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纳诺高科:构建“蓝烟”帝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纳诺高科:构建“蓝烟”帝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伴随着中国对节能环保的高度重视,背靠新兴产业机会和绿色基点的纳诺高科把握住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即使是现在在百度里键入“气凝胶”的字样,相关的新闻和评论仍然少的可怜。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全世界仅有十余家进行气凝胶产业商业化的公司,而纳诺高科就是其中之一。中国鲜有能够如此紧密跟上国际脚步的产业,气凝胶应该算是其中之一。

纳诺高科是国内首家进行二氧化硅气凝胶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不仅填补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在国内产业化及商业化的空白,而且作为一家专注于发展高性能节能材料的公司,在其成立之初,就烙上了“绿色”的印记。

随着中国对节能环保的高度重视,背靠新兴产业机会和绿色基点的纳诺高科把握住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一直保持低调的纳诺高科总经理赵科仁对记者却野心勃勃的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第一。”

二氧化硅气凝胶又被称作“蓝烟”、“固体烟”,具有纳米级尺寸孔洞结构,是目前已知的最轻的固体材料,也是迄今为止保温性能最好的材料,被称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其广泛应用于航天、石油、化工、冶金、交通、建筑的等领域,

投资未来

纳诺高科的母公司是具有强大建筑业背景的浙江中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中联集团希望在原有建筑主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转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科技含量、拥有自主产权、良好的应用前景,外加国家对节能环保领域的支持,经过重重慎重考虑之后,中联集团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二氧化硅气凝胶产业之上。赵科仁表示,“我们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希望这个项目不仅成为集团公司的经济增长点,还要在世界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赵科仁承认当时做这个决定时也是历经“挣扎”的,“毕竟目前全球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大规模的生产二氧化硅气凝胶,虽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对于一家民营企业而言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据悉,早在1931年二氧化硅气凝胶就已被研发出来,但是由于成本昂贵、性能不稳定,一直深锁实验室,之后虽然陆续有公司尝试过商业化的开发,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把气凝胶先后成功应用于航天飞机隔热瓦、宇航员的太空服,并在“星尘计划”中首次成功采集到彗星尘埃,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次气凝胶的商业化浪潮,应用领域也借此扩展。

“这意味着如果公司做成功了,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果一旦失败,巨大的投入将会成为泡沫,对于我们来说,这意味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正是由于气凝胶的广阔前景,众多嗅觉灵敏的风险投资商也翩然而至。据赵科仁介绍,自纳诺高科成立以来,就陆续有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公司主动前来寻求合作。尤其是于2006年、2008年和2009年相继三年在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亮相,更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对于资本,我们向来都是持欢迎态度,资本与实业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产业的发展。”但是赵科仁表示,现在公司的首条大规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依靠总公司的支持,暂时还没有迫切需要融资的需求,“不过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和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将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引进数家合适的风险投资,较快地推进国内二氧化硅气凝胶事业的做大做强。”

目前纳诺高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生产线的建设和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面,希望给客户提供更多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启动上市。”赵科仁透漏,这将是公司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赢在起点

技术毫无置疑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这一点,赵科仁显得颇为自信。“从一开始,纳诺高科就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这使得我们面对国外同行竞争时底气很足,依靠自己的技术可以生产出性能不逊于国外,甚至某些指标还要高于国外的产品,与此同时产品成本却相对较低。”

对于技术的把控建设甚至早于公司成立的时间。在公司正式成立的三个月之前,即2004年1月浙江中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就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以稻壳灰为原料生产二氧化硅气凝胶技术的工业化”技术开发合同,计划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实力和研究力量奠定公司的技术基础。两年之后,2006年1月纳诺高科首条中试生产线建成,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的成功鉴定,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外同行的水平。

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当时纳诺高科惟一的产品――气凝胶粉末虽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当时粉末的生产需借助“超临界”工艺,而进口一台这样的设备要数千万元,高昂的成本使专家对其市场前景表示担忧。

顶着巨大的压力,纳诺高科在2006年4月又毅然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购买大批先进科研设备,招纳优秀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深度开发。为了解决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2007年公司又引入了同济大学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并成立“同济大学・纳诺高科气凝胶联合研究所”。

终于在2008年初公司取得了“NHT干燥成型”工艺的重大突破,使生产成本得到大幅下降,并开发出了用于航空航天、石油管道、冶金、空调风管的隔热毡和筒体,用于船舶舰艇、冰箱和其他设备仪器的隔热面板,既能让光线透过又能保温的采光隔热板等可满足不同用户特殊需求的系列产品。

从2006年到2009年,公司新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3000多万元,连同之前的投入,公司已经为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产业化投入近5000多万元。如此高成本的投入,在国内气凝胶行业尚属首例。

“研发投入的风险在于巨大投入和产出的不确定性。不过目前由于‘NHT干燥成型’技术对生产成本的良好控制,使纳诺高科获得了全球竞争力,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建筑、家电企业的采购商均已向我们发来订单。”赵科仁幸运的感慨,如果当初没有下定决心,可能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成果。

新产业的市场考验

成立初期,由于生产成本太高,比同类材料高出许多的价格严重阻碍了产品的应用推广,众多客户虽然对二氧化硅气凝胶超级隔热性能惊叹不已,却不得不因其价高敬而远之;产品类型仅有粉末一种,不仅种类单一而且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迫切需要开发出针对不同领域方便使用的对路产品;由于二氧化硅气凝胶是刚从航天领域转到民用的高新产品,市场认知程度较低,就连许多工程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气凝胶产品的也不多,需进行大量、长期的市场培育引导工作等。

对此,纳诺高科加大了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接触客户培育市场。参加展会、拜访客户、承办产品介绍会、出席各类研讨会以及做示范工程等等,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才逐渐使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了二氧化硅气凝胶。

经过六年的市场培育,市场对气凝胶的接受程度已今非昔比。“我们现在是供不应求。”在刚刚结束的一个展览会上,纳诺高科签下一个大单子,赵科仁现在担心的不是有没有客户,而是自己的产能能否跟上。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坚持,不一定会获得成功,但是不坚持,肯定不会成功。”赵科仁深有感触。

相比一般的行业,致力于高科技研发的企业,尤其是新型材料的研发过程更是缓慢,由此资金回收率也非常低。这在纳诺高科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同属浙江中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名下,和纳诺高科同年成立的房地产公司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而纳诺高科从创立至今已有六年,公司现在还处于大量投入阶段。

而在中国对于技术性产业来说,还有更特殊的难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纳诺高科目前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10个专利,现在授权了四个。据了解,一般科技发明专利批报通过率不足40%,时间也在两至三年不等,虽然纳诺高科一年多就获得了批复,但公司高管有更深的忧虑,“在国外,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都很健全,但在中国,盗版非常严重,核心技术一般都不会申报,待这个产业稍微成熟之后,各地的‘山寨’可能就会揭竿而起。”

目前纳诺高科正在建设年产15万平方米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研发、制造基地。一旦基地建成后,纳诺高科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供应商。“尽管国外的同行起步比我们要早,积累了更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资源,整个资本环境也更好一些。但是,我们进入市场的时机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现在,国际国内都对节能环保高度重视,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都非常有利,凭借公司独有的技术以及这几年实实在在的产业化探索,纳诺高科有信心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