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言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过程。作为语言学习的技能之一,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体现着英语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在高师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文化教学,引入中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以后从事教学打好基础。

关键字: 语言与文化 文化渗透 高师英语阅读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它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精髓,其中包括社会特征的所有方面,如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等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会导致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随着文化的进步,语言也随之发展并且反映着文化的进步。语言的学习即是文化的学习过程,文化教育应渗透在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只有掌握了文化背景知识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作为交际能力之一,阅读在语言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于听、说、写,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的体现之一。从高师英语教学实际来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对广大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缺乏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训练不足,同时由于学生对阅读的认知偏差,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学习兴趣低、成绩没有突破。那么,如何进行阅读训练并以此促进外语教学呢?我们试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传递一些文化信息,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文化在阅读中的导入很重要。首先,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把文化导入阅读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就会造成只理解句子的表面含义,二不能很好地理解深层意义的现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目的语的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其次,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高师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导入文化知识时,应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一方面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英美文化习俗,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纠正一些不适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高师英语课文选材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如在讲课文“En Route”时可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而且,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哪一个方面都离不了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目的语。例如,《大学英语・泛读》的“Cowboys”,在讲解课文之前,首先要简要地介绍牛仔这些生活在美国西部以运送牛群为生的人等,然而让学生阅读文章找出牛仔的日常生活状态,从而对这个群体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通过文化的导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英语与汉语不同,当我们读到Samuel Butler的“Biting East Winds”(刺骨东风),Charles Dickens的“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在许多冬日我都看到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等等。当涉及西风,我们有John Masefield的“And west winds with musky wing”(带有芳香翅膀的西风),两种语言的两种风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原因是这两个自然环境是不同的。在中国西部地区是高山,东部是海,所以东风是令人愉快的。而西北风是很冷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是一个经典作品。英国四面环海,东风来自寒冷的欧洲大陆的北部地区,但借来的西风来自温暖和舒适的大西洋。这就是为什么英语单词与渔业有紧密的联系。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鱼类和海洋,all at sea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做,half seas over意思是醉酒,poor fish意思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dull fish意思是一个沉闷的人。因此,不难理解,当汉语说“挥金如土”,英语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大多数人在写作时引用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就是典故。运用典故不仅可润泽语言,使之丰富多彩、生动清晰,而且使人们更易于沟通思想。英语词汇的来源极为广泛,有的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有的源于圣经故事。有的源于莎士比亚戏剧,有的源于其他语言。例如,“at the eleventh hour”字面意思是“在第十一个小时”,其实际意义指“在最后关头,刚好来得及”;又比如“have January chicks”,如果不从文化背景方面下工夫推敲,这个词组就很容易被理解为“一月的小鸡”。其实,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叫“January”的60岁商人“老来得子”的故事。类似这样的词语,如果学生不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在《大学英语・泛读》中,就有许多课文引用了文学和《圣经》中的典故。这些典故许多学生并不熟悉,这就需要教师对此仔细讲解。如《大学英语・泛读》有“The Garden of Eden”和“The Noah Ark”,这两篇都是《圣经》中的典故,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就要先给他们介绍《圣经》,它是由旧约和新约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等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英语阅读中的文化传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为了保证学生系统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学校可开设一些与英语文化有密切联系的课程,这样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各样的文化信息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