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家电:高端化后的“冷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家电制造企业纷纷推出高端小家电品牌或产品,其价格令人咋舌。它们必须思考的是,如何让高价名副其实?随着消费人群与购买用途的改变,如何进行渠道变革?>>
近来,原本面向大众市场的小家电正悄然开展一场“高端化运动”。在家电卖场,高端小家电的价格令人咋舌——价格多在2000~3000元之间,有的甚至在5000元以上。
面对小家电的这场“高端化运动”,海尔、美的、格兰仕、九阳、夏普等家电制造商纷纷宣布清退低端小家电产品,大打高端策略。一边是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频频降价促销,另一边是小家电产品升级引发的价格翻倍,小家电“高端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推动力?能否既收获品牌又收获利润?
“高端化”背后的推力
可以说,小家电“高端化”的推动力量来自于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方面。
需求方面,随着消费两极化趋势不断凸显,M型社会悄然而至。部分中高收入消费者在大家电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进一步追求更便捷、现代化的生活。于是,新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从消费群体上看,35岁以上、收入较高的白领容易接受高端小家电,男性消费者较女性更容易接受小家电。值得注意的是,超过50%的购买是为了送礼而非自用。
再看供给方,中国家电产业是发展最充分的行业,其产业集中度较高,利润空间相对不大。因此,传统家电厂家在寻找新的利润区,相比传统家电刀片一样薄的利润,小家电尤其是高端小家电利润丰厚(甚至超过30%),成为家电企业眼中“最后一块蛋糕”。
让高价名副其实
小家电行业掀起高端化浪潮后,各厂家争先恐后推出高端小家电产品,各种概念、噱头满天飞。消费者在高价买回之后,很快发现有些产品并不具备宣传的那些功能,从而将其束之高阁,这不仅对企业本身无益,对整个行业也是一种伤害。
依靠噱头和概念夸大功能远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比如,以某厂家重点推广的“料理机”为例,按照厂家的宣传,该产品是集“打豆浆、做米粥、榨果汁”功能于一体的先进机器。实际上,该产品和普通的豆浆机没有太大的差别。再比如某婴幼儿专用“BB”煲,用普通的电饭煲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种所谓的新技术、新工艺,只能算是一种伪创新。
在传统认知中,企业应当用价格卖产品,但真正的营销思维应该是用产品卖价格,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多少价值,才能支撑起多高的价格。客观来看,尽管推出高端小家电的厂家并不少,但多数产品的价值感和产品功能并不具备支撑这种价格的能力。
对国内小家电企业而言,要想做到价格与价值的统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价值感,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小步快跑”提升产品价值
在“高端化”浪潮之中,国内企业往往急于在产品上搭载过多的功能,这使得原本的“产品短板”更加明显。不少厂家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产品用的新技术越多,概念、噱头越吸引眼球,就越能吸引消费者。
客观来说,国内小家电厂商并未掌握最核心的技术,而是把一些技术“整合、嫁接”在一起,其中相当一部分技术并不成熟,各种技术的相互磨合也是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产品的卖点固然较多,但其成熟性、稳定性却令人质疑。这些过多的拼接技术,使得国产品牌在质量上的短板更加明显。在消费者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产品问题连连,故障率非常高。
国内小家电厂家应多向飞利浦这样的百年品牌学习,在技术上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不断改善人机工程,在“创新—发现问题—改进”的循环中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最终水到渠成地成为高端品牌。
品牌形象同步提升
对国内原有的家电企业和小家电企业而言,在品牌高端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个问题:是沿用原有品牌,还是另起炉灶建立一个新品牌?实际上,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品牌区隔非常必要。
对传统的家电制造商而言,比较适合托权品牌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利用母品牌的影响力,便于被渠道接受,又不至于在推出小家电的品牌形象时,与原有的传统家电形象产生冲突。对于小家电制造商而言,推出高端子品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国内的家电厂商也是这么做的:纷纷另立高端子品牌,从而与已有的大众化品牌相区隔,比如海尔的“卡萨帝”和美的旗下的“凡帝罗”。
小家电的品牌塑造方式和传播策略,应当围绕小家电产品的特点展开。传统家电企业通常采用大规模广告投放的方式打造品牌,相比之下,高端小家电多是“小众需求”,在品牌传播上更适宜采用“润物细无声”的精准传播。以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婴童小家电为例,其目标消费群——年轻的母亲们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手机、各种垂直类或多元化电商平台、各种育婴论坛。某婴幼儿小家电制造商针对上述特征开展了数据库精准营销、塑造网络口碑,在育婴论坛开展植入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服务升级
行业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传统家电行业,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已经深深融入了品牌基因,对其成为全球“白电之王”功不可没。
相比之下,国内小家电产品虽然价格“高端”了,但售后服务却仍停留在“低端”层面。统计显示,国内80%的小家电生产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15%的小家电企业售后服务主要依靠“特约服务单位”,只有不到5%的小家电企业拥有比较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与大家电的3年三包期相比,小家电的三包期一般只有1年(少的才3个月),维修难、服务差、维修费用高昂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最主要问题。小家电厂家有必要将产品服务提升至战略高度,不仅建立网点等“服务硬件”,还应将服务理念等“软件”植入整个团队之中。在当下小家电市场格局不明朗的情况下,谁能率先在服务上发力,谁就有了一柄“差异化利剑”。
深挖细分需求
相对传统家电,小家电的消费需求显得多元化和碎片化,因此,厂家很难依靠一个单品实现规模经济。这样一来,针对不同人群挖掘细分需求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对国内的小家电制造商而言,从大众品牌提升至高端品牌绝非一日之功。因此,不断推出成功的新品既可以获取新品溢价,又是品牌升级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