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走在自杀边缘的“自我救赎”之社会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走在自杀边缘的“自我救赎”之社会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每年100万自杀身亡的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群来自中国。自杀者背后的社会阴影,是众多自杀者走上人生不归路的根本呢原因,所以,要建立一种“自我救赎”的社会氛围,必须要从社会层面求解,探讨如何建立“自我救赎”的社会氛围,让有潜在自杀意识的人群寻求自我化解之道,建立自我安全屏障。

关键词:自杀者;社会阴影;“自我救赎”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32-01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是一场旅途,在这个旅程中,有的人走到了终点,而有些人却选择了中途下车,而中途下车的,有可能就是自愿的,采取自杀的方式。说起来,这个旅程也是漫长的,尤其是在人生的交叉口,这种漫长就显得尤为突出。所以,总是有很多人会在自杀的边缘徘徊,对此,我们不必诧异,也无须惊奇,更不需要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来对当事人进行劝慰,只是,我们要认识这个阶段,让每一个潜在的当事人有所警觉,在有自杀征兆的时候能够跨过来,积极地处理人生的这个阶段,完成一次自我救赎

一 国内自杀情况概述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每年100万自杀身亡的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学术界也曾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中国,每年有超过28.7万的人群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率为23/10万人,属于高自杀率的国家。可以看出,相比于28.7万的自杀人群,200万人自杀未遂,这是一个更大的数目,当然潜在的自杀人群还未列其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提前结束生命呢?通过众多的调查,我们发现,这些自杀人群在选择自杀前,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等症状,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前期症状。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数字是: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亿~3亿,名列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焦虑、失眠。心理学专家陈彦方教授认为,因失学、下岗、婚姻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其人数是精神疾病和自杀人数总和的10倍以上,而且还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给社会带来巨变,人口流动、都市化、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独生子女家庭等,都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

二 聚焦自杀者背后的社会阴影

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人群中,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有着众多的人群被心理问题所困扰,而且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感染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研究起来,这些都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完成或者建立一定的自杀者“自我救赎”机制,必须从自杀背后的社会中寻求深层的原因。

1.社会、经济体制的剧变构成严峻挑战

自中国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体制的巨变无时无刻不在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进行着挑战。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非常时期,由于缺乏机制与道德的约束,导致一切都显得难以预测和把握,个人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带有一种灰色的成分或者说权谋,正因如此,从眼光到智慧,再到良知、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等,惊涛骇浪,大浪淘沙,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人,以及一些注重道德感、价值感的人,都会从内心自动生成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这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2.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刻导致精神焦虑

在这个竞争成为常态的社会环境里,人们时刻感到危机四伏,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这往往容易刻入人的心里,从而形成造成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人们害怕失败、害怕落后。正如一位濒临自杀边缘的人曾经回顾的那样“我似乎被卷入了疯狂的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那个跑得最快的人是一个既定的目标,我无法达到,但是却不能停止追逐,这,连退路都没有。”

3.人际关系的复杂构成了更为敏感的心理

在这个激变的社会中,“容器人”的概念正在形成,人与人之间缺乏实质的、深入内心的交流,更多的在于一种复杂的社会化沟通,而在这种沟通中,更多的基于利益的区分,人们更加容易感到孤独、容易造成悲观的情绪,对于周遭的一切更为敏感,更为怀疑。

4.压力、竞争、劳累、焦虑带来身心疲惫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这些压力都将使精神的弦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学业、工作、生活都面临着问题的解决,这些事情往往有容易解决的,但是也有部分是自我能力解决不了的,容易造成难以承载的心理负荷,流下了汗水,磨破了嘴皮,踏遍了所求之处,往往也没有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极易造成一种放弃的心理,可以看难道,这种由压力、竞争、劳累、焦虑带来身心疲惫更容易打垮一个人的心理平衡系统,让人们从自杀中寻求解脱。

5.家庭变故与不幸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对于大部分社会人而言,家庭与家人是其疲惫与劳累的时候的避风港与安全窝,一般而言,在社会上的压力、竞争、劳累、焦虑能够在家庭中得到释放与化解,家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际关系和人性道德等各方面的基本看法,能够弥补社会的冷酷。据学者调查,在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当中,12%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14%的人出现过婚变,8%的人童年生活十分不幸。

6.传统偏见让自杀者丧失了社会救助的机会。调查发现,患上心理心理疾病的人有78%不会觉察自己已经患病,而在患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群中,有85%的人不愿去看心理医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心理医生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这也就限制了自杀人群在人生的灰色时期,寻求社会救助的机会。

三 如何帮助自杀者实现“自我救赎”

毫无疑问,在快节奏且高压的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虽然每个人在内心里都有一种寻求释放的心理呼唤,但是真正寻求心理救援的人却少之又少。毕竟,在大部分的内心里,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懦弱、退却的表示,是一种不能示人的一面。其实,有一些心理疾患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人们可以寻求其他的方式施疗,如饮酒、购物、打麻将等等,寻求生活的满足感,让人生的缺憾得到暂时的缓解和满足。更多的则是,对有潜在自杀心理的人群,建立一种完成“自我救赎”的氛围,让其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化解危机的途径,寻求安全的自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