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技术在学校应用和管理中的问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技术在学校应用和管理中的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不少学校在多媒体、计算机和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管理上存在问题。要发挥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就要反思教育技术运用和管理不当的问题,就要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就要加强管理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关键词:教育技术 应用和管理 意识 能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中小学现代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对于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教育督导和调研听课中却发现,不少学校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唯多媒体论”――刻意追求多媒体的运用,甚至出现了简单的问题非用多媒体课件复杂化的现象,好像一节课不用多媒体或少用了多媒体就不成功似的。二是“教育技术无用论”――固守着传统的教育观点,排斥多媒体在教改中的积极作用,甚至有的学校以教师在网上聊天、打游戏为由收回教学用计算机,限制教师使用。三是“不适用论”――不少学校认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不适合本学校的需要,将设备和资源闲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策略解决问题,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反思多媒体运用不当的问题,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

“教育技术无用论”等偏激的观点当然是草率的,但“唯多媒体论”同样是有害的。反思多媒体运用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忽视教师的作用,让多媒体占据了主导地位。有的教师片面地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更不顾多媒体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追求多媒体的效应。

记得听过一节政治课,讲的是自尊自信。老师只花了十几分钟进行导入,然后让学生观看“精卫填海”的神话和“井底之蛙”的故事。老师是想通过自高自大与自尊自信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自尊自信的含意。但由于放映时间较长,学生被美丽的画面、可爱的形象所吸引,而忽略了本节课的主题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的奴隶,就像解说员或播音员那样,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完全直观的信息冲淡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形象直观,变静为动,在情景创设、把复杂的物理和数学概念、化学反应等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完全直观的信息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记得我在学习马致远的《秋思》时,老师饱含感情的诵读和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家的感悟和理解丰富多彩。而现在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眼前的却是一个版本的画面,学生很少有自己想象的空间和机会了。像语文这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和故事只能经过反复诵读、感悟和理解,才能汲取营养。

3.教学活动中很难进行师生情感的交流。如果盲目地依赖多媒体,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间的信息反馈,就会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就由传统的人为灌输式教学变为机械输入式“满堂灌”。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应,有机地、灵活地掌握教学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并能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如生动的表情、得体的举止、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教学内容更具感染力,使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等在信息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种作用是任何电教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无论是“技术无用论”、“唯多媒体论”还是“不适用论”,都是教育技术意识不强引起的。树立科学的教育技术意识,教师就会在心理上理解、接受和热爱教育技术,并且乐意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探索应用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怎样培养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呢?

1.开展教育技术校本培训,营造重视教育技术的氛围。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同时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知识背景、个人需要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形式要具体而灵活,与教师融为一体,学用结合,及时解决教学中亟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坚决避免培训与教学脱节的现象,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让教师尝到应用教育技术的甜头。要通过优秀案例的观摩、研讨,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创设应用情景,让教师亲身体验、感受教育技术给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使他们从思想上认可、接受教育技术,培养他们热爱、喜欢教育技术的情感。要及时总结、评价、推广教师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应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3.开展系列活动,让教师在交流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学校要通过上好一节电教课、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形成。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和示范作用,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学校要通过系列教研活动,经常组织教师互相听评课、开展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合作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纠正片面、错误的观念,强化正确的观念,形成浓厚的氛围,在教育技术的应用、普及和提高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加强管理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发展中的事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发挥教育技术的效能就要加强管理,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1.建立机制,促使教师重视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

首先要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采取学以致用的策略,以任务驱动教学。培训和教研的目的是让广大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在培训和教研中要规定任务和目标,有练习,有作业,有议题,有考核,使每位教师都较好地完成培训和教研的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以有利于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加信心,大胆尝试为目的。

第二要建立科研带动机制。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可以形成一种任务驱动下的教育技术推进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引领广大教师进行有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应用,推动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三要建立奖励和制约机制。要把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成绩与年度考核、评模树先、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长效机制,使培训和教研充满活力。

2.进行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拿起课本就走上讲台的时代了,因而教学科研就成了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1)让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引领校本教研。立项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支撑,在科研的过程中,教师会关注最新的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引发思考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进行尝试。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经过思辨和总结,以论文和科研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理论的升华,达到成果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我们在研究中更要关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碰到的困惑或矛盾,提炼成可以开展研究的专题性问题,以“问题就是课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科研成果”的理念,开展研究活动,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过程。

(2)让学校教育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使他们为教科研提供有效的指导、支持和服务。

学校要加强管理,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观念,让教育技术人员为教科研提供最有效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努力消除技术与教学之间的“鸿沟”,把人文精神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让教师们在新技术面前不再感到恐惧、迷茫、无所适从甚至是繁琐无用。在技术人员的热情服务中让大家体验教育技术的实用和简便,理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在自我反思中增强教育技术能力,从而获得教学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