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 言
近几年,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宁夏民委在全区范围内筛选了一批有一定经济基础、有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突出的民族特色村进行了重点打造,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区内回族村落的资源特征,坚持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突出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改善基础设施,修护回族民居,打造特色产业,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有效地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从2013年开始,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穆民新村,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建立起十余个规范的家访旅游接待户,游客可以在普通农家体验穆斯林传统习俗和艺术,品尝美食。
“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幸福穆民新村” ,7月初,当记者走进位于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穆民新村时,散发着异域风格的穆斯林特色建筑墙面上这句醒目的民族团结标语首先跃入了眼帘。
穆民新村宽敞、整洁,平坦的马路两边三三两两坐着乘凉的村民。回族妇女吴金梅一边和邻居聊天一边忙着针线活。一番攀谈后记者得知,她是嫁进村里的,在这里已经生活四十多年了。谈及穆民新村,吴金梅说:“新村除了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外,影响最大的是改变了我们的老思想,以前回族妇女是不可以在外面抛头露面的,而现在村里的妇女除了可以出去打工,有的还做起了女老板,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吴金梅闲时会做一些刺绣活出售,说起未来,她的雄心不小,“将来有机会能创造自己的刺绣品牌,并组织更多的人学习刺绣。”
穆民新村隶属于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石佛寺村第八村民小组,有居民68户,320人,均系回族,其中德高望重的哈吉就有30余人,80岁以上老人达20多人,素有“哈吉村”“长寿村”之称。村寨内现有清真寺2座,建有女子阿语学校、回族民俗展厅、回族风情长廊、特色小游园等。2013年,东塔寺乡对穆民新村居住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对沟渠进行了砌护,对道路进行了加宽平整,建成了穆民新村文化体育休闲广场,并配备了健身设备;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的综合整治,清理垃圾并进行了绿化;将居民中巷的所有墙体进行统一涂刷、改造、装饰,形成了具有穆斯林特色的建筑。
在穆民新村,记者遇到了回族家访旅游接待户的主人老杨,他笑呵呵地和记者主动聊起来,“改建后的穆民新村真的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土地流转后,政府一亩地补助1000元,被私人承包后农民可以去给老板干,也可以去周边别的厂子打工。民委还安排给我家装修房子,并在装修时融入回族元素。”今年清明节过后,老杨家接待了从台湾、香港来的夏令营团的孩子,孩子和他们吃住在一起,体验了农村生活。“这不,过两天还有一个30多人的青岛夏令营团要到村里。”老杨说旅游接待让他们完全脱离了农民的角色,旺季时他家一个月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老杨还不忘一个劲儿地赞叹“政府好,政策好”。
现在穆民新村改造回族特色民居48户,占民居总户数的71%。同时旅游业的逐步兴起还带动和辐射周边近1800户农户积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餐饮和运输业发展,年人均收入达15600元,总收入达500万元。2007年穆民新村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保护点。2013年11月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特色村镇。
自2009年以来,我区共利用国家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00多万元,重点扶持了20多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2014年共有12个村被国家民委确认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自治区民委着重打造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自治区民委以特色村寨改造为突破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针对我区的特点,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中,着重考虑在新建村庄或改造旧村落时突出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元素,突出回族居民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在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改造项目时,重视对村容村貌的全面整治,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沟渠、清路障)、“三化”(净化、绿化、美化)工作,拓宽、硬化村道、巷道,修建民族文化广场,对居民的外墙、院墙及门庭进行粉刷维修,改善人居环境,解决通电、通水问题。
除此之外,高度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有力促进了当地民族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温棚蔬菜、花卉种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农家乐等已成为特色村的主导产业,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转变,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我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是遵循西北地区回族的建筑风格,大多采用青砖青瓦砌筑,在细节处理上用符号、色调与装饰来表现回族建筑的精髓,在墙壁、牌坊、檐口、山墙等处运用砖雕、伊斯兰花饰,将伊斯兰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吴忠市穆民新村、永宁县纳家户村等都是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自2009年以来,经各级政府及个人投资700万元,整理了回族非遗传承项目剪纸、刺绣、花儿清唱、口弦子、回族武术、回族书法和回族舞蹈等,并多次在民族特色村进行展示、演出。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业,这些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为特色村添加了浓厚的民族气息。
此外,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关系和谐。通过民族文化的宣传展示,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加深理解、增进感情;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节庆和慰问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民族团结氛围;大力开展民风建设活动,让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淳朴向善、理性包容、民族团结、勤劳致富的观念深植各族群众心中。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呈现出“基础设施完善、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当然,受益良多的更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他们的人生因村子的变化而改变着,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有了更多的可能、更多的自信、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