来进行切入。通过这个对比,学生能够很轻松地体会到课文的人文内涵。
4.返回全文。教学时教师会发现,个别文章读到结尾虽然有了结果,但如果重新读一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检阅》时,笔者采用这种返回全文的方法进行了二次教学,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再次研读,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5.拆散重组。把课文原来的结构拆散,拆散以后重新组装起来。如,教学《凡卡》一文时,笔者先带领学生读凡卡的信,然后再读他在乡下的生活情况。这种重构的阅读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有效训练
1.合理地选取教学点。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会发现,文本中的教育因素十分丰富,但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合理地取舍教学点。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和拓展,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取舍教学点,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不符,教师也要下定决心舍去。
2.结合目标展开训练。阅读的心理过程就是“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整体和部分之间是一种互为前提的关系。好的阅读训练应该是在一个“点”上展开的,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和表达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获得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一节课的程序设计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小的目标,围绕这个小目标展开听、说、读、写、思的活动。这样,不仅板块内部的程序可以灵活变动,就连板块之间也可以适当调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很大的空间。
拓展一般是在课文即将结束时,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语文教学是需要拓展的,拓展运用得合理,运用得适时、适量,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会有特别的作用,它也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表现。教师实施课堂拓展要把握好度,即在学生学习、理解、需要的时候拓展。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在讲到海参蠕动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蠕动”这个词,适当地为学生拓展知识:海参平均一小时在珊瑚礁的泥沙中只能前进3米距离。就是这句话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到,海参蠕动得到底有多慢。
小学阶段只有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独立阅读能力,引领学生在书的海洋中浸润、遨游和涵泳,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