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宁波市鄞州区甬优538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宁波市鄞州区甬优538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研究宁波市鄞州区甬优538的最适宜栽植密度,结果表明:30.0 cm×20.0 cm栽植时,甬优538产量最高,但较产量最低的栽植规格30.0 cm×30.0 cm增产不显著,生产中可根据需要在30.0 cm×16.7~26.7 cm范围内选择栽植规格。

关键词 甬优538;栽植密度;浙江宁波;鄞州区;2011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27-01

籼粳杂交新品种甬优538在区试中表现出色,为观察该品种在不同密植规格下的产量表现,进一步摸索该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了此次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鄞江镇某农户农田,试验田前作为小麦,机耕。土壤类型为黄化青紫泥,土壤肥力较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籼粳杂交甬优538,试验种子由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提供。

1.3 试验设计

6月1日播种,秧龄20 d左右,要求双本手插,试验按栽插密度设为5个处理,分别为30.0 cm×16.7 cm、30.0 cm×20.0 cm、30.0 cm×23.3 cm、30.0 cm×26.7 cm、30.0 cm×30.0 cm,不设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0 m2,注意设置保护行。培育管理按照当地栽培习惯进行,高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1-3]。

1.4 试验过程

1.4.1 播种。使用10%浸种灵500倍液浸种,6月1日播种,播种量为18.75 kg/hm2。播种时拌入水稻壮秧剂。播种8 d后,用40%毒死蜱1 500 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等虫害,播种15 d左右,用40%毒死蜱1 200 mL/hm2+18%杀虫胺750 g/hm2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等虫害,做好带药下田[4]。

1.4.2 田间管理。未施用基肥,分别于7月16日、7月24日、8月13日分别追施尿素75 kg/hm2、尿素6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大田于8月9日用40%毒死蜱1 500 mL/hm2+18%杀虫胺250 mL/hm2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8月29日用40%福戈150 g/hm2+30%爱苗225 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5-6]。10月3日用25%吡蚜酮450~600 g/hm2、稻腾30 mL/hm2防治飞虱、稻纵卷叶螟。人工拔除杂草。

2 结果与分析

2.1 抽穗时间与生育期

由表1可知,甬优538不同密植规格生育进程一致,6月1日播种,6月23日移栽,始齐穗8月28日至9月4日,成熟期11月12日,全生育期175 d。

2.2 群体动态

试验表明,基本苗的多少与播种密度的高低成正比,种植密度越高,基本苗越多,最高苗同样如此。由表2可知,基本苗最高的是密植规格30.0 cm×16.7 cm,达28.35万株/hm2,其次是30.0 cm×20.0 cm,为23.55万株/hm2,最低的是30.0 cm×30.0 cm,为15.75万株/hm2。最高苗最高的是密植规格30.0 cm×16.7 cm,达271.35万株/hm2,其次是30.0 cm×20.0 cm,为230.10万株/hm2,最低的是30.0 cm×30.0 cm,为204.00万株/hm2。有效穗数与播种密度基本呈正相关,密度越高,有效穗越高,最高的是30.0 cm×16.7 cm,达184.65万穗/hm2,其次是30.0 cm×23.3 cm、30.0 cm×20.0 cm,分别为182.40万、181.80万穗/hm2,最低的是30.0 cm×30.0 cm,为179.40万穗/hm2。值得注意的是,30.0 cm×20.0 cm、30.0 cm×23.3 cm之间分蘖率从877.1%跃迁到1 032.1%,推测30.0 cm×20.0 cm与30.0 cm×23.3 cm间是其分蘖率的一个分水岭,播种密度大于这个临界值则分蘖受到压制。

2.3 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各种密植规格株高相同,穗型最大的是30.0 cm×20.0 cm,穗长、总粒数、实粒数均最高,其穗长20.4 cm,较最小密植规格30.0 cm×30.0 cm的20.1 cm增加1.5%;总粒数298.57粒,较最低30.0 cm×30.0 cm的276.36粒增加8.0%。其次是30.0 cm×23.3 cm,为292.32粒。30.0 cm×20.0 cm实粒数达269.91粒,较最低的30.0 cm×30.0 cm的247.07粒增9.2%,其次是30.0 cm×23.3 cm,为263.38粒。

理论产量30.0 cm×20.0 cm最高,达11 089.5 kg/hm2,较最低30.0 cm×30.0 cm的10 017.0 kg/hm2,增加10.7%,其次是30.0 cm×16.7 cm、30.0 cm×23.3 cm,均为10 857.0 kg/hm2。实产最高的同样是30.0 cm×20.0 cm,达10 312.5 kg/hm2,较最低30.0 cm×30.0 cm的9 750.0 kg/hm2增5.8%,较30.0 cm×26.7 cm的9 937.5 kg/hm2增3.8%,其次是30.0 cm×16.7 cm的10 237.5 kg/hm2和30.0 cm×23.3 cm的10 012.5 kg/hm2。

(下转第30页)

3 结论与讨论

(1)甬优538具有超强的分蘖能力,一旦播种密度过高(该试验中高过30.0 cm×23.3 cm),易造成基础群体过大抑制其分蘖。秧田播种密度同样不宜过高,否则不利于形成足蘖壮苗。有效穗数最高的是30.0 cm×16.7 cm处理,最低的是30.0 cm×30.0 cm处理,有效穗基本与栽插密度成正比。

(2)考虑到前作对不同播种密度水稻群体的后期发育成穗数量及灌浆能力的影响,高肥力能较大程度上挖掘低密植规格处理的植株生长潜力。试验结果表明30.0 cm×20.0 cm处理产量最高,除比最低的30.0 cm×30.0 cm增产5.8%,增产较为明显外,相比其他处理增产优势并不明显,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用种成本及田间管理难度随之增加,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在30.0 cm×16.7~26.7 cm密植规格中灵活选择。

4 参考文献

[1] 李木英,石庆华,王涛,等.种植密度对双季超级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9(2):72-77,80.

[2] 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等.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垦殖与稻作,2005(1):18-19.

[3] 杨沫.秧龄和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数学模拟[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5.

[4] 毛礼钟.水稻“稀少平”高产栽培法[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5] 王寅,徐建伟,张丹丹,等.与栽培密度相关的水稻形态基因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2011(5):951-958.

[6] 卢燕,王小军,张洪程,等.不同品种不同密度水直播稻的高产机理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