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汀稀土废矿区治理与植被生态修复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汀稀土废矿区治理与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对稀土废矿区土壤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合在稀土矿废矿区栽植的各类乔、灌、草品种并进行科学的配置种植,可形成茂密的草、灌、乔植被群落结构,以期为稀土废矿区的植被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稀土废矿区;治理;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福建长汀

中图分类号 X53;S1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315-03

稀土废矿治理,一直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与难点[1-2]。为解决这一难题,2007年开展了“长汀县稀土矿废矿区的高效治理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课题。在对稀土废矿区土壤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合在稀土矿废矿区栽植的各类乔、灌、草品种并进行科学的配置种植,取得极显著的治理成效[3-5];兼用养猪场的沼液灌施,有效地促进林下植被的茂盛生长,提升了土壤肥力,使耐寒桉树的林分生长量获得持续增产,从而形成茂密的草、灌、乔植被群落,加快了稀土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进程。这一治理模式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南方稀土矿废矿区治理中。

1 稀土废矿区土壤分析

1.1 稀土提取工艺

目前,普遍采用的稀土提取工艺为:反复用3%~5%硫酸铵溶液淋泡采下的堆积在底部铺有塑料膜堆场上的稀土矿石,抽吸矿石堆场底部流出的硫酸铵浸出液至稀土沉淀池,加入稀土沉淀剂(碳酸氢铵),过滤后即可得到碳酸稀土,灼烧碳酸稀土1次后可获得90%的混合稀土氧化物,滤液可循环利用。

1.2 废矿区土壤残存物分析

从稀土提取工艺分析可知,在稀土提取稀土矿的过程中可消耗大量的(NH4)2SO4,被稀土离子置换出的NH4+被牢牢地吸附在废矿黏土中,是丰富的氮素资源,且被矿物质吸附的NH4+的分布相对较均匀。只有科学地选择一些最适生植物,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这些被废矿黏土吸附着的氮素资源。此外,大量的水溶性SO42-残留在稀土废矿区的土壤中,因雨水的流失、淋溶会导致SO42-减少,在积水区域,因为堆场底部铺有塑料膜流失较少,SO42-浓度较高。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在吸收土壤水分的同时也会吸收SO42-,若土壤中SO42-过高,导致其在植物体内累积量过大,会对植物造成毒害,轻则造成植物落叶,重则造成植株死亡。SO42-的水溶性导致其随土壤水分蒸发,土壤表层的浓度过高,因此不同深度土层、不同地点SO42-浓度的残余量不同。

1.3 废矿区不同深度土壤SO42-浓度测定及土壤养分分析

样品取自废弃了3年的稀土废矿区土壤,位于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对不同深度土壤、不同地点的SO42-浓度、土壤pH值、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等进行了测定。

由表1可以看出:①土壤碱解氮含量在2个区域都较一般土壤高,氮素资源充足可供开发利用,在0~30 cm范围内,土壤碱解氮含量达到203 mg/kg以上,因此适宜的植物必须对NH4+吸收能力强、较耐干燥、生长快,能够迅速形成地表植被;②土壤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在2个区域均偏低,属于缺磷、缺钾范围,且二者差别较小,因此在栽种植物时,应结合植物特性及生育期要求,侧重磷、钾肥的施用。③SO42-浓度在1区特别高,土壤深度30 cm以上的SO42-浓度为16.3~21.8 mg/kg,不会对植物正常生长造成危害,但土壤深度60 cm以上的SO42-浓度为66.3~123.4 mg/kg,90 cm处最大,该浓度范围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但可以种植浅根性草本植物;④2区表层SO42-浓度最小,随深度增加SO42-浓度逐步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小。SO42-浓度为7.8~11.1 mg/kg,90 cm处达到最大。

2 废矿区植物品种选择与栽植技术

2.1 平坦地段适宜种植速生耐寒的桉树

稀土废矿区由疏松的矿土堆积形成,具有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层深厚、NH4+丰富、透水性较好等特点,可选择需氮量大、根系发达、生长快的乔木树种(巨桉、邓恩桉),该区域土壤能够满足其对氮素的需求。

福建省新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巨桉,年生长量可达4 m以上,可耐-4 ℃左右的严寒,具有耐瘠薄、吸收NH4+能力强、耐干旱、喜疏松透气的土壤、根幅生长量较大等特点,但桉树幼树耐寒性较差,为防止桉树徒长,种植当年宜施用少量的基肥与追肥,但栽植时应下足客土,以利苗木早期根系的生长。

桉树栽植密度为1 200~1 350株/hm2,肥料施用量为垃圾土25 kg/穴、钙镁磷肥500 g/穴、硼锌镁混合微肥25 g/穴,桉树容器苗种植于4月底完成,6月初追施复合肥300 g/穴。第2年可开始用养猪场的沼液浇灌林地(4月、6月、9月各1次),10月后停止施肥。

2.2 废矿区边坡适宜栽植复合型的草本植被

地表径流对废矿区边坡土壤的侵蚀,造成重度沟蚀。坡面种植根系发达、耐旱性强、株丛高大的禾本科草种(香根草、类芦等),并套种浅根性的鸭拓草,可有效控制边坡侵蚀。鸭拓草的优点为:固土力强,匍匐生长速度快,吸收NH4+能力强,可节节生根,废矿区的碱解氮浓度较高可以满足鸭拓草快速生长的需要。此外,鸭拓草耐干旱,喜适当阴蔽条件,禾本科草种(香根草、类芦等)可为其生长提供较有利的生境条件,从而达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地表植被快速生长的护坡效果。

2.3 桉树林间套种草、灌植物

桉树生长速度快,组培苗种植后2个月即可达到1 m左右,叶雀稗、印度豇豆、胡枝子较适宜在桉树间套种。由于桉树林内透光度好,株间距又大,枝叶稀疏,而胡枝子、印度豇豆、宽叶雀稗等耐阴性强,相互配合可形成相对稳定的草、乔、灌混交植被群落。间套种方法:挖松表土,撒种,覆盖少量垃圾土,点播种植1~2丛/m2即可。

2.4 以沼液为主要肥源,促进林下植被生长

2001年以来,长汀县在水土流失区推广种植杨梅,取得极显著的生态效益,为解决杨梅果园有机肥供应难题,在水土流失区引进、建立了大量的养猪场,猪粪与沼液资源取之不尽。这一沼液资源不但给稀土废矿区桉树林分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肥源,而且由于稀土废矿区土质疏松,浇灌的沼液可快速渗透到土壤深层,促进了深层土壤中桉树根系生长,进一步加大了桉树根系对土壤中NH4+的吸收与利用,使耐寒桉树的林分生长量获得持续增产。施用沼液也有效地促进林下植被的茂盛生长,提升了土壤肥力,从而在稀土矿废矿区快速形成茂密的草、灌、乔植被群落,加快了稀土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进程。

3 稀土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效果

3.1 桉树生长状况

于 2007年4月下旬种植桉树33.3 hm2,至2007年12月末,桉树平均株高为3.1 m,最高的达5.2 m,可形成桉树林。2008年春季的特大霜冻危害导致巨桉尾梢遭受冻害,但于4月全部恢复生长,至2008年12月末桉树长势非常茂盛,平均株高为6.25 m(图1、图2)。桉树是需氮量较高的植物,但桉树种植的第1年,氮肥的用量非常少,即表明土壤中NH4+可满足其生长需要。第2年开始灌施沼液后,不需施用氮肥,只需补充少量磷钾肥即可。

3.2 边坡地段香根草、鸭拓草生长状况

由表2可以看出,香根草与鸭拓草混交种植条件下,两者生长均较快,仅6个月就可覆盖稀土废矿区的地表。因此,采用香根草与鸭拓草混交模式治理稀土废矿区边坡效果较好(图3、图4)。鸭拓草较不耐寒,但其萌生小苗的能力强,从而保持鸭拓草的不断繁衍生长。

3.3 桉树林下植被生长状况

林下套种草、灌植物3个月即可覆盖地表,其中以宽叶雀稗长势最好。印度豇豆虽为一年生豆科绿肥植物,可以在豇豆收获后,将藤蔓从根蔸处剪断后作为绿肥埋在林地内,再把印度豇豆的根蔸用土覆盖起来,翌年春季扒开根蔸土堆,让根蔸重新萌发新芽,第2年印度豇豆的藤蔓生长量将超过前1年的生长量。林地经2年的治理,可基本形成稳定的乔、灌、草混交植被群落。

3.4 废矿区积水区域桉树生长状况

由于部分废矿区底部及边沿铺过的塑料薄膜保存较完好,暴雨后易积水。该区域深60~120 cm的土层中,较易形成高浓度SO42- 区。积水区域种植的桉树几乎均受到SO42-不同程度的危害,长势较差。当桉树地下根系扩展到深约60 cm,树高达1.5 m时,高浓度SO42-会导致植株叶片卷曲、落叶。所以在稀土废矿区积水区域,前期不宜种植深根性的乔、灌类植物,并应加强废矿区积水区的排水处理措施,经过多次排水处理、有效降低了土壤中SO42-浓度后,才可栽植一些深根性的植物。

4 结语

(1)为充分发掘废矿区土壤中残存的NH4+资源,种植深根性的耐寒桉树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效果好的快速绿化治理方法[6-8]。但在积水区域,应采用开沟排水等方法降低土壤中SO42-浓度后才可种植深根性的乔木树种。

(2)香根草、类芦是根系发达、耐旱性很强且植丛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极其适合在稀土矿废矿区种植。选择香根草、类芦与鸭拓草搭配种植,可充分利用鸭拓草较耐干旱、茎间节节生根、对土壤中的NH4+ 吸收能力强、覆盖地速度快等特性,快速在稀土矿废矿区边坡形成能有效防止地表径流侵蚀、固土能力特别强的植被层,起到极好的护坡效果。香根草、类芦与鸭拓草间生长十分协调,是一种非常好的草种搭配模式。

(3)桉树林间套种宽叶雀稗等植被,当年即可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另外,印度豇豆收获后,可将印度豇豆的根蔸用土覆盖起来,翌年春季扒开根蔸土堆,让根蔸重新萌发新芽,变一年生为多年生豆科绿肥植物。

(4)稀土矿废矿区栽植各类乔、灌、草植物,可充分利用养猪场沼液这一肥源,促进耐寒桉树林分与林下植被的生长,大幅度提升林地肥力,改善稀土矿废矿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快速形成茂密的草、灌、乔植被群落,加快稀土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进程。

5 参考文献

[1] 池汝安,田君.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评述[J].中国稀土学报,2007,25(6):641-649.

[2] 李 婷,涂安斌,张越非,等.混合铵盐用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稀土的动力学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2):19-21.

[3] 由立新,赵长山,李林海,等.鸭跖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1):21-23.

[4] 吴大付,张莉,任秀娟,等.超富集植物研究新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3):55-59.

[5] E W 腊塞尔.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M].谭世文,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6] 王丽,王力,和文祥,等.神木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8):1343-1347.

[7] 陈英旭.加快土壤环境标准修复 制定保障土壤生态安全[J].中国产业,2011(8):19.

[8] 宋于侬.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法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9):13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