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校企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校企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校企合作办学已经逐步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模式。文章围绕对大中专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几点问题的思考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概述了大中专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第二部分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合作办学 合作机制 评价机制

引言

校企合作办学是大中专院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的新途径。随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大中专院校教育的进步已然离不开相关领域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利用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二者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更能够促进社会科学和经济的进步,校企合作办学就是二者进行结合的有效方式。所谓“校企合作办学”,即:学校安排专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为企业有针对性的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学校在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和提高育人质量的同时,合作企业能够获得一批忠诚程度高、专业理论和技术扎实的人才,实现合作办学的双赢局面。校企合作办学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实施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整合大中专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为企业、学校和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 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

目前,大中专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较多的是高职类院校,这些院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多数成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校历史短,然而经过不断的努力,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也同很多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关系,多数实现了将学校办学特色同企业发展领域的紧密而有效的结合。本文从校企合作的不同阶段层面和合作的不同模式来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

(一) 从三个阶段看当前的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从合作的深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浅层次合作。企业可将实习基地建在学校,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方向以及相应的培养方案,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同时,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学校的专职专业教师,以及企业内部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或外聘的专家,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可以相互学习,共同给实习学生上课并提供指导,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第二阶段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成立董事会,邀请国内外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专业指导,并协助学校制定专业的教学培训计划,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人才培训。第三阶段是深层次的合作。企业主动给学校投资,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科研攻关和研究方向,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产品、管理决策等,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学校在科研和帮助企业的同时能够得到企业的经营信息,为课堂教学积累了案例资料,从而真正做到“科研——开发——教学”三位一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目前,很多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至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建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相距甚远。

(二) 从四种模式看当前的校企合作办学

当前经典的和较为常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四种:一是“订单式”合作模式,由企业选拔学员,选拔对象包括较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企业内部青年员工,学校负责提供教育资源和专业老师对学员进行单独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根据企业需要而制定,学员的日常管理是单独进行的,除了理论学习之外,企业负责安排指导学员的假期实习。二是校企互动式合作模式,企业提供学生的实习基地及设备原料,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指派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进学校授课,学校的老师也可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学生在实际的生产实习中能够得到技能的训练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三是学校引进企业的合作模式,企业将部分生产线建在学校,在校内对学生实行“顶岗实训”和“理论学习”,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既能解决学校实习基地紧缺的问题,也能解决企业建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四是工学交替合作模式,该模式采用工读轮换制或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让学生提早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也能接受理论知识,学校也在较大程度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

二、 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校企合作办学虽然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然而作为正在发展期的新模式,其实施过程也暴露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和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的探究。

(一) 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缺乏长期性和高端性

大中专院校为了真正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势必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其客观性和必然性决定了理论认识与应用实践是应不断向前发展的。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大多数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停留在为企业短期的和较低层次的需求而服务这一理念上,这里的“短期的”指的是二至三年大专层次的联合培养,“较低层次的”指的是企业培训的目的是获得较长期、较忠诚的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属于人才中较低层次的一类。例如: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系同某房地产企业合作办学,企业自己选拔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对他们进行两年的培养达到相关专业的专科水平,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办学忽视了长期的、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合作。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和企业急功近利,学校的目的是通过短期合作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企业更是想通过短期的培训,既获得人才上的储备,又能缩小培训和招聘成本。

(二) 校企合作办学缺乏长效的合作机制

在当前已经形成的校企合作办学中,大多数是低层次低水平的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是少之又少的,通常只发生在大型企业和少数高层次院校之间的,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浅层次的合作,这种合作同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相距甚远。因此,当前校企合作办学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组织与协调机制,校企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的实习管理、课程计划安排等等都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密切合作,而现实中却存在种种组织和协调上的问题,例如: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时成立了单独的干部培养学院,由于学校和企业都参与,有时学校的课程安排和企业的教学计划不一致。 另一方面,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现阶段,校企合作办学多停留在实践期,相关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模式、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基本没有评价机制方面的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其一,国家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资金支持不够,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其二,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来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