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析浙江民营经济转型路径及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浙江民营经济转型路径及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浙江民营经济原有的先发优势正逐步淡化,唯有加速经济转型,才能保持领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今后几年,浙江产业结构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转型重点是自主创新和品牌打造,企业并购重组及国际化经营将增强,方式趋向多样化;市场转型则将呈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融合、网上商品市场异军突起、省外的浙商市场蓬勃发展等特点。

关键词:民营经济;产业转型;企业转型;市场转型;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17-03

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促使民营经济保持领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今后几年浙江民营经济的转型步伐将明显加快,其可能路径特征主要如下。

一、产业转型路径及特征

(一)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2011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为32 000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 581亿元、16 404亿元和14 0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9∶51.3∶43.8,而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6.7∶53.4∶39.9。可见,第三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得到了发展,而且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增强。

按照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8%左右,届时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同时,传统优势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力度将会加强。按照浙江省既定目标,今后几年将大力发展汽车、装备、医药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择优发展石化、船舶、钢铁等现代临港工业,着力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强、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有选择地改造提升纺织、轻工、建材、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移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加工制造环节。这将有力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浙江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重点培育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能领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谁就能在今后的产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浙江省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领先地区,势必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大工夫。今后几年,浙江省将会重点培育发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新能源汽车和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制定规划和具体实施措施,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将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海洋经济将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江是资源小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先发优势,主要靠民营经济的市场机制优势和低成本、高出口的竞争优势。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产业优势和上升空间正在萎缩。但浙江省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突出,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的条件。2011年2月,浙江省制定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将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将打造以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渔业为核心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完善以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资源利用网、高速信息网和海洋防灾减灾网为平台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 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5%,三次产业结构为6:41:53。这将有力地拉动浙江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企业转型路径及特征

(一)自主创新和品牌打造成为企业转型重点

首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追求的一个目标。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在汽车、船泊、装备制造,电子、通讯、信息技术、医药、轻工、纺织等产业上创造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产品,生产效率和效益也因此不断提高。但是总体而言,浙江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少企业增设了研发部门,增大了研发资金投入,加大了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力度,进行了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的重新整合,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企业创新的鼓励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已形成了浓厚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与促进创新的良好环境。

其次,打造自主品牌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突破口。长期以来,浙江大量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和贴牌商品生产,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在企业生产价值分配中便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造成了企业付出与回报的严重脱节,出现了许多中小企业产值不断提高而收入增加无几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中小企业改变了发展战略,不再以拿到订单增加产值为目标,而是通过规范化程序千方百计地打造自主品牌。许多民营企业的知识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加强了诸如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侵权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而一些已经有自主品牌和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则在维护品牌声誉、打造著名品牌和品牌国际化方面狠下工夫。

再次,引进技术再创新和跟踪技术创新将成为中小企业创新重点。浙江众多中小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因此,会把引进技术再创新作为现阶段创新重点,即在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改进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而在创新方式上会更多的采取跟踪型技术创新,密切关注和及时跟踪相关核心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以最快的速度跟进并根据自身特点加以改进与创新,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当然,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力的民营企业,则会在集成创新和产业链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趋向多样化

首先,对外贸易结构将发生变化。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营企业传统的贸易方式的贸易结构受到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民营企业一是会努力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由OEM(代加工)向OBM(自主品牌制造)转型,以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竞争力和附加值。二是贸易地区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会在稳定与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合作伙伴基础上,扩大对亚洲、拉美、东欧、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以分散贸易风险,增强抵御各种外部风险的能力。三是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新技术及设备的进口会增加,贸易顺差会有所缩小。

其次,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在海外设立营销公司,作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窗口和桥梁,带动境外投资。二是直接在境外投资办厂,有些还设立了以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研发机构,如浙江康莱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美国设立“康莱特美国药物研发中心”,为提升中药抗癌在西方国家的认知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三是并购境外企业,如万向集团先后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美国洛克福特公司、LT公司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公司等企业,加速了万向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又如,杭州华立集团利用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成功收购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的CDMA核心芯片设计部门,成为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第一家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公司,并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实现了国际化与资本、技术的有效结合,这充分体现了浙江省大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扩张态势。四是加强与外资企业进行技术和知识联盟,形成高技术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设施。

(三)企业并购和产业集聚加快

浙江民营企业众多,民间资本丰富,但总体呈低、小、散的特征。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一些原本垄断的新兴行业。但所有对民营新资本开放的行业,都有一定的资本及产业规模的门槛,零散的小产业资本一般难以进入。这势必迫使浙江民营企业加快企业并购步伐,通过合纵联横来进行企业和资源的整合。联横指通过企业强强联合和强弱并购的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在此过程中一批规模小、利润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被淘汰。合纵指打通产品研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产业集聚会加剧。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的产业链会向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逐步形成现代产业集群。浙江省已规划并确定,在“十二五”期间,要在原来块状产业集聚基础上,特别打造14个产业集群园区:杭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余杭家纺产业集群,宁波服装产业集群,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嵊州领带产业集群,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金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和义乌饰品产业集群。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它们成为从粗放型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示范区,这将带动省内更多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集群转型升级。

三、市场转型路径及特征

(一)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融合

一是在有形市场中引入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有利条件,极大地拓展了专业市场的时空范围,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支付方式,在有形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了没有空间边界和时间限制的无形市场,企业等交易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进行交易。二是专业市场高级化,由传统专业市场的单一的商品交易功能向交易、金融、物流、现代会展等领域延伸,形成集多功能为一身的市场综合体。三是市场营销方式创新,在传统的专业市场内直销方式的基础上,推行连锁经营、仓储式批发、销售及商品配送等方式,形成多元化销售网络。四是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2011年3月,国务院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个改革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即统筹发展有形和无形两类市场,统筹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推行内外贸易一体化,义乌有望建立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以及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等进口商品展贸专区和进口商品免税区。

(二)网上商品市场异军突起

网上交易具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对土地、营业场所、工作人员等生产要素依赖少,交易便捷、运营成本低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市场。为了有效引导网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浙江省颁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推出了“规范网络经济健康发展”八项举措,加快了网上商品市场的有序发展。出现了淘宝网、网盛生意宝等著名的网上交易平台,成立了浙江网商联盟。

由于网上市场一般均采用会员制,通过网上竞价交易或网上商谈、第三方支付、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吸收了国际最先进流通业态的元素,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如浙江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工行、农行、招行等8家银行开通结算,实现了网上支付,保证了交易资金的安全和结算支付的高效。该市场还在浙江、上海、江苏、河北、广东、广西等地建立了28个仓库,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

(三)浙江省外的浙商市场蓬勃发展

近十多年来,浙江专业市场不断向省外拓展,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到乌鲁木齐、拉萨、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城市涌现了一大批像温州服装城、义乌小商品市场、浙江建材城等以浙商投资、浙货经营为主的商品专业市场。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浙商在省外、国外开办的市场有2 000余家,年销售额达10 000亿元以上,每年带动浙江商品销售约3 000多亿元;浙商在省外的市场经营户达400多万人。

省外、境外的浙商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不仅表现出地域延伸、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特点,而且逐步向高级化转型。一是反哺浙江经济的作用增强,如通过省外专业市场营销网络,促进了浙江本土商品的外销,将浙江市场与浙江制造结合了起来。通过省外专业市场这一窗口与平台的展示与传导,扩大了浙江名牌商品的知名度,增强了浙江优势产业的辐射力。通过专业市场汇集的国内外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浙江本土,加强了浙江企业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的了解。二是省内外市场对接与创新增强,目前的省外市场不仅仅是省内市场模式的翻版,而是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和需求特点,引入新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方法。三是加强市场合作与联动,如成立省外或境外浙江市场联盟,促进省内外市场信息共享、资金和资源互通,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沟通,等等。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N].浙江日报,2011-04-10.

[2]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EB/OL].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11-03.

[3] 卓勇良.如何解读浙江省的产业结构[J].中国中小企业,2010,(6).

[4] 郭晓玲.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责任编辑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