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整饬捂盘惜售·住房信息联网遇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整饬捂盘惜售·住房信息联网遇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整饬捂盘惜售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批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房地产企业,并了价格举报电话12358。国家发改委称,这些房地产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为此,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已经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这批房地产企业共处以1000多万元的罚款。

国家发改委同时强调,房地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的要求,在交易场所醒目位置放置标价牌、价目表或者价格手册,一次性公开所有可售房源,明确标示所有可售房源的价格及相关信息,不得把明码标价变成“口头告知”,不得采用拖延开盘时间或者控制房源等手段捂盘惜售,故意制造房源紧张气氛;不得标示虚假信息或使用欺骗性、模糊性的语言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国家发改委曾于2011年5月颁布实施了《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情况一度有所好转,但部分楼盘仍然存在明码标价规定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强调:“继续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规定,严格按照申报价格对外销售”。

国家发改委的通报,可看作是老话重提,或是此前“新国五条”细则组合拳的后续。唯一不同的是,在此前的多次公开通告中,大多以提醒为主,并未出现对捂盘惜售的具体处罚措施,而此次却已经落实到了切实的现金处罚。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捂盘惜售是开发商所惯用的谋取更大利益的手法。捂盘惜售的根本原因是房企需要对后市抱有积极的持续上涨预期。虽然新“国五条细则”已经落实一段时间了,调控的药效似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稀释”了。事实上,不少一线城市目前商品房供应紧张的局面已经开始显现,其原因除了刚需的释放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量新建楼盘由于没有领取预售证无法入市而造成市场短期供需矛盾。

新“国五条”明确规定,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近期,各地土地大量供应,本意是要加大商品房的供应,调节市场供给。然而现在部分开发商捂盘惜售,建好的房子却未能如期入市,反而造成了短期市场供应紧张,阶段性房价上涨。

针对市场上的这种反应,主管部门正积极推进后续工作,国家发改委此次的通报可以看作是对当前市场上非正常现象的紧急叫停和严厉整饬,对于纠正开发商销售行为、规范市场无疑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当然,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调控还需“多管齐下”。国家应该在交易程序上完善调控政策,要明确规定具备预售条件的楼盘必须要申请预售证,已经领取预售证的楼盘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开盘,建好的一个楼盘应当要求一次性放盘,同时对违反这些规定的开发商进行重罚,这样才能逼迫实际上已经建好的楼盘顺利入市以增加供应。

同时,在当前这种调控的非常时期,一些热点地区还可以考虑做好价格指导工作,比如北京市在本轮调控中表现较为突出。据观点地产网报道,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前期报价虚高项目主动调价,此前因定价过高暂未批的20多个积压项目,近期已有半数主动调至合理水平,不少项目近期已经形成实际供应。

住房信息联网遇阻

今年3月,住建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地方做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至于联网城市的扩围数量目标,住建部并未以部委的名义下发文件对其进行明确量化。但截至目前,在40个城市联网达标后至今,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系统并未有新的 “技术节点”开通。按照住建部的最初预想,在完成全国4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工程后,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50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而时至今日,住房信息联网工作的进展情况却依旧不明朗。

住建部从2010年开始推行全国房地产信息联网系统,目前已经成型的住建部“全国房地产信息联网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和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住建部在2012年6月如期完成了40个主要城市的联网目标之后,联网的扩围工作却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停滞状态。

一直以来,外界获悉住房信息联网工作的进展状况就十分不顺利,即便是最初的40个城市联网状态,也是逾期8个月以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才公开表示,4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已经完成,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在今年6月底完成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

历史遗留问题首先就阻碍着住房信息联网工作的推进。我国在房改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房产普查,除了商品住房以外,各地还存在大量的其他房产,可能未录入住房信息系统,包括名目繁多的保障房、房改房、自建房等。有些地区的住房信息还是纸质档案,未录入电子信息库。

从时间角度看,6月底前完成50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推行力度弱和地方政府态度冷淡应该是造成此局面最主要的原因。

早前,在住建部要求全国40个主要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在去年6月底完成联网工作时,就有观点认为,此举意味着楼市调控向精准化方向转变,或将取代“限购令”成为楼市调控主打政策,并会为征收房产税奠定基础,甚至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而当时距离完成时限仅剩3天,全国却仅有18个城市宣布其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住建部联网。如今,该戏码再度上演,依旧是住房信息联网大限将至,依旧是任务完成遥遥无期,究竟是谁在阻挠这项信息公开政策?

一旦全国房产信息联网,个人名下的房产自然不可能继续玩“狡兔三窟”的游戏,由此而牵扯出公职人员腐败问题,更是大概率事件。看来,问题的关键在这,信息公开会牵扯到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消极抵触情绪蔓延开来,联网之事只得“被迟缓”。

联网之难不是难在技术,而是难在决心。正如业界所言,“技术层面的原因不能算是原因,流动人口都能查清,房子查起来自然更容易”。那么,决心为什么难?一是从联网信息平台的建设来看,地方很难看到政绩,反而可能会平添投资或投机者的“后顾之忧”;二是从制度设计主导方来看,官员多是房产政策的拟定者,他们的房产拥有量必然会对有关房地产的制度设计产生或明或暗的影响,从岁末年初大中城市疑似“官员集中抛房潮”来看,指望自下而上的“联网自觉”,估计不甚靠谱。

住房信息联网,应该在三个层面裨益于制度设计:一是房产税,无论是按家庭房产总数计算、还是按人均面积测算,要想“扩容”,都需要家庭房产数量的详细数据作为依托;二是房产属于重要的不动产,在官员财产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在“房叔”、“房姐”层出不穷的今天,其信息联网对于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三是从改善宏观调控水平来看,一旦住房信息联网,供需比、资金流等一览无余,局部市场异象或乱象可以因地制宜,而无须继续“一盘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