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住长白几道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住长白几道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东北长白山区的人们,愿意把长白山称为“父亲山”,把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称为“母亲河”。千百年来,在长白山的怀抱里,不知有多少过客如云烟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我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当其生时,肯定也会像今天的长白山人一样,对这大山大河心存深深的感激之情。

长白山蜿蜒于吉林省东南边陲,因山峰被火山喷发形成的灰白色浮石覆盖且“山上终年积雪望之皆白”而得名。史书中最早见“长白山”称谓的是《辽史》卷四十六,有“长白山女直国大王府”字样,时为辽圣宗统和三十年(公元1012年),至今恰好1000年。

其实,在更为久远、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期,长白山就已有人类生存。距今约3万年至2万年的“安图人”,是目前已知的史前长白山中第一批原始人。1974年,在吉林省安图县明月沟石门山村附近的一座天然山洞里,发现了一批野生哺乳动物的化石,计10科16属19种之多。同时发掘的有一枚古人类牙齿,被史学家定名为“安图人”。据专家分析,安图人是“智人”,生活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中期阶段,是现代人的近祖先。他们在这里过着原始采集、原始狩猎、以穴为居的生活。“安图人”可能是从北京周口店迁来的“北京猿人”的一支。

长白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志书《山海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据长白山文化研究专家张璇如先生最近的考证,“不咸”为古汉语,而非以前所认为的少数民族语言。“不”通“丕”,意为大;“咸”是周易一个卦象,意指高山上有泽。一些专家认为,此为“不咸”之确解,是指山巅有大湖(天池),“不咸山”就是长白山。这一新论已得到学界共识。

自周、秦以来,汉族和少数民族肃慎、秽貊、东胡族系的先民,就陆续在长白山区生活。由于长白山气候寒冷,生存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长期穴居,衣食也很简单。

肃慎及后世的沃沮、扶余、鲜卑、高句丽、渤海国、蒙古、契丹、满族等,都先后生活在长白山地区,都对长白山十分敬仰与神化,将其称为神山。长白山养育了先民,他们对长白山则敬畏崇拜。这些北方民族普遍信仰萨满教,在其观念中,山神是大山的主宰,是可以恩赐又可以惩罚人们的神祗。先民普遍崇敬长白山“山神”。

满族族系是东北最古老的民族,也是和长白山关系最密切的民族。先秦时称为肃慎,以后逐渐演化为挹娄、勿吉、、女真、满族等名称。满族先民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的发祥地。

在关于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里,满族祖先是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东的圆池沐浴后吞食了神雀衔来的一颗红果怀孕而生。为保护皇家“龙脉”,1664年,清王朝下令封禁长白山,并为此建立了长达上千公里的“柳条边”(先后修有“老边”和“新边”两条),作为保护封禁之地的边墙。

在长达200多年的封禁时期,长白山的环境和物产得到了保护。南至长白山、北至兴安岭之间的山山水水,一律变成大清王朝的贡山、贡水,内既不许地方官员妄动,更不许平民百姓私采。这一时期,长白山作为皇室贡品基地,一直在由政府有计划地组织采集、狩猎和渔猎。1657年成立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每年按季节、路线派“打牲丁”(皇家奴隶)进行集体“打牲”活动,即采集野山参、松塔松子等各种野生植物,捕猎鲟湟鱼、海冬青等各种野生动物。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绝大多数被列为贡品,多达3000多种,包括人参、东珠(松花江及其支流中所产的名贵珍珠)、貂皮、虎皮、鹿茸、蜂蜜、鲟鱼、鳇鱼、松花石、桦树皮、各种粮豆大部分都是长白山的奇珍。

同时,清朝对祖宗发祥地长白山的崇拜和祭祀也登峰造极,长白山地位上升为“神”。

1881年,为抵抗沙俄对我国东北领土的渗透和觊觎,清朝政府不得不解除实施长达200多年的长白山封禁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大批农民,掀起了与“走西口”、“下南洋”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移民潮的“闯关东”。总数达千万人的关内人先后来到东北这块丰腴富饶的土地。

长白山渐次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长白山文化。当地各族人民普遍信奉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萨满教,并有复杂的原始宗教仪轨和祭奠仪式。在满族人的精神世界里,宇宙是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雪有“雪神”,地上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了自然崇拜(如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等)、图腾崇拜(如虎神、鹿神、蛇神、鹰神等)、祖先崇拜(如佛朵妈妈等)。

在满族民间,在萨满祭祀中,无论是野祭的各路神灵还是家祭的祖先神灵,都是住在长白山神山上。满族把长白山神作为他们共同的祖先来崇拜祭祀,尊称其为“长白山祖爷”或“撮哈占爷”,奉为家中神案子上最尊贵的神明。满族祀俗“神树”有通天之功,可达祖宗神的居住之所,因此人们到神树前祭天祭祖宗。满族人家院内都立有索罗杆(又称神杆),神杆祭是祭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由神树祭演化而来,而神树祭又是由森林祭演化而来。各氏族祭奉的是部落祖先瞒尼神和祖先神,但长白山祖爷是祖神之中的首神。

在满族家庭的索罗杆下,都摆放有3块巨石以固定高高的神杆。对于此石,不同地域的满族人有不同的神秘解释。有人说,这是当年“老罕王”努尔哈赤在长白山挖参时支锅烧饭用的三块石头的象征。更普遍的说法,这是长白山诸山的象征。索罗神杆固定其上,有山高神杆通天之意,又含有世代不忘祖宗根基的崇敬心理。

在一些满族人的眼里,长白山是神山圣岳,不但是长白山祖爷的居所,也是太阳神的神府所在。满族石姓称太阳神为“按巴瞒尼”,即最大最尊贵的神,在他们的萨满祭祀的神词中有“按巴瞒尼居于长白山上,自青天降下,盘桓在太阳与月亮之间”的赞颂。长白山也是萨满教信仰中的鹰雕虎蟒、熊鹿猪豹等野神修炼的地方,所以在满族祭祀跳神排神时,经常有“摆供三落,迎神从长白山降临”的神词。满族人认为,长白山是鲜花盛开、飞禽走兽和谐的天堂,德高望重的大萨满死后就会去到那里永生。有的姓氏在大神案子上,甚至还彩绘着本家姓氏历代大萨满死后归位长白山成神的画像。

满族人走出长白山,在各处定居下来,但祖辈发祥的乐土他们总是难以忘怀。几百年来,满族人从皇帝大臣到八旗兵勇、平民百姓,都以长白山为豪,每当谈起祖籍,大多都会说是“长白山第几道沟人”,或自报是“长白山人”、“白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