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磁器口寻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磁器口寻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桷坪牌坊

从公交车站步行寻磁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牌坊。这就是进入磁器口的“大门”——黄桷坪牌坊。

有人考证,牌坊这种建筑形式是由古代的“衡门”演变发展而来。所谓衡门,就是在建筑外面立两根柱子,在两根柱子上架一根横木来作为建筑的标志。据今约2600年前的春秋时代的《诗经》就有《陈风?衡门》一篇: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从古风中领略千年前衡门的情景,再抬头望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黄桷坪牌坊,恍惚中,穿越。

牌坊最初只起着空间分界、标识导引和装饰美化作用,在宋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形式。主要功能是竞标褒奖、道德教化、情感承载、纪念追思、风俗展示和炫耀标榜,最典型的就是贞洁牌坊了。但黄桷坪牌坊主要是起着标识引导和风俗展示的作用。

在牌坊的左边,是由磁器口的民间书法家、乡土诗人朱墨先生所撰写的《磁器口赋》,并由本土民间雕刻工张石匠雕刻而成。碑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展现磁器口的发展历史,展望了磁器口辉煌的未来。

在牌坊的右边有一块天然石头,它来自于磁器口嘉陵江,经过数年江水打磨自然形成,号称“嘉陵石”。上面写有“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几个大字,这是古镇历史最好的见证吧。

钟家大院

从黄桷坪牌坊而入,首先看到的是钟家大院。这座静谧大院的原主人名叫钟云亭,是磁器口五灵观人。相传,他自幼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尤其写得一手好颜体字。

年轻时,钟云亭经父亲朋友的推荐到宫中任慈禧太后内务所需的外采办,经常出入宫门,为慈禧采办金银珠宝、山珍皮货,深得慈禧喜爱。

等到慈禧太后恩准他回故土封妻荫子,他便回到磁器口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这个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院子。院子天井宽阔,轴线对称严谨,颇有北方院落的韵味和皇家风范。但建筑材料却使用了小青瓦,建筑结构上的穿斗房又极具西南民居的特色。

旧时有“进则通达天下,退则养心齐家”的传统,在钟家院子开始修身养性的钟云亭,潜心教育子女、热心资助邻里,捐资行善,成为磁器口人人交口称赞的大户人家。

现在,为进一步保护钟家院民居,政府搬迁了院内居民,向社会征集了当时的一些生活用具,使它成为清代民居展示场所,基本恢复了钟家院昔日的风貌。

从女儿房到长子房再到堂屋,一路端详着墙上的资料图片和历史古物,静心感受这历经百年仍然矗立的民俗气息。最爱堂屋里那张“花好月圆”桌。这张桌子是可以一分为二的,它的摆放也很有讲究。男主人外出时,“花好月圆桌”分开靠墙放立,外人来访一目了然:男主人不在家,不便久留。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可避开很多不必要的嫌疑。当男主人回到家中时,“花好月圆桌”再合二为一,夫唱妇随尽享天伦之乐。

离开时回望院落,贪念那一丝不属于繁华的静谧。

翰林院

出钟家大院不远处,便是翰林院。小小的门看上去并不起眼,可就是从这里走出过三个举人、两个翰林,曾有“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的美誉。走近院落,仅存三房三间,全都是由水桶粗的上好柏树穿斗成房屋骨架,在民居中十分少见。院中小拜月台、院旁大拜月台依然存在,仿佛证明着院子曾经的辉煌。

这里可能是重庆主城区仅存的古代私塾。相传,磁器口人孙文治在多次乡试榜上无名后,心灰意冷不再求取功名,而是在磁器口孙家湾(现特殊钢厂附近)设馆授课。因孙家湾前的嘉陵江中有一块像鲤鱼的石头,他便将私塾命名为“鲤石草堂”,大家更习惯称之为“鲤石学舍”。后来“鲤石学舍”就迁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因为孙文治治学认真、方法得当,于是孙氏家族的子女及附近的亲友近邻的子女都送到这里来就读。此后,不仅孙氏家族出了孙文煦、孙文杰和孙珏三位举人,更是有黄钟音、段大章两位翰林。

站在院子望向门外,熙熙攘攘的游客喧闹着,更添了院中的寂静。有人进来,又有人出去,匆匆地凭吊着旧时学堂的风韵。

宝善宫

从翰林院出来,向着江边的方向走不了多远就能看到宝善宫。这座磁器口最大的四合院曾是道观,是磁器口九宫十八庙之一。

踏入宝善宫,能依稀看出这幢房屋建筑非常考究。呈梯坎形的天井十分开阔,中间还有一个百来平方米的拜台,昔日的信男善女们就是在这里跪拜上香。拜台上还有一口古井,是当时道观里的“圣水”,诚心跪拜后饮了此水,据说能净化心灵。

爬上二十几步台阶后便是观中大殿。大殿为抬梁式穿斗结构,现在还能看到的驼峰、窗棂、门眉,雕花木作十分的精细,尤其是那对贴金麒麟的匾额,更是制作精美、生动传神。

整个道观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暗合道家“金、木、水、火、土”的阴阳五行理念。例如,它的大门不在道观的中轴线上,而是偏向东南,面向嘉陵江,有道家水火相克的意思。这是因为道观多是木结构,木屋怕火,故用水来克之。不知道是不是这种风水理论真的起了作用,宝善宫多次躲过劫难而保存至今。

宝善宫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还因为它在民国抗战时期被辟为小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就曾在此读书。

现在,宝善宫已经被开放为“宝善宫教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丁肇中当年读书的课堂桌椅。已经陈旧的桌椅静静安放在那儿,轻抚桌面,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幼童朗朗读书声。

深水井

如果不是看到门口“深水井”的匾额,一定会错过这口在磁器口颇具传奇的水井。这里的深水井,又叫“生水井”、“僧水井”。相传,这里原有一口枯井,明建文帝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饥渴难耐,又要躲避官兵的盘查,慌不择路时,一头栽进了这口枯井之中。说也奇怪,就在建文帝哀叹时运不济时,井里突然冒出一股清泉,甘甜可口,建文帝饮后,不觉精神大震,饥渴顿消。后出家到磁器口的宝轮寺。自从此井有水后,磁器口其它水井也陆续有水了,当时人们称其为“生水井”,后来才知是建文帝引来的,但他当时已当了宝轮寺的僧人,人们便又起名为“僧水井”。后来,井也越淘越深,人们也就称之为“深水井”了。再后来,有人买下这块地皮,建了房屋,从门窗的雕花及石门的楹联上,还可依稀看出其过去的辉煌。 现在,深水井成为磁器口古镇内一间有名的茶楼,大家不仅可以在这里品茶,还可以欣赏到极具当地特色的乐器演奏、川剧、变脸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