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教版中学古文注释商榷(六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教版中学古文注释商榷(六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语文课本的古文注释对于中学生学习古文、提高语文素养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古文注释总体来说是很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将其梳理成条,以供参考。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原注:“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按:“素”当是“白色”的意思,所以“素帐”应是“白色的帐子”。理由如下:

(1)古文中“素”表示“白色”的意思有很多用例,根据《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可知“素骥”是指白马,“素”是指白鲢,“素鬓”是指白发,“素骖”是指驾车的白马,“素帘”是指白色的帘子,“素罗”是指白色的沙罗,“素规”是指白色的圆圈,“素雪”是指白雪。由这些用例可知“素”在表示颜色时,基本上都是“白色”的意思,所以在文章中的注释直接解释为“白色的帐子”更准确。

(2)“素帐”,《汉语大字典》里解释为“白色的帐子”。

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原注:“唳:鸟鸣。”

按:“唳”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故训汇纂》等书里都有这样两个义项,一是指鹤鸣,二是泛指鸟鸣。笔者认为这里的注释应为“唳:鹤鸣,这里指鹤高亢地鸣叫。”理由如下:

(1)古书中“唳”指“鹤鸣”的用例很多:①唳清响於丹墀,舞容飞於金。(宋朝鲍照的《舞鹤赋》)②松寒迷唳鹤,草暖集眠牛。(明朝何祖明的《上祖茔》)③鹤唳天边秋水空,荻花卢叶起西风。(唐朝陈羽的《小江驿送陆侍御归湖上山》)

以上的例子均是《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里作为“鹤鸣”这个义项下面的用例,可见只要有“鹤唳”这个因素出现,“唳”的解释都是“鹤鸣”;另外,动物的叫声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动词,比如龙吟、虎啸、猿啼,所以《童趣》这篇课文里“唳”的解释为“鹤鸣”可能更好,也便于学生更准确理解“唳”的含义并使用这一字。除此之外,在这么多辞书里“唳”的解释里都有“鹤鸣”这一义项,用符合文意的义项,而不用概念更加宽泛的义项可能会更好。

(2)“词典的义项是概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词典义项和随文释义的注释是很不相同的。”①因此在注释具体文籍的时候,我们除了列出字典的义项之外,还应揭示出具体语境里词语的意思。在“鹤唳云端”这句话里,“唳”如果单纯指鹤鸣叫,还不足以让作者感到“怡然称快”,所以注释时应补充“这里指鹤高亢地鸣叫”。

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原注:“敢以烦执事: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这一句的注释是:“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表谦敬的副词。”可信。笔者认为“敢”在这里是“表谦敬的副词”,用王力先生的解释更为妥当。理由如下:

(1)《仪礼・士虞礼》:“敢用牲刚鬣。”郑玄注:“敢,昧冒之辞。”贾公彦疏:“敢,昧冒之辞者,凡言敢者,皆是以卑触尊不自明之意。”可见“敢”在表示“冒昧”之词义时,是自感地位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表谦敬的副词。在课文中,烛之武为了让秦国从郑国退兵,晓之以理,自然是以弱国相称。

(2)在古文中,“敢”表示“冒昧”义的有:①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礼记・投壶》)。②鸿风懿采,短笔敢陈(《文心雕龙・时序》)。③敢问两兄名姓(《清朝蒋士铨的《第二碑・赓韵》)。这些句式与“敢以烦执事”的句式也是一致的,所以“敢”在这里是表示谦敬的副词。

4.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原注:“卷端:指画幅的右端。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按:《汉语大词典》中“卷端”指“书刊开端的部分”,“卷末”指“书卷的末尾”。所以这里应注为:“卷端,书刊开端的部分,这里指画幅的右端。卷末,书卷的末尾,这里指画幅的左端。”

“随文释义有它的局限性,但如果能注意随文解释之义的产生基础,把产生这个具体意义的词义先指出来,这个局限性就得到了补救。”②在这篇课文的注释里,注者显然是直接写了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因为古代文籍都是竖排,从右往左看,所以卷端就是画幅的右端,卷末就是指画幅的左端,因此这里解释很明白,读者也很容易理解。然而,在词典的义项里是没有这两个义项的,所以应该先把词典的义项指出来,再揭示出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样,读者就不会对这个词的意义产生误解。

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见秦伯。”原注:“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按:这里的注释涉及到词典义项与文籍注释的关系。文中的注释只是简单列出了词典里的一个义项,并没有把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揭示出来,犯了与上例相反的错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缒,用绳子吊着重东西,这里指用绳子缚住烛之武从城墙上送下来。”这样就将随文释义与词典义项结合起来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原注:“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蜀国祖先如何开国,已经不清楚了。《汉语大词典》中对“茫然”的解释有“模糊不清的样子”这一义项,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采取的就是这一义项,可信。

在《汉语大词典》中,“茫然”一词作为“模糊不清的样子”的解释用例很多:如①吾初读《庄子》‘二首……’茫然不识此字何音(北宋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②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唐杜甫的《送路六侍御入朝》)。③东吴隔千里,归计尚茫然(明朝宗伦的《怀》)。

在词典中,关于“茫然”这个词,并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这一义项,注者是用现代汉语的意思释古代汉语,看似正确,细想并不妥当。

――――――――

注释

①②汪耀楠著:《注释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第159页、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