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提高课堂例题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提高课堂例题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例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例题教学永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之一.有效的例题教学不在于“教师教得有多累,学生学得有多苦”.但实际的例题教学中收效低下,很多时候例题教学反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或许有些老师会不解甚至抱怨:“这道例题都讲了几遍了,仍有很多学生不懂.”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老师也需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除了使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外,是否还能采用其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弄清例题中的疑点、难点呢?如何才能使例题教学具有有效性呢?以下是笔者几点体会,在此抛砖引玉.

1例题设置要螺旋式上升,切勿“一锅端平”

一节课中有时需要讲解几个例题,此时例题的设置要层层推进,内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在后一个例题中较上一个例题的基础上有发展.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物理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课堂中的例题,起点要低,内容要有层次性,形成一定的梯度,让学生跳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如果例题过难,就会使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从而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一节要设置几个例题时,一方面要考虑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设置,使每道例题之间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是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向综合运用发展.这样使每个例题之间都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的例题教学可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给每个学生一个自我提升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如笔者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例题(解答略):

例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A.加速度和合力的关系是瞬间对应关系,即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C.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受到的合外力越大

D.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加速度成反比

例2质量m=2 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求物体在水平向右拉力F=20 N作用下的加速度.

例3质量m=1 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已知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物体在水平向右拉力F=20 N作用下的加速度.

例4质量m=2 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斜向上方拉力F =20 N作用,如图2所示,求物体的加速度.

例5质量为m=1 kg的物体,放在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斜面上,受到与斜面平行的拉力F =20 N作用,如图3所示,已知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求物体的加速度.

以上例题设置的循序渐进,呈现出很好的螺旋式上升,这样的例题,就不会出现一个班里大部分同学没法做事、而少部分同学就有着做不完的事之类的奇怪现象.

2例题教学的反馈形式要多样化,教师不要“一言堂”

有效的反馈会增强教学效果的真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智慧在于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能创造出多样化的课堂反馈形式,例题教学也如此.传统的例题教学中教师很少注重学生对例题的反馈方式,很多教师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为了赶进度的原因,他们一进入课室后就一讲到底,课堂成为“一言堂”,根本就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反馈形式来反馈学生对例题教学中的掌握程度.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与参与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例题教学中要有多种教学的反馈形式.另外由于一节课的教学中,可能有好几个例题,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一种反馈方式,容易给学生以疲惫感,同时也给课堂气氛“降温”.所以新课程下

例如笔者在对案例1到案例5中各个案例的反馈形式设计分别如下:

例1:采取“头脑风暴式”的抢答和纠错,让全部学生快速分析得出结果,达到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例2:采取个别提问的方式.由学生独立讲述解题的思路,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后由学生做出评价.

例3:采取投影展示.先教学生各自独立完成,然后个别展示并评价,教师做总结.将“学生解决问题的错误和不足”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共享,更加能够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有效度”.

例4:采取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掌握了解决“利用F=ma求解加速度a”的问题实质.

例5: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个别小组讨论展示,师生一起分析,找出不足点,后可作为课后作业.

3例题教学要重视结果,更重视分析过程

课堂教学中,巩固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功能都可在例题教学过程体现出来,所以例题教学过程是极为重要的.学生通过一番努力分析出教师提供的例题,得到了正确结果后就会有一种愉快的成就感,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是一种推动,所以结果同样也是重要的.但如果只重视结果,例题的教学功能就不可能充分体现;而如果又只重视过程,就好比经历了风雨而总见不到彩虹一样,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笔者认为:例题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两者都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学生在求解题例题的过程中,一般包括审题、提取信息、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物理状态、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解题时应选择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方程等.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数理处理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都会在求解例题的过程得到提高.对例题的求解结果,要教育学生能化简则化简,简洁是科学美的标准之一,能算的要尽量算到底,根号内能开的尽量开出来,有效数字的位数要符合题目要求.另外,对所得结果还应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讨论,看是否违反常规,看有无其他可能性.可见这些要求都能使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4例题教学不要过于现代化,要做好“两个有效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现实迫切要求.笔者认为要提高例题教学的效率,是离不开以下“两个有效结合”:

第一个有效结合:是将“如何在例题中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问题”要与“如何让学生在例题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结合.那么教师在例题中该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 根据心理学可知,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域,即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个适当的要求,这个适当的要求应该略高于但又不能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理想,因此课堂例题中提出的问题低于或等同于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没有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多地超出或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所学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例题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可见在例题中提出的问题比教师在上新课时提出的问题要求更高些,要具有很明确的针对性,这些问题在学生面前要暴露出学生的知识弱点,更能牵涉到学生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这些问题让学生初看时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感觉,但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那么又该如何让学生在例题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学生的问题是自己在某一个知识点的疑惑.因此教师在对例题提出问题时,既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但也要有疑惑的地方,这样学生将自己的疑惑之处,展示出来,最后得到解决,这样可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第二个有效结合:是要将“传统的例题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由于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很多教师上课前就已经将要讲解的例题以及例题的答案都早已作好在幻灯片上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后只要在课堂上轻轻地点一下鼠标,这样要讲的内容便可清晰地展示出来,所以没有必要再板书了.但是这种例题讲解的方法效果甚微.其实在例题教学中更有必要将“传统的例题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在运用过程中要把握适当、适度,更应“喜新”而不“厌旧”.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能“传统”则“传统”

传统例题教学手段“经济实惠”,本分敦厚,一步一个脚印,立竿见影,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例题教学中,能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就不必为求新、求异而强用媒体教学,还是扎扎实实地将解题过程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学生对例题中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如同打下的烙印.

(2)“现代”与“ 传统”互补

对于例题教学过程中有些或过于抽象、或游离学生生活体验的内容、或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时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应用,采用“人机对话”、“新旧结合”,实现“现代”与“ 传统”互补,往往能起到1+1>2的效果.

5例题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表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认为例题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表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教学方式主要以下两种.

5.1小组讨论教学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曾经说过:“科学植根于讨论之中”.所以在例题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同样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科学表达能力.

5.2大胆让学生说例题教学

说例题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说清例题的题意、说清求解例题过程及解题后的感想,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主置上,这种例题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并不是每一节课中的例题教学都要涉及以上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只要体现了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例题教学效率都会得到适当的提高.至于采用需要哪些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还有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应该力争让学生达到“懂一题、晓一片的效果”,让学生听后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更有“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