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框架节点区混凝强度不同时的施工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框架节点区混凝强度不同时的施工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筑框架节点区常常会有这不同的混凝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才可以避免交界处裂缝的出现。本文结合施工经验,从不同强度等级在不同节点的处理方法、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施工、框架节点处钢筋和混凝土处理方法三个方面谈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不同时施工控制

关键词:框架节点区;混凝土强度;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设计对基础、柱、梁及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强度会相差很大,由此就出现了相邻构件强度不同,混凝土交接部位的留置处理及振捣的困难,如何对钢筋施工断面有效的处置,同常规方法施工相比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浅述该部位几种处理方法:

一、不同强度等级在不同节点的处理

按当前相关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做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柱相同”,要求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必须同柱相同,不能同梁混凝土一致。现在的基本情况是多、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柱的设计强度要比梁和板高得多。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的极普遍,而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多为C25~C30,基础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还要低,当遇到不同强度等级在同一节点部位出现时,不同构件的节点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基础与柱接触处的施工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处,一般留置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同混凝土的施工缝在同一部位,以方便施工。如在独立基础上时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化部位(见下图)。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留置在柱外,距离柱的宽度应是柱宽,深度至底板或基础的底部(见下图)。

2.柱与梁接触处的施工

柱与梁的交接处受力情况很复杂,施工缝在该部位的上下都可留置,如设计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时,处理应十分慎重,以免留下隐患。

①柱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混凝土的交接部位留设在距柱为梁高的梁上部,在与梁下层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连续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一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位置混凝土连续浇筑不能形成施工缝;宜在柱截面内连续施工同柱混凝土相同等级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层,此处作为柱混凝土的施工缝。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至板下平面时,在柱的截面位置上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见下图)。

此种做法施工操作过于麻烦。操作时除控制不同强度混凝土的浇筑料位置不能错,还要及时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主要是能保证柱节点区及整个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②柱与梁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部位施工与①相同,也应留在距柱为梁高的板下梁上。待柱及梁端混凝土浇至板下层时,更换柱的混凝土为梁板混凝土。施工要连续进行,不能形成施工冷缝,浇至板混凝土的上表面,此处为柱的施工缝留置槎。

这样施工的不足是在柱节点区内高度等于板厚的高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低于柱的设计强度,柱同梁板强度相同,处理的办法是在混凝土中增加纵向筋加强该处。

③当柱的混凝土高出梁混凝土在一个等级以内时,柱节点区的混凝土可随梁板混凝土一起浇筑;当柱混凝土强度不超过梁板混凝土2个等级时,且柱四边皆有梁连接时,柱节点区的混凝土也可同梁板一同浇筑。

实践中上述两种情况因混凝土配合麻烦,且量较小,一般柱梁板一同浇筑整体性也均匀,但却违背了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关于柱梁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规定。为便于施工又不违背规程的要求,处理好节点竖向承载力不足、地震时抗剪能力不足的问题,采取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型钢及加密箍筋来弥补。

二、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施工控制方法

1.框架顶端钢筋锚固的施工控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缝要留置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其中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部及板的上面;有主次梁的楼板要顺次梁拘方向施工,如必须留置缝时在次梁跨度的1/3范围留直槎为宜。多层框架顾层及中间层端节点柱顶的施工缝,因梁内纵向筋在柱中锚固长度的要求,如:按常规方法留在梁下,则必将梁的纵向筋伸入柱中部提前插入柱内,这样处理施工尤其是振捣难度较大,在地震设防地区该处不能按常规施工,而是不将施工缝留置在梁的下部,要留置在柱中距梁底几个锚固长度L的位置(见下面两图)。

当前相关规范中指出:框架顶层端点内纵向钢筋的锚固,应采取有效措施或按专门规定采用。在一些专业性技术期刊中也有文指出,在地震设防区框架顶层端的节点处,应使梁顶面钢筋伸至边柱外侧后向下弯伸过梁底,每次切断2~4根,相距≥LaE;《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也表明:抗震设计时,梁顶面钢筋伸至柱边外侧后向下伸入梁底LaE,非抗震设计时,梁顶面钢筋伸入梁底1.2La。

由此可知,如果将柱的施工缝留在梁下部,梁内纵向钢筋的弯钩部分必须提前插入柱内固定,这就要求在柱模板和钢筋完成的同时,梁的钢筋及模板也同时完成,否则会造成从梁顶插入柱中的钢筋无法绑扎固定的困难。同时加强对施工缝截面的凿毛、冲洗、刷结合浆、浇筑振捣及养护是极其重要的,该处施工时的质量控制环节是要特别加强的。施工实际表明:将施工缝留置在梁纵向钢筋伸向梁底的端点下面,只要钢筋排列顺序方法得当是完全可行的。

2.框架中部端点钢筋锚固的施工控制方法

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在梁上部纵向钢筋弯折后的垂直锚固长度应大于15d,以纵向钢筋常采用的φ22筋为例,垂直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30mm,加上钢筋上部保护层厚度25mm,从梁顶到垂直段钢筋的末端距离应是355mm,若梁高度为450mm时,可以满足施工缝留置在梁下面而不必提前将梁顶纵向钢筋插入柱内。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则可采取同顶层节点方法,把施工缝留在弯折后垂直钢筋下部。

三、框架节点处钢筋和混凝土处理方法

1.框架顶层端点配筋施工处理方法

框架顶层端点配筋是按抗震和非抗震构造的,其构造是为方便设计和施工,对于框架柱细部配筋可分为:柱内外侧纵筋、柱纵筋弯折弧度、柱固筋、柱顶外角附加筋。对于屋面框架梁的细部配筋可分为:梁上下部纵筋、梁纵筋弯折弧度、梁端上部附加筋,其节点构造的目的是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要保证塑性铰出现在梁下端,实现梁端点弯矩钢筋先于柱纵向钢筋达到屈服,使梁端屈服区外移形成塑性铰,要实现节点区钢筋在抗震设计时,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部位的强度,该部位的箍筋要加密,配筋量要大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筋量;施工时要保证该节点区内柱箍筋不遗漏。这是监督的重要控制点。框架顶层端部节点和中间层端部节点在抗震设计时,弯折前的梁上部纵向筋,锚固从柱外侧纵筋断点起,与柱外侧纵筋搭接≥1.7LaE,且从梁底起向下锚入柱≥20d;梁下部纵筋锚固:水平段锚固长度≥0.45La,弯钩段锚固长为15d。

2.交接面处不同强度混凝土施工处理方法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交接处必须连续施工,当配合比重新调整时,拌和期间的间歇一定要短,并在已施工混凝土表面尚未初凝前续浇,该处不允许留置施工缝。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先浇的部分,因钢筋影响振捣面无法用模板临时堵挡,采用新型收口网片做模板,前后两次浇筑混凝土能振捣紧密结合牢固,前浇断面不需处理,对该核心区的施工质量是有保证的。

四、结束语

综上,框架节点区混凝强度不同时的施工控制问题已经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施工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华勇等,不同强度等级框架节点处沪宁图的施工质量控制[J],浙江建筑,2011.

[2]周广东,框架节点区不同强度混凝土分解施工浇筑方法[J],山西建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