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除我国生物产业人才制约的对策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除我国生物产业人才制约的对策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从国家层面积极推行生物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四方面的人才。有创新型思维的顶尖科学家;一大批能够进行开发性研究的人才;既具备一定生物科技头脑,熟悉科技市场,又善于集资和融资的管理人才;一大批懂得技术原理、具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工程师、实验员等。

首先,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人才开发和使用的宏观管理与协调。如由科技部制定实施国家综合科技人才政策及计划,并下设类似于“科技人才共同事务协议会”的机构,综合协调和支持人才开发计划。第二,有关中央、地方政府和部门应建立占GDP和财政收入相应比例的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并设立财政专门预算科目,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增大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要通过税收、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华人华侨团体和国际组织捐赠,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生物产业高级人才的培养。通过制度创新和增加资助,解决顶尖人才不足的问题。第三,应制定生物产业发展计划,提出国家长期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详细规划出生物产业的发展方向及主要突破点。通过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主体科技计划,依托现有大学、国家生物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立“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生物技术工程人才、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设立针对性较强的生物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创新体制机制,密切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产业化人才队伍

可借鉴瑞典建立“能力中心”的做法,通过建立“能力中心”这样一个长期、有效的网络,引导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鼓励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人员交流。

一是创新机制,继续推动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二是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紧密协同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实现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三要依托现有大学、国家生物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立“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生物技术工程人才、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生物产业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职业经理人。

三、建立按需培养的教育体制,加强对理工科教育的支持,培育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类型结构,生物技术学科要着重培养创新人员、工程化开发人员、高级经营管理者、高级技术工人等各类高技能人才,扩大该学科硕士和博士的招生规模。

当前,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尤其缺乏的是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重组蛋白大规模纯化工艺研究、新型基因工程、药物上游开发研究等具有生命科学背景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每年培养2000多名生物学博士生,在涉及生命、医学、农学等领域的300余家科研机构拥有2万余名科研人员。要下大力气继续进行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专门的生物技术课程,开设有关跨学科课程,增强生物工程实验性环节的训练,在课程、实践环节设置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培养生物技术领域复合型人才。国家可以通过新的办学机制建立生物技术工程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体系,以培养大批一流的产业界技术型和管理型兼通的人才。另外,还要大力培养从事生物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评估(包括生物安全性评估)、专利(特别是国外专利)、投融资、法律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人才。

四、积极利用国际网络培养和引进优秀国际人才

要加强生物技术人才的国际培训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针对生物技术产业的特殊性,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出台更明确、更优惠的鼓励海外留学生和华人科学家回国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对海外尖子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

要向海外公开招聘学术带头人,开放高级科研岗位,吸引尖子人才快速提升生物领域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要创新开发利用海外人力资源的理念,加强国际研发合作,使即使居住在海外的中国留学人员和海外华人也能为中国的生物技术研发和企业的创新活动做出贡献,从而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力量。

五、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实施按需培养和使用的人才制度

应创造适合生物技术研究和管理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完善人才评价、分配激励和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实施项目、资金和人才一体化管理制度,建立股权激励、项目激励、人力资源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推行技术骨干持股、经营者持股、技术要素入股等制度,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