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负时代,砥砺前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负时代,砥砺前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办好《上海艺术家》杂志,2012年10月29日,《上海艺术家》编辑部召开了新一届《上海艺术家》编委会工作会议。《上海艺术家》顾问陈燮君,编委朱国荣、许朋乐、李向阳、李新、杨燕迪、肖谷、吴建中、张坚、张岚、张培成、罗怀臻、周长江、邱瑞敏等参加了会议,市文广局艺术处方家骏代表杂志主管单位参加会议。主编胡洪庆主持了工作会议,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薛晓雁代表编辑部就《上海艺术家》杂志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作了简单回顾,并就一年来杂志的改版思路和方向做了汇报。在会上,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杂志的创新努力,并就如何办好《上海艺术家》畅所欲言,对于刊物的定位、内容、版式和编辑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及其完善和提高提出了精到深刻的真知灼见。编委们还欣然命笔,为《上海艺术家》题辞作画,寄托了对杂志的殷切期望。

关于定位

陈燮君:《上海艺术家》这几年在反映上海城市艺术的重大活动,反映上海艺术发展的新领域、新方向包括文化创意、城市设施和艺术精神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版式设计、内容组织、信息量方面都有所突破。《上海艺术家》杂志在地域方面应不限于上海,要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谈艺术。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艺术定位,要担当起代表城市艺术的责任;要全面观照艺术领域,除美术类外,还应该包含音乐、戏剧、电影、设计、文化产业、动漫等;要扩展艺术视野,反映东西方、各流派不同的艺术思潮。虽然不可能全面反映所有的艺术思想,但是要反映城市整体的艺术思潮脉络,以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能清楚地反映艺术思潮的发展演变,担当起反映艺术气象的责任,深层次体现城市美学。

方家骏:目前的定位还不够明确。要比较全面地反映上海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活动。中国不缺乏事件,缺乏的是如何反映中国艺术思想的手段。

吴建中:艺术如何反映灵魂,反映价值观,反映当下生活,反映对生活的抗争,《上海艺术家》在这方面要有引领作用,因此要明确定位。一期杂志一个主题,抓准主题,反映不同艺术流派,并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要把《上海艺术家》作为发现人才发现学派的一个平台。上海有很多学派,但发现不够,杂志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让各种学派有生存空间。不能只介绍名人,要多推荐有潜质的年轻艺术家。

罗怀臻:定位难寻找。上海有各种刊物,缺什么,所有杂志都缺精神,缺乏前卫和涌动的创造气息,过于强调玩味、鉴赏,太注重腔调,而这些腔调都是以前的先锋积累下来的,变成经典形成今天的腔调。上海文化整体气质是有品位的老气横秋。上海需要有这样的杂志:有前卫的专题,时尚的品位,青春的艺坛,先锋的观点。

许朋乐:《上海艺术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还坚守办专业性杂志,从心底里敬佩。坚守是最起码的,还要寻找突破。官办杂志局限性大,但主体性的东西是不变的。我们要立足上海大文化艺术这一根本确定大方针,明确主体读者是谁,满足主体读者需求,重视高雅读者的关注点。

肖谷:《上海艺术家》这个杂志,其实就应该广义地定义为介绍生活在上海的艺术家。主要是介绍艺术家的思想、他们最近的活动,通过介绍艺术家来带出他们的作品。如果这样定位的话,我们这本杂志就和别的杂志有所区别,就会更有特色。

李向阳:我们杂志要把定位定准,很重要。我们应该围绕在上海的艺术家做文章,杂志可以跨界。

邱瑞敏:第一,建议每期杂志里有重要的选题,这些选题要有亮点,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第二,多关注上海各大高等专科艺术学校的活动。

周长江:《上海艺术家》杂志已经办了很长时间了,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是一个首要的任务。如果杂志的定位要概括整个上海的文艺界,应该是很难做的。首先我们要考虑杂志的读者群的定位。

张培成:上海有这样一本杂志非常重要。艺术家需要杂志等媒体来宣传。

张岚:大家都在说要注重杂志的定位问题,我觉得很有道理。关于这个定位,还是要明确我们这本杂志的读者群。杂志应该在上海的艺术界有引领作用。

朱国荣:我们杂志的定位应该立足于人。报道的艺术家可以是有名望的,但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主要看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水平。

杨燕迪:首先是杂志的内容定位,这个很重要。从杂志编委的组成情况来看,好像是要把我们艺术界的很多方面的内容都包括进来,那就更要弄清这个杂志的定位在哪里。我们杂志的定位要高,要专业,要抓住艺术界共同关注的内容去报道。

关于内容

陈燮君:内容方面,大的板块有:1、艺术家。围绕艺术家本身还有很多内容好做;2、艺术活动,包括艺术交流、艺术事件、艺术信息;3、艺术设施,从1985年以来到现在,上海新建了很多艺术场所,包括刚建立的两馆,在海内外已经引起广泛的热议;4、艺术评论;5、艺术精神。《上海艺术家》在这5个方面可以拾遗补缺。

吴建中:艺术应反映当下生活,要增加艺术批评的深度。艺术要有批评和反思,要摆出观点,该批评的批评,不要一味说好话。要坚守这种风气,杂志的生命力才强。

罗怀臻:我们要找到一个和所有杂志都不一样的视角,虽然内容都一样,但是我们的视角和别的杂志都不一样,这样这个刊物的必要性就有了。缺什么给什么,现在没有人表现摇滚乐,没有人关注现代舞,没有人关注街头艺人,没有人关注海飘一族……主流刊物都不做这个事,因为这些都是正在成长,没有腔调。更没有人关注上海大学艺术校园的学生生活,我认为这个最有市场最有发展潜力,如果我们有这么个刊物专门做这件事,我感觉这样就不会和上海其他刊物同类。

许朋乐:不要追求容量大小,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去挖掘事件人物背后有分量的东西。要有主题,要专业,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有独家的观点,视角独到,表现手法独特,形成风格和品牌。要引导艺术流派,迎合主体观众的品位,追求品位和层次。要组织有风范的人来写,艺术不只是知名人士,还需要有内涵的人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展示,把事件、人物放入背景中去深挖,这样才能把大事件转为小话题。

李新:内容、形式都很重要。在表达方式上更要注重方式、方法,不是专而是精。双月刊区别于月刊,内容一定要精,把一个事件讲到位。栏目要有专人负责,有人领头。要有内容有批评,做艺术批评的介绍者。

肖谷:首先,我觉得我们每期杂志都要有个内容上的重点。其次,我们杂志现在涉及的领域很广,有美术、音乐、影视、舞台艺术等等,这样很好。

李向阳:现在我们杂志有力量且专业性强的文章不多,杂志内容做得还不够深入。另外,我们办杂志,采访内容情感要真挚,还有就是我们杂志的语言要新颖。这个语言包括内容、排版、栏目等等方面,都要有时代感。

邱瑞敏:第一,建议每期杂志里要有重要的选题,这些选题要有亮点,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第二,多关注上海各大高等专科艺术学校的活动。第三,艺术信息方面的内容不要去罗列。重要的专题艺术活动可以更深入地去采访和报道。

周长江:建议每期杂志有一个专业侧重点,这个专题里可以包括人物、新闻、论坛、作品等等。每期杂志要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张培成:杂志的内容要有新意,形式上也要更前卫些。每期要有个中心的主题,这个很重要。另外杂志要多关注现在的年轻艺术家,他们中不乏很多成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杂志应该把他们介绍给广大读者。

张岚:艺术界争议的话题,可能就是读者关心的问题。现在艺术界关于艺术批评的声音几乎没有。现在的艺术家几乎听不得别人的批评,这是一个问题。杂志应该把艺术批评的内容列为重点来做。另外还要找到艺术界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朱国荣:首先,一本杂志每期都要有个主题,杂志的主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角度。这个角度的选择要有意义但又是被别人遗忘的。杂志的内容要提高档次,内容要做深刻。入选的作品和文章也要提高档次。我们杂志编辑的内容要避免画册化,避免把杂志变成画册来编辑。另外杂志内容不要膨胀化,不能太空洞,还有就是杂志内容不要简单化,有的专题要做深刻。

杨燕迪:杂志内容的区域性问题,不能局限于上海这个区域,要放眼全国,要有全国的辐射度。再有,希望我们杂志更多地关注音乐艺术领域的报道,要从特别的角度来反映音乐界的动态和发展。

关于版式

陈燮君:提升设计品位。不崇尚奢侈,让设计更好反映和体现杂志内容和思想。

李新:版式反映总体思路,要做到字体、版面、行距都要有研究。

邱瑞敏:目前杂志排版不够规范,太松,太浪费。应该把设计做得更精致。

张培成:杂志的排版很重要,现在我们杂志以视觉艺术为主,杂志的设计非常要紧,特别是封面的设计。

张岚:杂志设计方面要多下功夫,形式上要更新潮点。

吴建中:杂志范围广、内容散,需要编辑在关联度上下功夫,把艺术主线串联起来。

罗怀臻:办刊人的人格趣味会投射于他所办的刊物中,寻找一个有思辨性,有独立品格的常务主编,来统摄杂志的思想灵魂。

李新:栏目要有专人负责、领头。编辑的胆子要大一点,要自己动手写评论,努力提升自身的鉴赏写作能力,和杂志一起成长。

肖谷:编委会阵容强大,可以请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杂志的策划和编辑,并对杂志的质量进行把关。

会后,编辑部专程登门拜访了因工作原因未能参加会议的编委毛时安、方增先、卢辅圣、李磊、赵丽宏、沈竹楠、施大畏、滕俊杰等,征求他们对于办好《上海艺术家》杂志的宝贵意见。编辑部同仁们决心不辜负各位专家和领导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以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悉心工作,更加积极地投入杂志的编辑和发行,努力为读者提供更精美的精神食粮,为上海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