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该方法对控制病害的流行,保障水稻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又名侏儒病。近年来随着毒源地的扩大,发病地区和面积有所增加,发病率不断上升,造成一些地区水稻大面积减产,发病严重田块损失达70%以上。

1 症状

水稻秧苗期感染黑条矮缩病后,稻苗明显矮缩,叶片短阔、浓绿。分蘖期感病,成丛矮缩,分蘖增多,叶片僵直,心叶抽生缓慢,心叶破叶鞘而出,叶片弯曲皱缩;水稻抽穗灌浆阶段,剥开叶鞘后,茎秆表面有“蜡泪状”银白色短条突起,后变黑褐色。水稻发病后,病株大多矮缩枯死,个别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头十分短小,秕粒多

2 病原

病原为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简称RBSDV,称稻黑条矮缩病毒,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病毒粒子为等径对称的球状多面体,大小75~80纳米。病毒粒子有衣壳内外两层。细胞质中病毒粒子以3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散或不规则聚集,另一种是有规则的晶状排列,再一种病毒粒子排列成串,外包一层膜呈豆荚状、鞘状或管状构造。病毒钝化温度50℃~60℃,病叶汁液体外保毒期5~6天。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为害禾本科的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粱、粟、稗草、看麦娘和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该病毒只靠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染。其中主要以灰飞虱传毒为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有部分也在灰飞虱体内越冬。第一代灰飞虱在病麦上接毒后传到早稻、单季稻、晚稻和青玉米上传毒。稻田中繁殖的2、3代灰飞虱,在水稻病株上吸毒后,迁入晚稻和秋玉米传毒,晚稻上繁殖的灰飞虱成虫和越冬代若虫又进行传毒,传给大麦、小麦。由于灰飞虱不能在玉米上繁殖,故玉米对该病毒再侵染作用不大。田间病毒通过麦―早稻―晚稻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灰飞虱最短获毒时间30min,1~2d即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d。接毒时间仅1min。稻株接毒后潜伏秧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能抽穗。而由除草剂引起药害的症状是枯黄;由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药害的症状是扭曲;由杂交稻种性不纯引起的杂株在秧苗期一般看不出来。

水称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毒源、虫媒、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毒源是发生病毒的先决条件,毒源的多少和分布决定该病严重程度和分布。麦稻稻三熟制地区有利于灰飞虱发生为害。暖冬、春季雨量偏少,有利于灰飞虱越冬存活繁殖。

3.1、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而处于分蘖期的药害植株,其所在叶片均叶形直立,心叶扭曲畸形,边缘白化;杂交稻种性不纯的杂株则生长比较正常,一般株形矮小。

3.2、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在感病的粳糯稻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黑条矮缩病的最突出表现症状。期14~24天。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幼嫩发病重。大麦、小麦发病轻重、毒源多少,决定水稻发病程度。

4 防治方法

4.1、药剂治虱防矮。虫源地防治。在双季稻区,对早稻穗期黑条矮缩病株发病1%以上时,应做好早稻穗期灰飞虱若虫盛发期的药剂防治。在单季稻区,如有杂草发病的,应做好田边杂草和荒田灰飞虱的药剂防治。

4.2、做好种子处理。在种子消毒处理的同时,应选用吡虫啉做好浸种工作。也可在催芽播种前按每公斤种子用吡虫啉有效成份1.5~2g进行拌种后播种,减轻秧苗期灰飞虱传毒发病。

4.3、药剂防治。在水稻秧苗2~6叶期,每次间隔3~5天施药1次,消灭迁入秧田的灰飞虱。在移栽后本田初期视灰飞虱虫情再防治1~2次,减少本田期感染机率。应选用对灰飞虱击倒快、持效长的药剂,每亩可用吡虫啉(如蚜虱净、千红、先净、宝贵和艾美乐)有效成份5~8g或5%锐劲特SC30~50mL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300g。在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期,每亩应在上述药剂中,再加800/0敌敌畏乳油200~250mL,以增加速效性。做到统一时间连片防治,确保全区域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