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解读借物抒情类散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解读借物抒情类散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借物抒情类散文一般通过对物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这类文章出现的频率较高。下面,本文结合实例谈谈此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记不清自己是如何到达医院的。小镇医院的院子里摆满了木床,床周围无一例外都围着数量不等的人群,空气里的有机磷味道比棉田里更为浓烈。医生说,这些病人差不多都是给棉花喷药时不小心中的毒,病房太少,只能露天就简。母亲的身体已十分虚弱,颧骨异常突出,面颊也塌了下去,散乱的头发仿佛刚用水洗过,一缕一缕地紧贴着额头,头发没有遮着的部位汗津津的,嘴唇惨白,面皮下青色的血管隐约可见。我伸手替她抹去额上的汗珠时,感到了一种彻骨的凉意。我突然变得不知所措……

我提出不再种棉花,父亲和母亲却异口同声地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知道家里日子的艰难,顿时失去了争辩下去的底气。后来我曾半开玩笑地问母亲那次中毒有没有看见阎王爷的样子。母亲认真地摇头说没有。她接着又说:“我只是在一片没有边际的棉花地里坐着,我的周围和身下铺展开来的却是拾好的雪白的棉花,堆得比棉花厂的棉垛还高,村里许多中毒死的老老少少都坐在上边哭,被泪水打湿的白棉花慢慢就变成了黑棉花,最后变成了漫天飞舞的漆黑的纸灰。”

母亲说着,眼睛不再看我,而是望向了村外的棉田,仿佛一地的黑棉花正在迎风怒绽。

黄淮腹地种植的主要作物里,棉花的经济和实用价值都比较高,种植和管理当然也少不得花费工夫,各种虫害、病害的侵袭最闹心。棉农从镇上买来了各种农药,一遍遍地喷洒上去。虫子们似乎也较上了劲,不断增强着抗药性,抵抗着棉农们的虐杀。

这是怎样的血腥场面啊!烈日炎似火,棉农精心选择虫子们一天中抵抗力最薄弱的中午,开始了猝不及防的大规模绞杀。他们身穿短裤和半袖汗衫,有的干脆光着脊背,身背灌满各种剧毒农药的手压式喷雾器,冲击棉田,仿佛大海中搏击风浪的勇士。喷枪掠过,虫子噼里啪啦落在地上,痛苦地抽作一团。沾在花叶上的药液和弥漫在灼热的空气中的气雾同时也透过毛孔,悄悄渗进了他们的衣缝和肌体。他们开始头重脚轻,四肢绵软,恶心呕吐,蹲在地上大口喘气,或者支撑不住倒在地上,来不及听见虫子的冷笑,就被家人和邻居手忙脚乱地送去医院,像我母亲一样,去死神身边走一遭,倒霉遭殃的此一去就没再回来。我曾挨门挨户地探访过村子里多年植棉的乡邻,竟无一例外都品尝过中毒的滋味。

我所供职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学校的围墙之外,秋季是一波波棉田,秋风吹拂。枝叶由盛而衰,棉桃渐渐露出峥嵘,一瓣瓣的棉花灿然吐绽,雪白的棉絮晃得人心旌摇荡。我站在学校的五层教学楼顶上,极目远眺,心生豪迈,却突然看见了棉田深处的一座座旧坟新坟,心情顿时黯淡了下来,满眼的雪白也渐次熄灭,变成一片苍茫和漆黑。

(节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有删改)1.请解释“黑棉花”一词的丰富内涵。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3.你认为作者写作本篇散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加以探究。

解读提示】

1.紧咬“物”不放松。既然是借物抒情散文,“物”自身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写景抒情散文的主体是“物”,它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会把大量的笔墨用到对“物”的描写上。“物”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准确地把握“物”的特点,可以增加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把握“物”的特点的关键是抓住作者在行文中运用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比如,文本中的“黑棉花”和“白棉花”,为什么本应是非常白的棉花,在作者笔下却变成了黑色的棉花?这一白一黑,显然是有深意的。如果忽视了这种颜色的对比,就很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抓住“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情感主线。所谓“动情点”就是情感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眼”。一般来说,文眼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文本的最后一段,就隐藏了文章的“动情点”,这个“动情点”,无疑是读懂作品、把握作品的关键一步。

对于一些名家的作品,考生也可以通过平时了解的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写作风格等来帮助解题。

3.赏析艺术手法。欣赏抒情散文,要重视艺术手法的赏析。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托物言志,有的将自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求。象征是抒情散文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考生在解读作品时要充分理解抒情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地方也是考生需要着力思考、探讨的地方,是鉴赏的重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手法是命题的重点之一,如文本的第2题,就是围绕手法来设题的。要说明的是,一篇散文用到的手法往往有好几种,考生应该通篇考虑。

4.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抒情的句子。借物抒情类散文常常采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式,或在集中写景之后集中抒情,或在写景之前谈自己的感受,或这三种方式同时使用。考生在阅读时,找准作者抒情的核心也就等同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文本中“我站在学校的五层教学楼顶上,极目远眺,心生豪迈,却突然看见了棉田深处的一座座旧坟新坟,心情顿时黯淡了下来,满眼的雪白也渐次熄灭,变成一片苍茫和漆黑”这句话,对理解作者的感情,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5.理顺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借物抒情类散文,大多数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把握好文章的线索对考生深入探究文章的主题非常有好处。将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梳理,就可以划分出文章的层次,对理解文章非常有益。如文本从母亲的中毒住院写到棉农的艰辛,再到自己的感慨,抒发了一种复杂的感情,既有对棉农的同情和赞美,又有一种人文关怀,希望能改善他们严峻的生活环境,更有一种对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的担忧。

【参考答案】1.①棉花不可能是黑色的。②棉农的生活是黑色的。③棉花的丰收是以棉农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的。 2.①对比手法。作者将“黑棉花”和“白棉花”进行对比。②拟人手法。“来不及听见虫子的冷笑”,赋予虫子人的性格。③比喻。作者把黑棉花比作“漫天飞舞的漆黑的纸灰”,令人触目惊心。(答出两点即可) 3.①希望人们能为中国棉农的辛劳而感到钦佩。②棉农生活艰辛,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③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棉农的生存环境。(答出两点即可)

(责任编校?筑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