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中学生个性测验量表》和《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为研究工具,以320名初一学生为被试,探讨初一学生个性因素、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一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初一学生的个性因素中自控及情绪性因素和智力性因素对其学习成绩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学习适应性因素中学习期望和家庭环境对其学习成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研究同时认为,个性特征与学习适应性对初一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可能是非常有限的。

关键词初一学生,人格,学习适应性,学习成绩。

分类号B844

1引言

影响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这些因素中较为突出的两个。但是人们通常较多地强调智力因素、知识基础对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成绩的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教育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但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学习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学习适应性等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不同的研究者也得出了不完全一致的结果。

林崇德的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与学习目的性、计划性、意志力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有显著相关[1]。成子娟等人的研究发现,除智力因素外,一些学业性智力因素,如学习独立性、学习自律性、学习稳定性、学习情绪稳定性和学习有恒性等对学业成就均有预测作用[2]。但是李皓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自我控制能力和精神状态因素对学业成就的预测效果在统计意义上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性,但是接近有效[3]。

近年来,有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4,5],一般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善于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称作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学习适应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不少学生学习后进既不是因为智力迟钝,也不是由于知识经验储备不足,而是学习适应性不良导致的。我国学者研究发现,“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性水平偏低是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良、达不到正常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6]。“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学习方法科学,能提高学业成绩;相反,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则会导致学业不良,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与成才。”[7]

中学是个体人生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研究中学生个性特征学习适应性等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尤其对中学生的教育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于广州市两所中学,其中一所为重点中学,另一所为普通中学。在两所学校初中一年级随机各挑选三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具体情况见表1。

2.2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主要使用测验法。研究采用的工具是《中学生个性测验量表》[8]和《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8]。

中学生个性测验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CPQ)修订而成。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较好。该量表它包括14种人格因素(维度),每个因素均有10个项目,每一项目有2或3个可供选择的答案,采用0、1记分,各因素得分均为1~8分。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是根据台湾学者陈英豪等《学习适应性量表》[9]修订完成,该测验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健康状况、意志力、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7个分测验,共有105个测验项目。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0.8以上。对学习适应性的评定,该测验采取等级制,即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测验结果分为适应性良好、适应性中等和适应性不良。在测验中,各分测验的评分结果均采用上述3等级制。

由高校心理学教师的指导,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同时进行中学生个性、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团体测验。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12份。

将参加测验学生的期末统考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3结果处理

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统计分析,将量表得分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期末统考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总分)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

3.1个性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3.1.1个性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分析

表2列出的是中学生个性测验各分测验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从表2可以看出,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与学习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在0.1~0.3之间,但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其中忧虑性与学习成绩存在的是负相关。

3.1.2对中学生个性测验14种个性因素的因素分析

表3列出的是中学生个性测验14种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

由表3可以看出,乐群性与稳定性、忧虑性存在一定相关,稳定性与兴奋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存在一定相关,兴奋性与自律性、紧张性存在一定相关、有恒性与自律性、紧张性有一定的相关,自律性与紧张性有一定的相关。其中有的为正相关,有的为负相关。其余各项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下。这说明14种个性因素之间有的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有的则有一定的独立性。

对数据做因素分析处理,提取了3个主因素。使用主成份法提取公共因素,并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各个分测验在每个公共因素上的负荷有了明显变化。为了便于识别主因素,对同一主因素有较大的负荷的变量分组并按大小排列,结果见表4。

从旋转后的因素负荷矩阵可以看到以下结果:

主因素1在自律性、紧张性、兴奋性、世故性、有恒性、稳定性、敏感性上具有较大负荷,可以命名为自控及情绪性因素;主因素2在恃强性、忧虑性、充沛性、敢为性、轻松性、乐群性上的负荷较大,可以命名为自信心与外向性因素;主因素3在聪慧上有较大负荷,可定名为智力性因素。

3.1.3中学生个性因素与其学习成绩的全纳回归分析

为确定上述3个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将自控及情绪性因素、信心与外向性因素和智力性因素作为预测变量,通过全纳回归分析解释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表明,上述3个因素全部进入回归方程,其总决定系数(R2)为0.067(见表5),这说明学生学习成绩变异中只有6.7%可以用这3项预测变量来解释,其调整系数(R2)为0.058。上述3项预测变量中,智力性因素和自控及情绪性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

3.2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3.2.1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分析

表6列出的是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系数。从表中可以看出,7种学习适应性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均在0.1~0.3之间,但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且均为正相关关系。

3.2.2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因素与其学习成绩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确定上述7种学习适应性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健康状况、意志力、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作为预测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解释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见表7。

结果表明,上述7种因素中只有学习期望和家庭环境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在模型2中,其总决定系数(R2)为0.077,这说明学生学习成绩变异中只有7.7%可以用这7项预测变量来解释,调整系数(R2)为0.071。

4讨论

4.1个性因素与学习成绩

中学生个性测验14种人格特质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意义的有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乐群性、忧虑性等人格特质,这说明学习成绩确实与学生的人格特征(个性因素)存在某种关系。

由于中学生个性测验14种人格特质之间并非完全独立,所以本研究首先对其进行因素分析。在用KMO测度对数据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进行判断时,得到的KMO值为0.842;卡方值为1126.232,显著性水平为0.000。所得的3个主因素是自控及情绪性因素、自信心与外向性因素和智力性因素。

进一步对因素分析所得的中学生的3种人格因素与中学生学习成绩做了多元回归分析。将312名初一学生最近一次统考成绩(语数外总分)作为因变量,将自控及情绪性因素、信心与外向性因素和智力性因素作为自变量,对它们进行全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智力性因素和自控及情绪性因素对学习成绩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其中智力性因素的回归系数达到0.000的显著性水平,而自控及情绪性因素的回归系数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本研究证实自控及情绪性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就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这与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研究热潮形成呼应。教育教学中也经常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大多是具有很强自控能力的学生,他们对其学习活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得到相应的学习成就。

研究发现,智力性因素对学生学习成就的预测性更强。这一结果非常耐人寻味。实际上,虽然有很多研究者在强调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在个体成功中的巨大作用,但本研究认为这只是对先前人们过于看重智力因素的一种矫枉过正。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智力确实是影响个体成功的最基础因素。只有个体具备了一定的智力水平之后,良好的非智力个性品质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没有智力基础作为演出舞台,个性因素终究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所得的R2仅为0.067,其调整系数(R2)为0.058,说明个性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总变异的贡献是很有限的;再加上发现14种个性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最高的仅为0.243(聪慧性),最低的却为0.010(与充沛性),说明其间的关系可能是间接的微弱的。由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个性特征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期,其个性特征的不成熟、不稳定可能是造成其个性因素对学习成就预测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个性因素仅仅是众多因素之一,而且其所起的作用可能并没有人们原先认为的那样至关重要。

4.2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

7种学习适应性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适应性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且正相关的结果也表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越强,学习成绩就会越好,这既符合本测验的理论构想,也与教学实践比较相符。这说明,对初一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对7种学习适应性因素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模型1只有学习期望进入回归方程,模型2则有学习期望和家庭环境进入方程,说明学习期望和家庭环境两种因素对学习成绩具有较高的预测作用。学习期望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作用最大,表明家长和老师重视学生及其学习成绩,对其持有较高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这其实就是一种“皮格马里翁效应”或称“期望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实验后得出结论:教师的期望将左右学生的进步。教育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殷切的期望,付诸行之有效的行为倾向将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坚持不懈、反复推进,就会形成“期望效应”的良性循环,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优良素质的发展。不过一般来说,“期望效应”更多的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对年龄交长的学生来说,“期望效应”的作用是有限的。本研究所使用的被试是年龄较小的初一学生,所以得出这一结果是不足为奇的,但能否适用于高年级的中学生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家庭环境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说明融洽的亲子关系、有利的后勤支持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很难相信,在物质和精神条件恶劣的家庭里,中学生能保证正常的学习活动,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与前文相似,本研究所得到的总决定系数(R2)偏低,学习适应性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都没有超过0.3,说明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对学习活动的了解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透彻。

5结论

(1)初一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其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2)初一学生的个性因素主要包括自控及情绪性因素、信心与外向性因素和智力性因素,其中自控及情绪性因素和智力性因素对其学习成绩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3)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学习成绩具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

(4)初一学生的学习期望和家庭环境对其学习成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32~446

2 成子娟等. 小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就, 心理科学, 1997, 20(6): 514~575

3 李皓等. 中学生个性因素及其与学业成就关系的探讨, 心理科学, 2003, 26(3): 445~447

4 白晋荣, 刘桂文, 郭雪梅.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北京, 心理学动态, 1997, 5(2): 60~63

5 宋广文, 杨昭宁.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4): 233

6 田澜, 肖方明, 陶文萍. 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24(1): 41~44

7 王惠萍等. 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应用心理学, 1998, 4(1): 49~54

8 参见苏永华博士研制的“人才测评软件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系统(中学版),该测评软件曾荣获上海发明协会授予的1997年“创造发明杯奖”,网址为:hrtest.home.省略

9 陈英豪等. 学习适应性量表, 台北: 心理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