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反”内与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反”内与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咀嚼”典型案例

中欧“光伏之战”毫无疑问会是中国企业在未来贸易发展中多次“咀嚼”的典型案例。事实上,可以和需要细细“咀嚼”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区域投资等各方面,中欧“光伏之战”都是值得借鉴的案例。

中国的光伏产业有着急速腾飞的历程,不过数年的时间便迅速耀眼全球。尤其是在2010年英利赞助世界杯,成为赞助这项全球顶级赛事的首家中国企业,中国光伏企业走向了巅峰时刻。那时候,欧盟市场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青睐有加,有关光伏的国际展会上,各方信心满满,准备迎接辉煌。但是,好日子还没到来,中国的光伏企业甚至没来得及消化喜悦的酒宴,欧洲市场便传来了跌落人心的消息——组件价格集体跳水。光伏产业和市场都首屈一指的德国市场首当其冲。

由此开始,坏消息不断。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和蔓延,让欧盟各国的财政异常紧张,在救助与相互救助中,欧盟各国哪顾得上兑现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市场需求急速下滑。这边,目标市场过度集中在欧盟国家的中国光伏企业应声滑落。

一年多的时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倒闭、整合,产业重新洗牌,收拾残局的同时期待国际市场重新崛起。但是,再次迎接的又是一个坏消息——美国和欧盟两大光伏市场对中国光伏企业提起了“双反”调查。

2012年7月,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同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年同时发生的还有,美国商务部和贸促会的终裁都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为此,美国规定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有多少能经受得起这样的打击?这两个市场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就在提起“双反”调查的前一年,也就是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价值约31亿美元,占中国光伏产业市场10%的份额;而中国在2011年向欧盟出口的太阳能面板与相关组件的总额为210亿欧元,出口量占中国光伏产业总产值的70%。足见这两个市场与中国光伏产业举足轻重的密切关系。

与欧盟比起来,美国的“双反”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创伤要弱一些,一是市场比重小,二是只针对电池部分征税。欧盟的双反是针对全产业链的,只要来自于中国便是被调查的对象。虽然采取的措施是临时性惩罚关税,但47.6%也一定是中国光伏企业承受不起的——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随后将升至47.6%。

好在是,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2013年7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5家行业组织发表《关于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的联合声明》称,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盟委员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8月27日,欧盟委员会又披露了对中国光伏反倾销调查的终裁结果,硅片(wafers)被排除出本次调查,这表明今后出口到欧盟的硅片将不受“双反”的约束。在此前双方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中,中国企业承诺出口的光伏组件价格不低于0.56欧/千瓦时,每年出口限额不超过7GW(700万千瓦时)。由于原来双反调查的对象包括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现在将硅片排除,价格承诺可能将进一步修改。在公布的内容中,还有欧盟委员会对所调查企业单独核算了反倾销税税率,不过,最终还是按照价格承诺的税率执行。

这桩中欧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摩擦,以这种“和平”的方式解决,给全球贸易一个利好的信号,那就是合作依然值得期待。

重在与欧美之争

从中欧“光伏之战”这一起值得聚焦的案例可以看出,欧盟与美国两大市场对于解决贸易摩擦的异同,不只是在程序和谈判技术层面,更有市场和产业话语权方面。抛开中国光伏在两个市场的出口额的不同之外,在与中国的这场“双反”之战中,如果欧盟首先是从市场利益出发的话,那么美国更多的是在考虑战略意义。在2012年,美国也曾对中国的风电出口展开“双反”调查,具体的产品是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欧盟是首先争得市场,以奠定话语权的基础,而美国争的是首先抢占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然后市场自然唾手可得。

其实,这不只是在光伏领域,其他领域也有同样的特征。中国的产业与企业的发展,受到全球的关注,美国和欧盟诸强者都不会置若罔闻。事实证明,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双反”非常突出。

欧盟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一项贸易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7月,欧盟对相关进口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案有4起,这4起全部是针对中国产品,除了光伏之外,还涉及无缝钢管;确定调查结果后实施征收特定关税的案件有7起,其中5起针对中国产品,涉及钢铁产品和厨房用具;确定征收临时关税的案件有4起,与中国的“光伏之战”就在其中。

在“双反之战”中,中国当然也不只是被动方。在被调查的同时,中国也在审视进口产品,尤其是来自美国与欧盟的产品,是否同样存在“双反”调查的对象。在欧盟针对中国输欧的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同时,中国商务部门也启动了针对欧盟国家对华出口葡萄酒的“双反”调查程序。这也是欧盟葡萄酒产业面临的首例“双反”调查。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自欧盟进口葡萄酒总量为2.9亿升,占进口总量的67.6%,进口额达10.4亿美元,来源国主要为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而这三个国家也恰恰是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的积极支持者。葡萄酒被全球贸易的观察者认为是中国针对欧盟持续的光伏“双反”调查的反击利器。

不论是为谈判筹码,还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确实受到来自欧盟国家大量补贴葡萄酒生产、出口的威胁,结果是欧盟的葡萄酒企业也必须认真应对中国的“双反”调查。由于中国的葡萄酒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因此,这几个全球主要葡萄酒出口国对中国的出口量与值均在迅速增长,引起中国商务部门的关注也毫不奇怪。

在光伏“双反”谈判达成价格承诺的时候,中国对欧盟葡萄酒的“双反”调查还没有终裁。但是无论结果如何,中国、欧盟的贸易将仍会在合作与争端中向前推进,互相视之为重要的合作者。

此外,铜版纸、钢铁、新能源、家具、厨具、木门等各个不同的行业,中国企业均受到过来自美国的“双反”调查。毫不怀疑,以后还会继续增加,这既是美国企业占领市场的需要,亦是美国占领绝对优势的战略需要。因此,中国的企业应时刻做好应对来自美国的“双反”调查的准备。

内外兼修中成长

面对来自于美国、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双反”调查,中国企业在谈判与贸易往来中不断成长,同时也在开拓其他的市场空间,以实现多渠道的出口战略,避免因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产业风险。目前,非洲、中东、南美、东盟等发展中地区的国家正在成为中国快速成长的贸易伙伴。另外,由于欧债危机、美国经济疲软等因素导致的进口量下滑,中国强大的生产力亦需要寻求更多元的市场,以弥补欧美市场需求的不足。

现在,中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产品已经特别丰富,贸易额也在不断增大。相比欧盟、美国市场与中国在摩擦中推进不同,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增长更多来自于融洽的贸易合作。双方降低了贸易壁垒,中国与东盟93%的产品贸易为零关税。双方的融洽合作为各自国家的市场和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投资和产业引导方面也可以更优化地配置资源。

除了欧盟,还有其他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墨西哥等,无不为中国企业的外贸提供了市场开拓空间。不过,由于贸易保护等原因,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也难免面临着合作与摩擦共进的局面。今年,这些国家针对来自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消息不断。近期,墨西哥经济部国际贸易总局接受一家公司对原产自中国的钢缆发起反倾销调查;巴西也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自行车轮胎反倾销延期6个月裁决;阿根廷经济和公共财政部决定继续对原产于中国的PET进行反倾销调查。

从市场而言,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东盟、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对于中国企业,都是外部市场,中国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更应该研究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空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过度依赖一个市场,风险得不到分散,是危险的。从企业而言,环境是外部,自身是内部,在环境不可改变,或者短期没有改变的可能,企业更应该做好内部调整,无论是产品还是生产和管理方式,以及应对环境的能力。

“双反”便是典型的外部环境变化带来风险的一种模式。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内外双修的贸易战略,是企业防止骤起骤落的战略要求,那么在技术层面,中国的外贸企业要善于学习来自美国和欧盟“双反”调查案的成熟经验,沉着应对,为自身争取最大的利益。对此,除了本期专题之外,2013年的《中国海关》杂志曾.有专门的文章详尽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