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发展多层次要素市场体系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发展多层次要素市场体系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落实好中央精神,就必须深入理解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内涵与外延,选择有效的发力点,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推进完善资本与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一、要素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素市场概念源于生产要素,而生产要素起源于由简单再生产演变为扩大再生产,货币变成资本的生产进程。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经济学意义上,像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生产基本要素,在人的劳动作用下能够用于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产出商品实现价值增值。再看我们经常讲的狭义资本市场,主要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资金的核心作用也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进一步实现价值增值。超出作为股权、债券及衍生类性质的证券交易,将生产者消费的产品交易全部包含进来,可称为广义资本市场的概念。因此,从广义的概念看,一切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实现价值增值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都是资本,其要素组成的市场都是资本市场。这些广义的生产要素,或者说是广义的资本要素我们用商品概念相对应,可以称其为资本品。包括土地、机器、厂房、设备、技术、信息、人才等,也包括煤炭、石油甚至大豆、玉米等资源性、基础性的原材料、生产生活资料。所以说,广义的资本市场是资本品的市场。各类资本品市场的需求、能级、交易规则、交易手段、交易对象不同,就产生了不同层级的资本市场,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各类生产要素构成的市场当然就是这个广义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这个理解,我们把要素市场大概分成了两类:一类主要以资本品为交易对象,交易权属或权益而不是交易具体的商品,如产权市场、非上市企业股权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我们称其为权益类要素市场;另一类是以具体商品为交易对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我们称其为大宗商品类要素市场。这两类要素市场有共性的地方,都具有可平台化、指数化、金融化的特点。

二、北京发展多层次要素市场

我们说资本市场是有层次的,同样,要素市场由于覆盖范围大、边界不容易界定就决定了要素市场本身也应该是多层次的。

1 提高金融资源的流动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我们经常讲北京的总部优势。北京汇集了国家决策机关、中央部委、一行三会、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等。有专家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北京的“场”能量很足,大量的存量资产构成了“势”但不是“市”,北京在体现流动和交易属性的“市”方面还急需加强。这些话很有一些道理。我们看一组数据:

虽然北京金融资产数量当中总部的成分大,有些是各金融总部的外地机构汇总后的结果,存在着交叉计算的问题,但仍然可理解为北京有管理和运用这些金融资产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单位金融资产利用效率高于北京,也就是说,每1万元金融资产,上海能够产生的金融增加值是北京的5.8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再看一下两地金融增加值的构成。上海金融增加值中,证券业占比接近30%左右,主要贡献是因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北京金融增加值主要靠银行业来实现,占比在70%以上,北京金融增加值中证券业占比扣除国家类投资公司份额后大约为16%左右。因此,吸引总部银行到北京的作用非常明显,但各地都在争抢银行、保险公司、大型券商,抛开竞争压力不谈,这种资源的可持续力也并不稳定。上海在争抢金融总部的同时,走了另一条道路,就是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和各类交易市场。据上海统计公报数据,2009年上海主要金融市场交易总额251万亿元,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年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额44万亿元,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成交金额73万亿元。我们按行规粗略计算一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印花税、手续费。杂费合计大约1000亿元,即一个市场就有产生千亿增加值的能力。2010年,上海商品期货所大约交易额100万亿元,中国金融期货所交易额60万亿左右,加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费、印花税分割及地方留成、各项杂费等,几个交易所能产生的增加值估算大约400亿元,对上海金融增加值的贡献接近20%。预计全年上海证券业占其金融增加值的比例将超过30%。而且,只要交易所不关张,“池子”的作用就存在,这个数值就会稳定增长,因此建立交易市场特别是金融属性的交易市场,其作用不言而喻。由于统计分类和技术等原因,我们无法测算北京各种交易市场产生的增加值对北京GDP的贡献,但随着它们的发展其作用应该是令人兴奋的。经济的魅力在于流动,金融的核心在于流动,如何有效提高北京金融资源的流动性是今后要考虑的课题,建立各类要素市场就是一个选择。

2、北京要素市场要形成梯次结构

北京市服务业占比75%,接近世界城市的占比,但服务业是大概念,餐饮、洗浴都是服务业,做大服务业后的关键是做强,高端服务业的比重急需提高,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对服务业本身的结构进行深度调整。同样,北京要素市场的建设也应该是又大又强,首先要在量上保持优势,不同地区结合自身的优势建设相应的要素市场是盘活经济市场特别是做“市”的需要,其次要选择具有金融培养潜力的高端要素市场重点培养。这样,逐步形成规模上有层级、布局上有重点的梯次布局,形成多层次的要素市场体系

三、北京发展要素市场的建议

1、要有一个指导性的规划

目前北京各个区县搞金融的热情都很高,但确实存在分散市场资源,不利于发挥聚合效应的问题。可换个角度思考,各区县不搞金融搞什么产业,高污染产业肯定不行,大量搞现代制造业也存在土地利用效率、城市交通管理、节能减排技术等多种问题,一般的服务业可能带来城市人口膨胀、就业、环境方面的压力。我们经常说要建设高端功能区,可高端功能区一是不能全面开花,二是高端功能区的业态也有很多与金融相关,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构成,从各个国家来看,除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是还是金融服务业。思来想去,如果不搞金融,就出现扎堆搞软件、搞高新技术产业、搞后台服务、搞信息服务,总之要在高端服务业中占一块。看来,各区选择金融服务也情有可原,通过金融服务才能增加当地的经济总量。再看要素市场,这是一个边界模糊的领域,往上走,产权量纲化、股权单元化后可以到纯资本形态的

证券市场;往下走,交易量小到只能是“长尾”中的一员,可以是普通的生产资料市场。因此,各地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建设各种要素市场无可非议,至少可以增加北京经济的“市”。但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要重点培育哪些要素市场,如上所述,我们只能选择那些可平台化、可指数化、可电子化,有金融发展潜力的要素市场给予支持,这些要素市场就需要有地域的选择,就不能遍地开花。所以需要一个指导性的规划,不强制整合,主要靠市场本身的力量聚合。

2、“十二五”时期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要素市场

要素市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统计指标和体系,我们去除一些看起来像批发、零售市场的“长尾”特性的要素市场,按照上述划分的方法,目前北京大约存在的要素市场29家,其中权益类14家,大宗商品类15家。截止到2010年5月,这些要素市场的交易额约为5469亿。这些要素市场中,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技术交易所和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是“中字”头的市场,具有覆盖全国的优势。其它的权益类要素市场基本上是依托北京产权交易所分化、参股设立,已经形成了“一托十”的格局。正在筹建的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一个能够发挥北京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创意思想的交易所,依托中关村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筹建的全国场外市场是非公开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所,它们都是今后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交易所。此外,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也是能够发展成最接近资本市场形态一证券交易所形态的要素市场,在今后一段时间要大力推动。北京还有一些体现首都科技、文化特色的领域可以发展交易所,比如艺术品交易、版权交易等,还有一些发挥首都管理总部优势的领域也可以深入研究,比如矿产品交易、农产品交易等等。因此,北京未来多层次要素市场体系的要有一个大概的目标,个人观点是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依托本市的首都优势、总部优势和金融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本市要素市场建设。数量上可以不过多限制,各个区县都可以依据自己的资源依照市场自身运行原理搞一些要素市场,增加区县的经济活力。全市则在质的方面要有核心,着力构建一批“中”字头要素市场,在此基础上实施“万千工程”,按照N+M模式,打造N个万亿级、M个千亿级重点要素市场,争取出现十万亿级的市场,为北京的金融资源形成一个流动的“势”,推动北京大量金融存量市场化运行。最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有定价中心地位的要素市场,增加北京在国际国内上的话语权。

3、对重点要素市场做好全面服务

对于那些可平台化、指数化、金融化的重点要素市场,有关部门要重点给予扶持,不断完善其发展环境。个人认为每年可以整合现有政策,拿出一些专项的资金,以引导基金、补贴、贴息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建设初期的资金瓶颈、人才瓶颈、进场资源瓶颈、管理模式瓶颈。在新设要素市场方面,对交易市场和交易中心形态的要素市场,各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但对“交易所”形态的要素市场要几家部门联合把关,因为要素市场上升到“交易所”形态就具有了向金融形态转化的潜能,这就需要全市统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