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介绍电子书的定义、特征以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子书在图书馆阅读方式的提供、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工作流程、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职能方面产生的影响及对图书馆形态、图书馆资源权威可信的挑战进行探讨,认为图书馆若要持续发展,就应该把挑战当作机遇,以电子书为契机,与时俱进使图书馆服务按需而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电子书 图书馆 影响 挑战
[分类号]G255
近年以Amazon Kindle和汉王电子书等为代表的个人阅读器正快速兴起,这些面向个人用户的新一代IT技术产品很可能使未来电子书像Pc或手机一样普及,改变现有的以书本为主的阅读形式,这势必会对利用纸质资源开展服务的图书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及挑战,从而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1 电子书的定义及其特征
电子书也称E―Book,目前国内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初步认定电子书是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电子书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电子文本,包括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等;二是指用来阅读电子书的专用阅读器,如国外最早推出的SoftBook、RocketBook以及现在流行的Kindle、国内的“汉王”等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新型阅读工具。
电子书具有下述特征:①依靠网络传播;②需要一定的阅读设备如电子阅读器、pc机等;③内容深度大,具有个性化、不同于网上新闻等的信息内容;④具有检索功能,特别是以电子阅读器为载体的电子书贮存量大、便于携带。除了象纸本图书一样阅读方便外,还具有图文声像并茂、阅读时可随处做笔记加书签、能透过内容的超链接、不断地让读者进一步去发掘更详细的资料、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电子书问世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被业内人士认为最终将会取代纸质图书。
2 电子书的发展现状
电子书虽早已存在,但是因为没有一个成熟的体系一直没有流行起来,直到亚马逊开发出了依托于庞大电子图书销售网络的Kindle电子书,才真正引爆了电子书市场,2009年美国市场大约销售出了300万台电子阅读器,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预测,在2015年之前,中国将借助其人口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阅读器市场。2009年,通过汉王、津科、易博士、长城等一批国产电子书企业的发力,这个被各方寄予厚望的产品开始显露出繁荣,加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高调宣布介入移动阅读,凡此种种,使2009年被称为数字出版的“拐点”或电子书市场的“元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8 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网民规模逐年扩大,为电子书提供了宽阔的舞台,更成为电子书普及的强大动力。随着显示技术、3G技术、手写功能、资源建设等的发展,电子书阅读器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得更多读者感受到了这一新兴技术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电子书从“亮点”走向“热点”成为必然。
3 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及挑战
3.1 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
3.1.1 电子书影响了图书馆提供阅读的方式数字化时代,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利用零碎的时间和一切可能的形式进行阅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阅读的特征之一。电子书正是满足了这样的社会需求,以其“高普及、低成本、移动性、互动性、音画性”的特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阅读首选。据调查,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种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电子阅读器作为专用于阅读的产品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使阅读从过去严肃认真变成娱乐活泼化,阅读不仅有快读、“娱读”、还有听读,同时也为弱势群体(视障者与孩童)带来方便。图书馆具有提供阅读资源和环境来开展社会教育的社会职能,在倡导阅读、促进阅读方面历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提供阅读的方式必然会受到影响,“人们头脑中的图书馆仍是图书束之高阁,蒙上灰尘的景象。我们要打破这种观念”,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负责人迈克尔・科尔福德告诉《纽约时报》记者,“假如我们再不提供电子书,人们可能会不再使用图书馆。”改变过去单一提供纸本阅读的方式,增加电子书阅读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的阅读选择,对于图书馆来说势在必行。
3.1.2 电子书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在信息与传播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用户对信息获取的要求是方便、快捷,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图书馆低层次的被动服务方式受到了影响。积极探索电子资源管理和服务模式,特别是网络服务和电子阅读器服务模式对图书馆来说已迫在眉睫。目前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都已推出免费电子书阅读新体验活动,在原先外借电子图书的基础上再加上外借移动电子阅读器,实现了异地借阅、随时随地借阅图书馆的书、报、刊等数字内容,从而享受电子图书随身读的快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正突破物理空间,以网络为依托,通过电子书阅读器等新型移动设备提供信息服务,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可得到帮助,成为用户学习、生活的导航。图书馆的服务将会变得更加“泛在”。
3.1.3 电子书对传统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影响 首先,图书馆在采购电子书时,需要摸索新的采购模式,在订定电子书使用授权契约时,必须对电子书授权使用程度、范围及相关事项作一些了解,设计更为公平且严密的使用者资格认证制度,以方便电子书流通管理,还面临制定合理收藏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原则以及如何合理分配经费的问题。其次,编目方面,图书馆面临怎样从电子书出版、发行和获取的周期来提供更为开放和简便的标准,满足用户一步到位、无缝地获取所需各类资源的问题。第三,流通管理方面,传统的借阅是通过借书证来控制读者的借书权限,而电子书的借阅是通过数字资源的访问权限来控制,并通过网络来完成,图书馆面临怎样在保护版权的基础上方便读者借阅的问题。
3.1.4 电子书对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职能的影响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社会职能,图书馆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保存对象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龟甲兽骨、纸草泥版,到近代的印刷型图书,再到现代的各种数字化产品等,只要是人类进步所留下文化遗产,都是图书馆保存的对象。电子书属于数字化产品,它的保存与印刷型图书不一样,需要统筹规划、建立一个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平台,目
前图书馆在保存电子书时面临电子书格式不一且互不兼容、出版主体多样化、数字版权管理软件的使用、电子出版商归档保存意识淡薄等问题,为图书馆保存电子书增加了难度。电子书的保存需要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考虑,图书馆要同出版机构、软件开发商等多方协作,确保电子书的永久存取。
3.2 电子书对图书馆的挑战
3.2.1 对图书馆形态的挑战 图书馆实体形态发挥的作用在用户心中根深蒂固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技术推动生活急速发展的时代,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环境提高了信息的可获得性,特别是电子阅读器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便利、个性化的阅读,使用户不必到图书馆就可以阅读大量的文献,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情形致使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陌生,用户将不再依赖图书馆实体形态,如果图书馆继续只以实体形态开展服务,那么将面临着用户流失及被“边缘化”的挑战。面对挑战,图书馆不仅要以实体形态服务用户,更要依靠网络以流动的形态提供服务,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延伸服务,将服务推送至用户触手可及处,重新唤回失去的用户。
3.2.2 对图书馆资源可信性的挑战 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就是利用电子资源为用户提供远程化与精细化的服务,在全球不断抬高知识产权门槛、版权保护趋向更加严格的法制环境下,对图书馆资源提供的可信性产生了挑战。在数字环境下,电子书资源的增多给图书馆带来许多选择和决策的机会,但是为印刷社会而设的版权法很难适用于当下,图书馆需要特别重视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管理问题,否则会因开发馆藏不当、信息导航不当、电子书供应商没有解决好授权等问题而遭遇侵犯版权的尴尬。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图书馆所言,“版权环境将会继续带来实质性的挑战,并且可能会为教育和研究带来更多的问题”。图书馆因侵权而导致资源权威可信程度受损害的事已经发生,例如涪陵图书馆链接侵权案,涪陵图书馆为方便读者网上阅读,以导航方式链接了一些电子书,结果导致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获得报酬权。因此,图书馆只有确保资源的合法性才能维护图书馆资源权威可信,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功效。
4 以电子书为契机创新图书馆服务
4.1 提供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将电子阅读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电子阅读器以其特有的阅读便利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图书馆创新性地开展了电子阅读器的外借服务,巧妙地将图书馆服务与这一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动态的渠道和较快的速度传递图书馆的资源,将电子阅读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使用户随时随地阅读想看的电子书。例如,京、粤、沪图书馆在外借电子书的基础上开展外借电子阅读器的服务,像广州图书馆规定:读者凭本人有效读者证,在电子阅览室交纳押金1 500元,即可办理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借期一个月。上海图书馆规定: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器须凭本人具有参考外借功能的有效读者证外借,每证只可借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器1台,借期28天,不可续借。用户通过借来的电子阅读器阅读三大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书、报、刊),还可利用无线网络功能,在全球任何地方随时进行借阅,并可实现自动还书。用户不必购买电子阅读器就能方便阅读图书馆的电子书,也不用担心在图书馆网上下载的图书会有不良信息,可以放心体验新的阅读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电子书的利用率,更方便了用户的阅读,使更多的人体验移动阅读的快乐。“我现在随身携带着电子阅读器,因为我可以随时随地从口袋里拿出休闲书来阅读,可以拿出词典来解惑,还可以拿出工具书来参考。”作为大学老师,郑美试用了上图的电子阅读器后对之爱不释手,“很多比较珍贵的文献资料只能在这样的大图书馆找到,以前玩过市场上卖的电子阅读器,但只能看些畅销书”。虽然电子阅读器的外借服务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但由于受到阅读器成本和阅读器与电子书格式不匹配的技术制约,目前要使更多的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还是比较困难。随着阅读器成本降低,到阅读器能适用多种电子书格式的时候,或许用户到图书馆借出的将不是书而是电子阅读器。
4.2 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数字阅读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比过去更能够接受技术的发展,也愿意尝试和接受结合了新技术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可以采取与多方合作的方式,使图书馆服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子书阅读体验,以新技术、新的阅读环境共同培育用户对电子阅读的兴趣,促进用户养成阅读习惯,形成合作方与用户多赢的局面。例如,上海图书馆携手盛大文学,双方探讨通过B2B合作模式进行电子书项目合作,盛大文学将通过“云中图书馆”向上海图书馆提供海量的数字版权,将上海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改成电子书体验馆,这样用户就可以阅读大量拥有数字版权的电子书。国家图书馆与北京歌华有线公司合作,通过有线电视把适合数字电视的阅读资源推送给电视用户,使用户体验电视阅读的轻松。sony阅读器生产商在定位较高端的Reader Daily Edition电子阅读器软件中增加了新的图书馆内容服务功能,还与美国许多公共图书馆达成协议,sony电子书用户可以免费借阅馆藏电子书14―29天之间。
4.3 培养和配备版权馆员,确保电子书服务的正常开展
为了丰富馆藏,满足用户的需求,图书馆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组织和深度挖掘,构成新的数字资源,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一些版权问题;另外,用户在利用电子书时因资源下载、资源复制或传输、私设服务器等原因很容易发生侵权行为;图书馆开展阅读器外借服务时应考虑法律是否允许,如2007年美国sparta图书馆开始kindle阅读器的外借服务时就受到是否合法的置疑,因为就kindle阅读器服务条款来看,图书馆是不能外借kindle的。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使电子书服务不能正常开展,为使电子书服务健康正常开展,图书馆应该注重加强版权的管理,增加版权成本的预算,培养、配备版权馆员,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在预算中也明确提出版权图书馆员岗位问题,通过版权馆员掌握的知识产权知识和技巧,帮助图书馆和用户规避侵权行为的发生,并且为用户提供各种版权咨询,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正如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那赞所说的,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面对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吸收先进的信息技术,调整服务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