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为止。”可见,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观念下如何备课?新课程标准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面旗帜作为备课引导。在备课中,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应遵循这一流程:备学生――备教材――备自己。

一、备学生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可以把备学生作为新课程下教师备课的突破口。那么,怎样备学生呢?我们可以通过测试、观察、调查和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学习动机、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可以据此考察教学目标的修订,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决定是否实施补救教学,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如教《赤壁赋》时,我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生的起步低,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很少。初中虽然学过苏轼的文章,但对苏轼了解甚少,有不少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凭感觉来估计学生的起点能力,往往估计过高,随之而编写的教学设计,必然导致学生课堂上无法接受。因此,我备这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如下构想:首先,对苏轼的身世和文章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苏轼历尽磨难依旧旷达豪放的胸襟。然后印发自读提纲、相关资料,包括背景介绍、地理环境、参考译文,还精选一篇赏析的文章,对课文进行较为全面的欣赏。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留给学生时间,直到他们将文章熟读成诵。最后,把班级分组,以擂台赛的形式,按“字词比赛――朗读比赛――质疑比赛――抢答比赛――挑战比赛”几个环节赏析课文。我根据构想,实施于课堂,学生能自主感悟,倾心陶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备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

课本是课程的载体之一,也是实施课程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上演出一幕幕异彩纷呈的剧目,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精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研读教师用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编写教学设计。同时,钻进教材中去又要跳出教材。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那种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和现成的教案来教学生,是“教教材”的表现,是对教材功能的一种弱化和窄化,这样的备课只能把学生带进一条死胡同。因此,在备课中还要精选课外读物,选配有价值的习题作业,进行强化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备自己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是固定不变、无可争议的“圣人”“贤者”,是完美的象征。有些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我是教书者,你是读书者,你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我永远是对的,错了也是对的;你永远是错的,对了也是错的。”这种“唯我独尊”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些教师永远是一个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无法形成,也就缺乏了自我反思、构建教学策略的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已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应加强自我反思,努力构建自己的教学策略。

既然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达到这一要求呢?

1.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人的素质要得到全面发展,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在教育发展的趋势下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提高备课质量。要知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要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理解新课改,了解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如果只是奉行“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的教学信条,我行我素,把课堂看成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复制知识的场所,然后,滔滔不绝地把嚼烂了的字、词、句、篇章等知识喂给学生。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违反了新课程观的发展规律。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应把学习只看作是被动接受或简单的适应”。

2.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要讲得少而精,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但并不意味着放松自己、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样,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甚至那些有难度的课文也不做必要的讲解,语文课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和满堂转。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对于课文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该讲的要讲透,该探究的可以学生探究为主。否则,课堂教学将演变为“放羊式”教学。

3.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教学前的反思和课后反思。在授课之前,我们要对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比如,要反思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反思导语设计是否达到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效果;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分散突破;反思教法是否能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反思板书设计是否抓住核心、关键,等等。教师教学前的反思,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

教师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教学活动中的败笔、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验、课堂活动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自己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这种反思,可以指导教师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