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万流归宗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万流归宗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洛阳概况

洛阳曾经兴盛一时,素称“九朝古都”,实际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源头,道学首创于此,儒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根植于此。而传承至今的“洛阳三绝”――龙门石窟、牡丹花会、洛阳水席,更给这个城市平添了几许魅力。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黄河,洛、伊、廛、涧四条河流于境内纵横蜿蜒。现辖1市8县6区,总面积1.5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632万。其中残疾人31万,占总人口的5%。

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0年,为正县级规格。现全市15个县(市)、区,193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了残疾人组织。

市长寄语

洛阳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宽疾、恤贫”的传统美德,在这里不断得到继承和光大。新的世纪,洛阳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现代文明。让残疾人充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同等的生活和工作机会,考虑他们的特殊需求,为洛阳市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洛阳市市长

洛阳走笔

洛 阳 印 象

第一次来到中原腹地,就一头扎进了九朝古都洛阳。

都知道洛阳牡丹好,据说牡丹花开的时候,千种颜色,万般姿态,人人景仰,个个惊艳。不幸我们去时乃隆冬季节,牡丹的枝条上连一片叶子也没有。于是洛阳的牡丹也就如洛水之滨的仙子,因为不能亲见而愈加令人神往。

不知道洛阳的梧桐也好。街上两排三排地立着,在一片烟霭朦朦中,挺拔俊朗,迎来送往。于是惊叹园林城市果真名不虚传。

都知道洛阳有座龙门山,山上的卢舍那大佛以丰润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我们像所有的朝拜者一样,表达我们无保留的赞美。

不知道洛阳每一寸土地都负载着文明与历史,也许我们居住的宾馆下,就隐藏着一座古代王家的陵园。于是注视着脚下的土地,每行一步必战战兢兢,心怀敬畏。

在这样一座城市,我们见到了一个人和他引领的群体,见到了他们做的事情。这个人是市残联刘峥伟理事长,这个群体是洛阳市各级残联的工作者和那些热心残疾人工作、关注残疾人的人。他们做的事情,犹如一座宝藏。我们不能全面地挖掘,只能是碰到什么挖什么。已经是满载而归,惊喜万状了。

理事长访谈

男人的对话

1月5日,2004年的第一个星期一,晨,7点刚过。

郑州火车站出站口。

空气真好,即使在这最寒冷的季节,感觉到的也只有舒适。河南省残联宣文部的吴霄部长和洛阳市残联的方宝智部长早早来接站,握着他们温暖的手,就更感觉惬意。随着他们走向等待已久的汽车,刚放下行李,方部长说:“我们刘理事长也来了。”

刘峥伟?从洛阳赶过来?我们到洛阳采访是在最后一刻才敲定下来,临行前匆忙了解了一下洛阳的情况,只知道了刘峥伟的名字,只听说他是一个残疾人理事长。他亲自从洛阳赶过来了?

跟着方部长,我们走向另一辆汽车,车门迎着我们打开,一个人安然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向我们微笑着,肤色异常白皙,在初升的冬日朝阳里,他的眼睛眯缝着,更显得狭长,我赶上一步握住他的手,那手,柔软而柔和――“像女人的肌肤、女人的眼睛和女人的手”,我心里说。我知道,这就是刘峥伟了。

但我不知道的是,稍后,当刘峥伟“走”下汽车――他已经不可能走了,他是被人抬下来的,直接抬进轮椅――我才发现他的残疾程度是如此严重,他是高位截瘫,已经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

而我更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个重度残疾且极具阴柔外表的刘峥伟,却义无返顾地承担起了重任,却极其雄性地将洛阳的残疾人工作进行得一派蓬勃,当然,这些我后来是知道了。按照中国古老的相法,男人而具有女人相,如果不是宵小那么必为雄杰。刘峥伟呢?或者就像他的名字,“峥嵘而伟岸”,这,可是纯属于大丈夫的气度的。

包括我们下面的这番交谈,那是纯粹的男人的、兄弟般的肺腑之言、肝胆相照……

欧阳:刘理事长,据我观察,您对您的残疾非常坦然。所以我也无须避讳,就从您的残疾谈起吧。

刘:我生在洛阳,长在洛阳,就是上大学的时候离开了一段时间,出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想起来仿佛隔日。1986年,我考上了华东工学院,就是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学习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89年,已经大四了,马上就要毕业,却因为一次意外从宿舍三楼摔下,当时就动不了了。当时真是什么救护知识也不懂啊,我的同学和朋友心急火燎、七手八脚地将我抬到医院,一检查,胸12腰1脊柱骨折,而且是完全性损伤,从此我就再没能站起来。那时,我刚刚21岁。

欧阳:21岁……太残酷了,这种打击不是常人能承受了的。

刘:是吗?也许吧。但我却似乎没有经历那种万念俱灰、痛不欲生的阶段,心态一直挺平稳。命运这种东西,有它残酷的一面,也有它公平的一面。我确实成了高位截瘫的人,但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给了很多照顾和关怀,更幸运的是,我1990年9月份毕业,11月份洛阳残联就成立了,我也就从一个残疾人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工作者。

欧阳:这种角色的转换就这么简单容易?

刘:当然不是。洛阳残联刚成立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是在干休所租了间房子办公,我当时是在劳动就业服务部供职。年轻真好啊,我想办法弄了辆三轮车,每天摇着去上班,觉得有干不完的工作,使不完的劲,天地也足够宽阔自由,一年以后我就到了事业发展科任副科长,但说实话,那时我对残疾,对事业,认识上真的还非常幼稚……直到1992年。

欧阳:发生了什么?

刘:到北京,到康复中心治疗。在那段时间里,我确认了两件事:生理的和精神的。在生理上,我最终确认了已经完全没有了彻底康复的可能,我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但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我并没有多么痛苦,更没有悲观绝望,我考虑更多的,倒是别人的痛苦,比如我的家人。也许在家里我是老大吧,而且是个男人,独立意识强,懂事也早点,更能为别人着想,更能体会到我的残疾给爱我的亲人们造成的更大的痛苦。所以我想,首先我要表现得坚强、乐观,才能让自己也让爱我的人更好地生活下去。而在精神上,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我确认了身体的残疾并不能必然地导致精神的残疾,或者正相反,这需要更健全、更强大的精神的支撑和充实。其中,我经历了三个阶段:接受、熟悉、超越。接受,是坦然地面对现实,真实地开始新的生活;熟悉,是认识残疾人生的规律,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超越,则是要在残疾之上展开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创造属于自己的更卓越的生命方式。

欧阳:您做到了?

刘:中国残联“三代会”的时候,我遇见了海迪大姐,我们在一起聊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悲观的思绪多还是乐观的思绪多这个话题,海迪大姐对生命的真实感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生命就是一种体验,如果生命还在自觉地体验着,它就必然是快乐的。别的不说,在康复中心治疗时,我就亲身体验了两件事。(此时,刘峥伟脸上露出一种非常满足甚至有些狡黠的笑意。)一件事是我结识了一个人,就是中心的护士,她现在是我的爱人,我们一起回到了洛阳。再有一件事是我重新享受到了体育的快乐,当然是适合残疾人的体育运动,当时在康复治疗时就有体育课,我发觉我那些病友们在此时是最快乐、最自然的,我也一样。这些,不都是快乐的体验,不都在体验着快乐?

欧阳:呵呵,您这是搂草打兔子、顺手牵羊啊,把我们北京姑娘都给“拐”跑了。是啊,我还听说您是洛阳轮椅篮球队的队员兼队长兼教练兼领队呢。

刘:不好意思,以前我仅是一个校足球队的队长,现在是一个省篮球队的队长了,这支轮椅篮球队确实是洛阳的一个骄傲。那还是在1995年,省里准备“四运会”,听说只要组队就能加20分,我们就匆忙拉起了这支队伍。当时的训练条件艰苦啊,就在水泥地面上,就用普通的轮椅,摔了无数跟头,摔得皮开肉绽,但我们就是把自己捆在轮椅上训练,半年以后就参加了比赛,成绩还不错呢。这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我发觉残疾人体育包括残疾人的各种文化活动,特别能够激发残疾人的生命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对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与此相类似的,我们还经常不断地组织了各种残疾人的演讲、卡拉OK、书法、绘画、腕力大赛等等,我们的工作由此而有声有色。

欧阳:对,我相信这都是您的一些得意之作,但在您的工作中,就没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吗?

刘(他的神色立刻严肃甚至有些沉重):坦率地说,不如意的事情要比得意的多得多!我在工作初期,就搞过接待,有些残疾人是爬着进来的啊,我们又真正为他们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直至今天,事业是发展了,但依然有多少缺憾?就拿贫困残疾人的大病医疗救治来说,我们是尽力帮助了,但倾尽全力,一年也就能管三两个吧,更多的急切需要救治的贫困残疾人呢?真的,每当想起他们我都备感愧疚,我们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啊……

与刘理事长的交谈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比如洛阳残疾人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我印象最强烈的,还是以上关于残疾、关于生命的对话。这些翱翔在精神领域以至是哲学层面上的思想,是对苦难的冶炼,是对灵魂的拷问,是需要绝大的勇气和绝大的胸怀的,是需要发自肺腑而披肝沥胆的,是朋友间的、男人间的真情告白。

令我欣慰的是,在以后几天的交往中,我和刘峥伟真的成为朋友。我不再叫他“刘理事长”,不再称“您”,而是“峥伟”以至“兄弟”相呼。我一直厌恶庸俗地称兄道弟,但有些人,你无法拒绝成为朋友。能将峥伟作为朋友并被峥伟视为朋友,是我的幸运。

当然,刘峥伟绝不是仅只生活在精神的层面,他与他更多的朋友们做了更多的实事……

洛阳走笔

图书馆的守望

刘峥伟他们的杰作之一是,他们“拥有”一座图书馆。

洛阳市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有3个不同:

第一,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洛阳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就建在洛阳,即东周时的守藏室。

第二,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建,早在1992年改建的时候就采纳澳大利亚设计师的意见,对全楼进行了无障碍设施建设。

第三,它设有专门的残疾人阅览室。并把残疾人阅览室设在新图书馆离门口最近、位置最好、环境最舒适的地方。

2004年1月6日和7日,记者在洛阳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度过了愉快的两天,并发现它有3大特色――

特色一:有热情

洛阳市图书馆位于洛阳市凯旋东路13号,进入大厅向左一拐,就进入宽敞明亮的残疾人阅览室了。阅览室有60多平方米,内设报刊30种,期刊50种,并配有电脑视听设备及盲文书籍、工具书等,备有轮椅、拐杖等特殊服务工具。最多的时候,可以同时容纳20多位读者。

赵宏峰是洛阳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的专职管理员,对这项工作他充满了热情。他指着图书馆主楼大门东侧的无障碍通道说,我的人(他把残疾人读者称为他的人)常常开着车(残疾人专用车)直接进入大厅,嘟、嘟、嘟的,最多的一次,一下开进来了17辆。记者推开阅览室的门,看到图书馆一楼近1000平方米的大厅四周挂满了书画作品,是那种很儒雅的空间。能允许残疾人开车进来,图书馆和赵宏峰对残疾人也够纵容的了!

赵宏峰告诉记者,洛阳市残联和图书馆联合,坚持每年举办10次以上的对外联谊及“送书上门”活动。为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洛阳市按摩医院、洛阳丝钉厂等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单位送书上门。对残疾人读者,图书馆还有特殊的优惠政策,除了在阅览室读书、看报,还免费为残疾人朋友办理借书证(其中“特证”无需押金及工本费,“优证”免去工本费)等多项优惠措施。别的读者有还书期限,残疾人读者没有,而且一次借阅的数量限制也不严。

正在看书的残疾人读者孟繁智趁机将一摞材料和照片递给赵宏峰说,赵哥(残疾人读者都这样亲切地称呼赵宏峰),麻烦你再给办3个证。

孟繁智是位肢残人,在洛阳耐火材料厂工作,这天他休班,便开着他的残疾人专用车走10站地来看书,并捎带着替几个朋友的朋友办借书证。

赵哥说,兄弟你一次少办几个。又对记者无奈地说,我的人和我一样热心肠。

尽管记者和赵哥低声交谈,但还是引起了其他残疾人读者的注意。

冯岚,因小儿麻痹下肢瘫痪,他自学文学、诗歌、戏曲、美术等,并擅长书法和绘画。冯岚摇着他的手摇轮椅转到记者面前说,过去我家离图书馆有7站地,我平均一周来两次,都是自己摇着轮椅来,开始家里的人不放心,陪着我来。现在,我家离图书馆就一站地,我几乎天天来,不光看书法、绘画的书刊,还看报纸上的国内外新闻,了解时事,中午回家讲给父母听,他们鼓励我,开玩笑说以后不看新闻联播了,等你回来进行新闻“直播”!

赵哥说,我的人看书细着呢,他们喜欢的内容,不看几遍是不罢休的,有位读者叫付雪松,热心维权,每次他来,保证是要他没看过的最新的《中国残疾人》杂志,我要是一时找不出来,他就急得大叫。给他以后就听不到他言语了,干吗呢?“逮”着杂志上的有关政策、依据一字一句地往本子上抄!你给他讲,他不听,就认这本杂志。

特色二:活动多

如果说热情的服务使图书馆在残疾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那么,洛阳市残联以图书馆为依托开展的各种活动则把残疾人凝聚在了一起。

洛阳市残联理事长刘峥伟说,我们的初次尝试是1996年底、1997年初组织举办的《洛阳市首届奉献杯残疾人歌手大奖赛》。

因为是第一次,我们心里都没有底,一方面,不知道残疾人参赛的意识怎么样,怕没人参与;另一方面,有报名的了,又担心残疾人的实际歌唱水平。那时,要求也不高,就希望残疾人能积极参与,期盼着他们勇敢地站到台上顺利的唱完一首歌,我们就算成功了。

实际情况大大出乎我们的所料,到阅览室来报名的残疾人达到1300余人,有位父亲带着他14岁的肢残儿子坐了4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从乡下赶来报名,“我想让儿子知道,他能做很多事。”这位父亲说。

最后的决赛是在洛阳市电视台最大的演播厅搞的直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都参加了。选手们一个比一个演唱得好,其中一位5岁的女盲童被她妈妈抱到台上,用她纯美的童音动情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唱着唱着,泪水从她微微翕动着的双眼流下,现场所有的评委和观众为之动容。

有了这第一次尝试的成功,洛阳市残联和图书馆联手,并争取到许多关心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先后举办了“残疾人自强不息演讲比赛”、“残疾人书画展”、“洛阳市残疾人腕力大赛”、“洛阳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残疾人评选表彰”等活动和比赛。借助活动,激发了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起到了扶持公益事业,加强内外联合的作用。

活动的开展,也使洛阳市残联发现和聚集了一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优秀的文艺、体育人才。河南省惟一的一支残疾人轮椅篮球队就设在洛阳市,由洛阳市残联管理。这支球队已经多次代表河南省残联在全国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特色三:像个家

洛阳市的残疾人读者称图书馆是自己温暖的“家”、“残疾人俱乐部”,残疾人阅览室成了他们读书、交流、休闲的场所。

洛阳市残联的同志说它像个家,是残联与残疾人连接的桥梁和纽带。

记者在这儿度过两天,也觉得它像个家,大家相处得像兄弟姐妹,守候在这里,得到厚厚的情意。

鲁延坤和张永峰是两位肢残人,他们是按摩学校的同学,毕业后各自在洛阳市开办了按摩店,经营得不错,都带出了徒弟。

他们常来看书,并被选为轮椅篮球队的队员。他们与读友兼轮椅篮球队队友的孟繁智成了“铁哥们”。

听说孟繁智休班在阅览室看书呢,这哥俩便放下手头的生意来了图书馆。一来是看书,二来是聚聚。“不训练的时候,我们就来这里见面。”鲁延坤说。

赵哥说,我这儿是上午租借书,下午整理书。他们3个人都有车,上午看完书也不走,央求我答应下午拉着我去给残疾人读者送书。其实我很愿意,去看看借书的残疾朋友,大家顺便一起聚聚,一举好几得的事呢!

赵哥说,来这儿最多的是刘峥伟,一些定夺不了的事就得找他了,他自己也愿意到这儿来,残疾朋友见了他也不客气,酸甜苦辣的事都抖搂给他。嘿,这聊起来时间还过得飞快,眨眼间就中午了,说刘理吃碗面吧,峥伟就招呼着都去了。事后挨了“宰”还很高兴,说又了解了不少情况,不几天又不叫自到了。

图书馆的阅览室也使残疾人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和残疾人读者融为亲密朋友。几年来,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已拥有了数百名固定读者,这里的助残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的肯定,“八五”、“九五”期间被洛阳市政府、洛阳市残联命名为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赵哥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助残先进个人。

现在,距记者离开洛阳市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室已有些时日,刚刚拨通了赵哥的电话,他邀请我有时间再到阅览室坐坐。记者也真的希望有机会到那阅览室,捧一杯热茶,再次守望那片知识的沃土、残疾人心灵的天地!

洛阳走笔

定向行走

洛阳是中国残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项目”的试点城市之一。

市残联康复科的王宣娥科长,1989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很有经验,人也很干练,三言两语给记者上了一课,勾起了记者对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项目的浓厚兴趣。

所谓“定向”,是指盲人在环境中根据感觉到的“线索”,通过对自身方位和与周边物置关系的判断,确定行进方向的思维过程。所谓行走,是指盲人确定行进方向之后,运用适当的方法按照探索到的“路标”,从一个方位到其他方位的行为活动。对明眼人来说,这种思维过程和行为活动都是有实物参照的,但对于盲人,却完全是无形的抽象,把无形的抽象转换成“实物参照”,需要一个提高认知、拓展概念范围的过程,需要行走技能实地应用等身心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盲人才能准确地定向,安全地行走。而这,正是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目的。

2002年6月,洛阳市被选定为“十五”期间全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试点市。为了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完成,市残联于当年9月制定下发了《洛阳市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十五”试点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确定了试点的目标、措施等一系列内容。根据资源调查,选定河南省针灸推拿按摩学校所在的涧西区和洛阳市按摩医院、市特教中心学校所在的西工区为试点区,后来增加了洛龙区的关林市场。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残联理事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各试点区和试点区的各街道办事处也结合各自实际成立了领导小组。同时,选择热心为残疾人服务,在定向行走教学、研究、心理咨询、视力残疾测评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成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技术指导小组。年底,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进入试点区盲人家庭,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训练需求。到2003年3月,试点区街道办事处一级的康复员均已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2003年助残日前夕,“洛阳市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技术指导中心”在省针灸推拿按摩学校挂牌成立,试点工作顺利铺开。

记者在王科长的办公室看到一份试点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需求汇总表,其中与定向行走直接相关的内容有两栏:“独行范围”、“定向行走训练服务需求”。后者又分独行训练、随行指导、导盲工具、心理咨询、知识普及等,详细得很。

怎么还有心理咨询呢?王科长感慨地说,做康复工作十几年了,觉得盲人定向行走这一块,心理疏导特别重要。以前的工作,比如做复明手术,人人都知道减、免费做复明手术是好事啊,不用多说。定向行走不一样,盲人,尤其是后天致盲的,通常不愿意走出家门,就是出来了,也多由别人领着,不愿意拿盲杖,爱戴墨镜,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这心里的疙瘩要是解不开,就没办法进行训练。

涧西区长春路街道的雷青婵老人,原来是做民政工作的,做慈善工作做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自己却失明了,心里一百个想不开,摸摸索索着出门,那是想也不肯想。街道的康复员正好跟老人同住一幢楼(老人后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开导,市里、区里的工作人员也多次来看望她。时间久了,老人心里就不落忍:自己以前就是做这个工作的,人家这样热心肠,老碰到冷面孔,要是换了自己,会多难受?将心比心,人家可不容易。也许这人一旦想到了别人,就把自己的痛苦淡忘了。记者见到的雷青婵老人,鬓发斑白,却是红光满面,非常的爽朗健谈,笑声在她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公寓里回荡。老人告诉记者,不仅她自己受到训练,她的老伴也受过随行训练了,知道怎样领着盲人出行。老人时不时起身示范自己学到的坐、起、行走的有用办法,逗得同行的王科长和涧西区的张留霞副理事长不时欣慰地微笑。

对试点区里的400余名有训练需求的盲人,要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进行训练。比如盲校学生,主要由他们的体育老师训练其在生活、学习场所或上街的独行和随行;按摩医院的职工,在上班前半小时开展独行训练,具体方式也因人而异;对退休人员则主要培训其亲属如何导盲,等等。街道和社区的康复员定期随访,以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对调查摸底过程中了解到的有复明希望的盲人,则动员社会力量,免费为其治疗。如涧西区为生活困难的盲人张凤仙和路心亭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使两位老人重见光明。

据王科长介绍,后来试点地区加了洛龙区的关林市场,是因为那里是当地盲人自谋职业的根据地,人人都知道关林市场有个“盲人一条街”,50余名盲人在那里摆摊经营童装。在市残联的指导下,他们组织了自己的盲人协会。

关林镇因安葬着忠义的象征――关羽的首级而得名。“盲人一条街”原来是在老城区的,因拆迁而落脚关林市场。由于这是一个批发市场,外地的商家买了货要赶回去,下午记者赶到那里时,市场已经有点萧条了。盲人一条街的摊主们,也大多收拾好摊位,可是听说有记者要来,很多人都留下来等着。记者的本意,是要了解一两个盲人摊主的故事,看看定向行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但看来这根本不可能。十几位盲人朋友,手持盲杖围站在一起,七嘴八舌,纷纷急于表达“感谢党,感谢政府”。这些盲人朋友,大多上了年纪,经商多年,平时走东闯西,不那么容易接受一种也许与他们的习惯不同的行走方式吧?记者于是问:“你们没人指导自己也行走了这么些年,突然有人告诉你们:那样走不对,要这样走。你们怎么想啊?”关林市场盲人协会的樊会长马上接过话头:“那不一样的。规范的行走方法,正确地使用盲杖,会使我们走得更安全,避开障碍物,避免一些事故。”明显的教科书口吻,培训的内容看来他熟记于胸。结合实际需要,他们学的多为随行和独行。樊会长说着就给记者示范,免费派发的盲杖与他有些魁梧的身材相比,显得纤细,他似乎觉察到了记者的目光,拿起盲杖比画比画,笑着说:“再长点就好了。”

听说就是这些盲人摊主,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谢,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谢,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给市政府送锦旗,影响不小。还听说他们开始捐助那些比他们更困难的残疾人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良性循环。

自去年5月定向行走训练技术指导中心挂牌,到2003年底,已经有85名盲人从定向行走训练服务中受益。

在采访中,记者有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残疾人康复工作正在由过去的“抢救性工程”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转变。在训练视力残疾人如何安全地站起来或如何安全地坐下去这样的关怀里,我们看到了更大地提高残疾人群生活质量的可能性。这是不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种定向呢?

洛阳走笔

河图洛书

据《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的是上古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周易》太深奥,不谈也罢;但于“八卦”多少还有些了解,其精髓就是“阴阳”之说: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结构乾坤,化生万物,华夏文明,一脉传承……

或许正是受这种“河洛文化”的影响,刘峥伟他们的残疾人工作也有着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的特性。像上面的两件事,“图书馆”传统的教化方式,是热热闹闹、发散性的、以期一种场面效应,而“定向行走”则是新兴的康复手段,是扎扎实实、集聚式的、更看重实际效果。这是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而采取的不同的工作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实不仅是刘峥伟他们的工作方式,还有工作风格,也有相映成趣之处。

还是今年的那第一个星期一,我们在郑州简单地吃完早饭后,直奔洛阳。一路夜车再加上这一路颠簸,我竟昏昏睡去。迷糊中有人推我,说到了,懵懵懂懂睁开眼,懵懵懂懂乘电梯上搂,懵懂懵懂中电梯门就开了――突然间我就无法懵懂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让我彻底清醒,定睛看去,10来个人站得笔直,排成整齐的两列欢迎我们呢。然后主人热情地请我们落座,转眼间每个人面前就摆上了一摞材料,还没等我们细看,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地就开始介绍,我这才明白,刘峥伟是直接把我们拉到他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来了。看着这架势,我心里说,刘理(当时当然还是这样尊称),你这是先声夺人啊。

但接下来我不能不服气,这“先声”的确“夺人”。刘峥伟摇着他的轮椅带领我们参观:宽敞明亮的职业介绍中心,地上摆着触摸式电脑,墙上挂着宽大的滚动屏幕,各种就业信息查询方便、一览无余;年审大厅、信息网络中心等,一台台崭新的电脑一字排开;综合科、职业培训科、就业管理科、按摩管理科、企业管理科、信息网络科等,各科室都窗明几净……在我们拿到的材料中,有一本印刷极为精美的册页,那是洛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介绍,装帧设计极具现代气息;甚至那个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专用图标,都端端正正地出现在每一处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而在另一个地方,我感觉到的是另一种风格。

那是洛阳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说是“中心”,其实就是在一个人口极密集的居民小区中的4套相临的两室一厅单元房。我们进去时,房里静悄悄的,单元中的各个房门紧闭。我们四下寻摸,许久(至少感觉中如此),才有一个女同志“闻声”而出,将我们领进一间背阴的小屋,看样子,这就应该是这个“中心”的“主任室”了,这个女同志当然就应该是主任了。她歉意地向我们笑笑,轻声说:孩子们正在上课,要不,你们先看看材料?说着递过两小张纸,极单薄的,文字亦寥寥。我无心细看,试探着问:我们还是想看看孩子,悄悄的,成不?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带着我们打开了单元中一扇紧闭的门――房间依然极狭小,却挤着两个老师、几个孩子和各种简单的教具。老师向我们礼貌地打个招呼,继续她们的教学,而孩子则显然对我们的到来非常好奇。但我的注意力,却被同样挤在墙角地上的一台电取暖器吸引――这个单元中竟没有暖气!

现在可是一年中最寒冷的1月啊!我后来了解到,这个中心1986年成立,15年来,已经培训聋儿600余名,其中80%的聋儿经过培训后进入普幼、普小,许多孩子不仅正常就学,而且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出过“全国十佳少年”、“全省十佳好儿童”……15年来,中心肯定迁移过,应该是条件越来越好吧,可即使是现在……

两个中心,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就业中心地处闹市区的一个豪华气派的写字楼,占据了整整一个楼层,现代化的设施,先进的管理,甚至,时尚的包装;而康复中心地处封闭的居民小区,简单的教具,朴素的教法,甚至,有些寒伧――但万流归宗,不同的风格却阐释了同样的道理:为残疾人服务。

于是我就又想起了那“河图洛书”的传说:龙马与神龟从河、洛分别而出,背负着不同的图、书而拼接成了完整的“图书”,竟造就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渊源。同样,洛阳的残疾人工作者们,以他们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风格,创造了洛阳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格局和大好形势,他们是破解了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新的“伏羲八卦”吧。

于是我就又想起了洛阳这个城市:与老城区隔洛水相望,崭新的洛南新区正在崛起,新建的王城大道将纵贯新老城区,这不正是古老与现代的契合吗?

于是我就又想起了刘峥伟那个人:他的阴柔外表下的阳刚之气,不是也正与此暗合吗?

洛阳相册

岁 月 流 金

在与刘峥伟理事长交谈时,他让记者翻看了历年来的一些照片资料。那些照片都夹放在一个个精美的相册里,旁边都有详实的文字说明,线索清晰,质量上乘。记者当时就决定,这期的《洛阳相册》就用它了!

在一块不大的土地上流淌着5条河流,这在中国的北方还不多见。水多,自然风貌当然变幻多姿,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千条江河都要归入大海。

洛阳的残疾人事业,受这些河流的滋养,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但仍然有一条是不变的――为残疾人服务。

其实与河流无关,这是事业的要求,这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的必然的责任和追求,只是这块河流纵横的土地,让我们的这种感受更强烈些罢了。

就让我们以水的名义,向这项事业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