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物理课堂牵手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物理课堂牵手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物理学科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当物理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物理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但在很多课堂,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物理教学完全变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枯燥与厌倦之感,导致物理教学“死水一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物理问题,以此来沟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让他们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物理。

那么,如何把这些理念或思想贯彻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如何让生活的活水流进物理课堂,让物理教学牵手生活呢?

下面,我将撷取自己平时在物理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举例说明我是如何将生活的“活水”引进课堂的。

一、引入生活典型事例,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学习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其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物理实例,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原型,让他们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从多方面“找”物理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物理、“想”物理,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因此,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把熟悉的生活带进课堂的探究学习中。

如在教授《加速度》这一节时,我插入了杨利伟的航天训练的小故事:

有人问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训练最难受的是什么?”

杨利伟说:“最大的压力是承受加速度。航天员的训练要求超载达到人体自重8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续时间为40至50秒。每次训练,在强大作用力下,航天员都会脸部肌肉变形、呼吸困难、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

让航天英雄杨利伟如此难受的加速度到底是什么?

简单地说: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

这个故事一讲完,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激发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以高昂的情绪学完了加速度的主要内容。课后测试表明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既全面又透彻。

二、引入生活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探究性教学是给学生造疑。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只有找准了学生的兴奋点、盲点、迷惑点,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

比如我在教学“光学”这一节内容时,就创设了下面的情境:一个初春的月夜,一阵大雨过后,月光明媚,小东和小明(上课时最好用本班学生的真实姓名,我认为这样可适当提高学生兴趣。)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校外散步,边走边谈,回校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了。请问,如果你是小东或小明,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有的说……于是我就借助学生的回答,稍作提示:积水的地方可看作镜面,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并对刚才的回答作出分析,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程。课后证明了这节课是相当成功的,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对人类科技发展的认识,又很好地体现了“STS”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三、运用生活事例设计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因此,在教学的练习设计中,我会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培养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应尽量地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他们自觉地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物理意识。

如:物体是否可被看成质点,可用郭晶晶的跳水过程、刘翔的跨栏过程来设题。

天体运动问题,可结合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奇观来设计练习题。

……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去探索、寻求、解决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如何测量食用大米的密度?如何在家中测量酱油、牛奶的密度?暑假里校园中花木无人浇水怎样使通到花木边的自来水每天自动放水一次?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失事沉没巴伦支海,一百多米深的海底,怎样把模拟的“库尔斯克”号从水池中打捞上来?我们应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这些在课本上没有出现的,而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中,边学边用,活学活用。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让他们用慧眼去发现隐含在身边的物理,并用智慧的大脑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