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构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构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原理来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揭示教育发展规律和方向的科学,它为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使教学生态的各个因子向最优化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生态课堂

作者简介:许阳(1989-),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1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262-02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注重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教授,忽略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以致“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频发。而我国大学英语存在以上弊端的原因在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教学评价单一等有悖于“生态平衡”教学。针对以上问题,教育生态学思想为大学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旨在运用教育生态学相关原理,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教育生态学

1.相关背景

“生态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最早由博物学家索罗于1858年提出,直到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才将它明确定义为:一门研究动物与其周围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之后,帕克和伯吉斯于1921年首次提出的“人类生态学”的概念标志着人们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阿什比比较英国、印度和非洲国家后首次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开创了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高等教育的先河。但学者普遍认为“教育生态学”最早其实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于1976年在他的著作《公共教育》中正式提出的。我国教育生态学研究领军人物之一的吴鼎福把教育生态学定义为: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

2.基本原理

我国学者李化树[2]、吴鼎福[3]等人认为教育生态学主要涉及11个原理,揭示了教育的内部规律。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原理进行了阐述:

(1)限制因子定律。李比希在1840年研究各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发现,当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降到最小需要量以下时就会影响它的生长,这被称之为“李比希最小量定律。后来被奥登发展为“限制因子”的概念,即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也就是说,在教育的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过大或过小都会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限制因子。

(2)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耐度定律是谢尔福德于1911年提出的,他认为每一种生物都有其能成功生存于复杂条件中的耐受度,只要对其所处环境中的生态因子稍加改变就能使其消亡。也就是说,无论何种生态因子,它的耐受度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有限的,“过”和“不及”都会对其造成巨大的伤害。最适度原则指的是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要“适度”,超过最适度范围,就会影响其发展甚至生存。

(3)花盆效应。花盆是一个介于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小生态环境,不仅在空间上有局限性,还需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花盆内的个体、群体由于在人为培育的过程中逐渐减弱甚至丧失自然生长能力,所以一旦离开此小生态环境就可能失去生存能力。学校环境也可以说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学习环境,如果脱离了现实的生长环境,只是强调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就会产生负面的花盆效应。

二、大学英语生态化失衡现象分析

大学英语普遍存在着“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悖于课堂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要达到高输入、高产出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首先找出并分析影响课堂发展的各种限制因子。

1.低阶能力的培养倾向

所谓低阶能力,就是运用低阶思维完成记忆任务、解决良构问题的心理特征。顾名思义,低阶学习就是运用低阶思维进行机械接受的学习。以此学习方式所获得的结果常常是惰性知识或呆滞知识。国内的很多高校以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导致英语教师不得不采用倾向于应试的传统模式,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忽略综合能力的培养,继而学生也随之倾向于应试化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机械学习,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方式难免会产生花盆效应,阻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2.“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所以课堂上呈现出的多是一种“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关系直接导致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使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平等、互动的学习机会。这种失衡的师生关系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甚至会逐渐扼杀他们求学的积极性和对英语的兴趣。

3.有悖于耐度原则的课堂环境

根据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和群体对所处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其最适度的承受范围。学校规模、高校学生数量饱和、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我国大多数高校仍旧沿袭传统的大班制行列式的座位编排。教师独守讲台居高临下,而学生却处在被动性的求知地位,严重阻碍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除此之外,由于受课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人数众多还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缺少发言和练习等运用语言的机会。

4.背离学习者发展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教学评价不仅能确切了解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能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和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教学与评价脱节的现象,仅依靠期末试卷的终结性评价作为考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实属欠妥。片面化、单一化的教学评价在考量教学效果上缺乏效度,考试分数无法说明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也无法全面考量学生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和下滑,这对今后的教学就失去了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也不利于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全方位的了解。

三、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构建

课堂是教育情景中人(教师和学生)与环境互动而构成的基本系统。[4]“生态型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看做一个微观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影响其生存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包括主体和环境),以期寻求解决的途径,使课堂成为有利于个体或群体发展的生态系统。针对上述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失衡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教育生态学原理提出以下相关的解决策略。

1.以高阶能力为培养目标

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性人才,高阶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要避免“花盆效应”给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中走出来,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优异成绩,而是要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英语知识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到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作为教师,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应让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标性认识有所转变,还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课堂环境这个小“花盆”中,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语境,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以致用,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2.建立双向对话关系

要构建和谐的生态主体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主导地位,建立双主体关系和互动对话的师生关系,在英语课堂上要更多地以“引导者”、“团队协作者”等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与学生建立一种教师“给养”,学习者积极参与、自主发展的互动对话关系。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激活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优化课堂生态环境

教室的规模大小、课桌编排、噪音、墙壁颜色等都是影响课堂物理环境的生态因子。在规模适当的教室里,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也有较自由的空间依据教学活动进行课桌编排。比如,如果要进行小组讨论,可将课桌排成环形状,这样更利于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便于教师在小组间来回走动进行引导和监控。另外,班级规模人数适中的课堂便于教师实施课堂监控,及时控制和避免噪音等负因子带来的影响。墙壁颜色应以白色为主,不宜过于灰暗,否则既不利于学生视力也可能会给其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可以说,只有遵循适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的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促进教学评价生态化

教学评价生态化是指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评价向多元化的评价系统发展。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采用“评价主体多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策略多样化”的多元评价系统。

(1)评价主体多级化。在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不应只停留在教师层面,应建立多级主体评价模式,从而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这其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应包括学生的自主评价:一是以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过去的成绩来自我评价学习的进步情况。二是生生间的评价。在平时课堂互动中,学生彼此也可以为对方评价,避免教师评价的片面性。三是还应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学生和教师都是课堂中的生态主体,平等且相互依存,那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必须环节。

(2)评价内容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5]为此,评价方法和内容就不能只局限于学习者的书面考试成绩上,还应以多元化标准来适应学习者的差异性,如不同的意图、学习方式等。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除了考试成绩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作品展示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让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3)评价策略多样化。评价策略的设计和使用应遵循评价策略的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反馈原则、过程原则和变化原则。为了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教师应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策略(建立学生档案袋、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检测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控,确保教学评价的效度和全面性。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为目标,传统应试教育培养下的结果,只能是被社会淘汰的对象。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创建生态化英语课堂,不仅是宏观教育潮流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立足于现实目的的需要。本文对此只是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今后还需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2).

[2]吴鼎福,褚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化树.教育生态学探讨[J].教学与管理,1995,(1).

[4]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