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紫砂的本体语言浅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紫砂的本体语言浅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纵观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

关键词:紫砂壶;宜兴;传统

1 现在陶艺——紫砂

因从业之故,对国内外陶艺一直较为关心,发现国内外各产区各有特点。国内各产区都有自身的传承,材质不同的差异就大些,材质相近的、相同的,差异就小些。国外陶艺,除了一部分日用器皿形制及其延伸,题材有某种传承借鉴外(在烧成、原料处理、制作手法等方面保留、发展了一些现代陶艺所需要素),比重较大的是偏重于观念形态思维的陶质作品,它们同现代艺术、前卫艺术有更多的联系及相近类似之处,宣泄的是当代社会状态中的某些思潮与个人情绪,一种张扬个性的过程或结果,或是在探讨陶瓷材质某种潜在的可能性和不同状态,它们没有什么程式,不受制约。由于现代媒体交流的便捷,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比较明显,虽具体的形制有异,但大的观念、思路、审美是相近的,它们构建的是一种新的语言,也就是现在人们普遍认知的“现代陶艺”。

随着对紫砂学习研究的深入,对传统的理解和积累,后来感到有些东西是不能割裂的,譬如传统,这是紫砂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延续、发展的需要。可以做各种尝试,但紫砂现代陶艺创作不一定要成为无本之源,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关键不在于题材是否实用、手法是否传统,而在于创作审美是否有现代性、创造性和个性。人们完全可用传统题材、手法来表达现念和情感。

紫砂艺术门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并不断发展的过程,符合自身规律和发挥了自身优势。它的造型是从日用陶器的壶、罐等渐变分离独立出来的,从早期有紫砂器雏形痕迹的残片、局部如嘴、钮、盖等可明显感觉到,随着社会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尤其是茶的制泡饮用方式变化而导致了壶——紫砂主要门类产品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紫砂原料也逐步从其它日用陶瓷中分离出来。在长期实践中人们逐渐锁定和选取适宜于它的原料,进行必要的处理和配制。造型、制作、实用多方面的考量总结使之脱离原来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坛坛罐罐的形象。不施釉及使用性迫使其表面进行特别处理,因而泥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原料的选取也定格于一定的范围,形成某种惯例。泥性、功能、制作诸般要求综合体现的过程也就是本体语言的形成过程,不要忽视了这个过程,它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它在国内外、圈内外的地位形象也是由此确立的。

2 紫砂基本语言的成型及其对待方式

从供春、时大彬至陈鸣远,紫砂的基本语言已经成型。传统分类为花货、光货、方货、筋瓤货等,实际上也可分为自然形态和几何形态两大类(其中包括一些抽象的自然形态如“供春壶”等)。数百年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改变、扩容、锤炼,到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人,紫砂已定格于一定的语言方式,传统已积累得非常丰厚。几何形态的作品自不必说,即便仿真作品虽然是以写实为主旨,但还是要用紫砂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转换处理,包括雕塑及其它类型一些产品,一枝一叶犹如戏剧的一招一式形成程式化,以保持自己的“味”。如玉器感,局部连接的触摸和谐、敦厚朴实、中庸的东方文化底蕴等,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本体语言,感觉明显区别于其它陶瓷。

介入紫砂时,应如何对待本体语言、关注当代紫砂的创作方式是个有意义的问题。紫砂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因为它特定的制作性使一般人难以深入。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体会、磨炼,很难把握其内在的东西,可能这一点也影响限制了一些人的探索。而它恰是其价值要素,仅停留在表面状态不够。创作可以扬长避短,但并非意味着忽视本质的东西,不排斥用紫砂去探索一些其它方式、感觉、形态的审美,但这些审美用其它材料也能容易传达,何必定要用紫砂?紫砂应尽量去展示和发掘自身独特的美,这样是否会更有意义?

3 总结

正由于先辈们对传统的重视和继承紫砂才能如此丰厚并发展到今天这种盛况,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它将在紫砂今后的发展中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关系到紫砂独立形象和自身价值的问题。同时又不能将紫砂传统仅仅局限于一些具体的制作方式和手法,封闭自己。要吸收新思想、新理念,丰富创作内涵和审美,要放到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去思考,敢于突破旧框框和传统的局限,探求个人风格,发展它,为它扩容。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处理得好会相互增色,通过本体语言的扩展来获得整个紫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