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穴贴压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穴贴压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淄博市中医院针灸科,山东25530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3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耳压组、中成药组及西药组,根据辨证给予耳压、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比较3组疗效、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结果:耳压组显效率43.75%,总有效率100.00%;中成药组显效率13.33%,总有效率73.33%;西药组显效率6.25%,总有效率68.75%。3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主题词]经前期综合征/穴位疗法;耳穴贴压,王不留行

ClinicalStudyonTreatmentofPremenstrualTensionSyndromewithAuricularPointSti

ckingJiangWen,LiYong,SunJun,etal.(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Zi

boMunicipalHospitalofTCM,Shandong255300,China)[Abstract]PurposeToobservethe

therapeuticeffectofauricularpointstickingonpremenstrualtensionsyndrome.Metho

dsSixtythreecasesofpremenstrualtensionsyndromewererandomlydividedintoauricul

arpointstickinggroup,Chinesepatentmedicinegroupandwesternmedicinegroup,whowe

retreatedrespectivelywithauricularpointsticking,Chinesepatentmedicineandwest

ernmedicinebasedondifferentiationofsymptomsandsigns.Thechangesoftherapeutic

effects,balanceindexesofvegetativenerveandserumhormoneswerecomparedamongthe3g

roups.ResultsThemarkedlyeffectiverateandtheeffectiveratewere43.75%and100.00%in

theauricularpointstickinggroup,13.33%and73.33%intheChinesepatentmedicinegroup,

and6.25%and68.75%inthewesternmedicinegroup,respectively.Thereweresignificantd

ifferencesinthemarkedlyeffectiverateandthetotaleffectiverateamongthe3groups

(P

crinesystem,andissafeandeffectiveintreatmentofpremenstrualtensionsyndrome.

[Keywords]PremenstrualSyndrome/acupointther;AuricularPointSticking,SV

本研究对不同证型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并与中成药组、西药组治疗对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观察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63例,符合诊断标准者按就诊先后顺序(2∶1∶1)分为耳压组32例,中成药组15例,西药组16例,3组患者年龄、病程、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症状和体征指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及血清内分泌激素情况3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诊断标准依据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分型:根据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及其它有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辨证分型,拟定本研究中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分为以下3型。

(1)肝郁型:烦躁易怒,两胁或胀痛,头痛,头晕,善太息,舌质红,脉弦。

(2)脾虚型:身倦乏力,经前泄泻,经行浮肿,舌质淡,舌体胖,脉滑。

(3)血虚型:头沉,头空痛,烦躁失眠,经行发热或经行音哑,舌淡,脉沉细无力。

1.3观测项目

(1)临床症状和体征

运用指数评定法将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表现归纳为以下11种症状:头痛,口干,失眠,易激动,抑郁,焦虑,过度敏感,猜疑,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分别给予指数1~4,每种症状的程度分无、轻、中、重4种,程度因子分别定为0,1,2,3分,以上每项症状的程度因子与指数乘积之和即为评定指数,即评定指数=∑程度因子×指数,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重。

(2)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值)采用“Wenger冲中重雄”植物神经平衡因子分析法[2]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满3个疗程后的y值,y值呈正值时反映交感机能占优势,负值时反映副交感机能占优势,y值-0.56~+0.56为正常。

(3)血清内分泌激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泌乳素(PRL)的含量,取血时间定于经前4天。

2治疗方法

2.1耳穴贴压组

(1)取穴:主穴为肝、肾、心、脾、内分泌、内生殖器(子宫、卵巢)、交感、皮质下。配穴为肝郁型配枕、额、胸椎穴区;脾虚型配三焦、艇中;血虚型配神门、垂前。

(2)方法:在选取的穴区内通过视诊以及触诊找出敏感点,常规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牢,按压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宜。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6次,每次每穴按压20下,每隔3天左右交替贴压。

(3)疗程:于月经周期的第20天开始耳穴贴压至月经来潮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中成药组

中成药组按辨证分型,肝郁型给予逍遥丸;脾虚型给予参苓白术丸;血虚型给予当归补血丸,均9g/次,2次/日,疗程同上。

2.3西药组西药组

给予谷维素10mg/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同上。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根据症状的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依据评定指数求出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评定指数之比,显效:比值80%。

3.2治疗结果

(1)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2。

3组患者临床总疗效经Ridit分析P

(2)症状体征指数前后变化比较,见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数比较,均P0.05),治疗后经两两比较q检验,耳穴组则差异显著(P0.05)无差异,说明耳压组指数下降幅度更大,即耳压组较中成药组及西药组更有效。

(3)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前后变化比较,见表4。

耳压组患者的y值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正值组和负值组均呈反向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4)血清内分泌激素变化比较,见表5。观察3组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的变化,发现3组患者治疗前FSH,E2,PRL均高于正常值,P低于正常值,3组患者之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耳压组及中成药组治疗后,P升高,FSH,PRL,E2下降,行自身前后配对t检验,耳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虽然LH有升高趋势,T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处理前后变化无显著意义

(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内分泌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P>0.05)。3组之间经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耳压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变化差异显著(P

4讨论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之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与经期气血盈虚变化及体质有密切关系。届经期阴血下注血海,机体全身阴血不足,脏腑气血功能暂时失调于经前、经期而出现诸症,经净阴血渐复,脏腑功能复常而诸症消失。耳和全身五脏六腑都有密切联系。《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根据现代全息生物理论,刺激耳壳相关部位也可调整机体,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本研究辨证选取肝、肾、心、脾穴用以疏肝解郁,调节情志,滋阴补肾,调和气血,健脾运湿,协调脏腑。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用内分泌、内生殖器穴以调整激素水平,交感穴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皮质下穴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诸穴配合标本兼治,调整经络脏腑,平衡阴阳,从而使阴阳平复,疾患得愈。

本研究观察了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耳压前后血清FSH,LH,E2,PRL,T,P含量的变化,从表5可看出,本研究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FSH,PRL,E2较正常显著增高,P较正常为低,说明此类患者在经前处于内分泌失调状态,耳压后有明显升高P,降低FSH,PRL,E2的作用。说明耳压治疗可提高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激素内环境的稳定能力,使中枢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功能得到改善。

本研究发现耳压治疗对交感神经机能偏亢或副交感神经机能偏亢均可发挥良性调节作用。有实验证明,y值与尿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排出量呈正相关[2],说明y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机能状态,也进一步证明了耳压可能对整个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的作用机理在于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整体调节:(1)调整植物神经系统,促使紊乱的植物神经功能恢复正常。(2)纠正内分泌紊乱,改善中枢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功能状态,促使机体内分泌环境重达相对平衡的状态。

5参考文献

1陈贵廷.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013~1017

2梁月华,孙尚拱.植物神经平衡的综合指标测定法.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4):239

(收稿日期:2001-04-12,马兰萍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