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大学体育课堂丰富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大学体育课堂丰富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不仅包括体育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体育精神、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然而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设施利用率低、缺乏人文教育等现象,笔者针对此种现状,提出丰富体育教育体系、开展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体育师资力量的同时,增强大学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等针对性措施,让大学体育课堂丰富起来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堂;现状;丰富

中图分类号:G642.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49-02

一、大学体育教育概述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大学体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体育教育,从层次上要高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这就要用更高的目标、更丰富的内容、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文规定:根据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大学体育教学如此重要,然而大学体育课堂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二、大学体育课堂现状

通过对全国43所高校体育部问卷调查,现阶段影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因素,经过综合分析归纳,大致存在问题如下:

(一)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在课程结构上还不完善,多数院校对体育理论课的设置少且缺乏系统性,内容也多是以介绍运动技术、战术为主,而受学生欢迎的运动保健知识、体育运动欣赏则十分匾乏,对体育文化、奥运知识介绍等方面更少。课内外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还不能自由选择教师及上课时间,更谈不上跨学科、跨学校开设综合性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了。

(二)教学内容单调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加之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形同虚设,大多处于一种无序的、随意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养成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因此学生上体育课也只是为了达标,体育课之外的锻炼自然地停止,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程度较淡薄,体育意识薄弱,体育运动的动机不明确,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新的拓展。

(三)体育设施利用率低

大学校园的体育设施丰富,但利用率却十分低下,绝大多数未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检查发现大学校园体育用具大都被冷落在体育室,长时间无人问津,同时体育场开放时间受限制。在我国体育场馆中,学校体育占47.5%,运动训练和比赛占42.5%,群众锻炼占10.0%,与社会体育场馆匮乏对比鲜明,虽然设施丰富但利用率却不尽人意。而在日本,高校体育场的设施利用率达到58.5%。因此,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发挥高校体育设施的应有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四)缺乏人文教育

大学体育课教师总是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有文科教师担当,从而忽略体育发展所带来的涉及环境、伦理、道德、法律等人文社会的问题。大学毕业生由于人文素质的缺失,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严重存在违反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的现象,部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低下,诚信缺失、信誉度低。因此大学体育课程应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让大学体育课堂丰富起来

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课程,也应该以它完整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为将来走出校园奠定坚实的体育基础。

(一)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育内容

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应该加大体育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娱乐性的现状。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上,考虑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如男生对对抗性、竞争性、富有刺激的项目比较感兴趣,如篮球、足球、搏击类、拓展训练等项目;而女生则偏重于健身、塑体、娱乐性的项目,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羽毛球等。

丰富大学体育教育内容。调查显示,学生对保健常识的需求最大,运动技术及原理、运动医学常识、裁判法的需求量相当,而对体育文化,学生表示不太理解概念。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体育文化的学习,制定出新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逐步完善大学生体育评价体系,增强体育文化氛围。

(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丰富教学兴趣

开展丰富的课余体育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条件。大学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课余体育活动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另一种特点是在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比体育课有更大优越性。

开展丰富的课余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课余体育活动还可以对学生产生许多重要的潜在影响,如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调节心理、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由此发现,我们可以把课外体育活动认为是体育教学的一部份,是体育课的延伸。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终身受益。

(三)开展体育文化建设、丰富美学教育

1.加大器材开发、增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毫无疑问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大学体育教学和学习。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体育场馆、器材、艺术品等。在体育场馆器材的开发上,应重视体育雕塑、壁画、名人肖像、警句格言等的设计与实施,重视典型性、艺术性与实效性。

2.开设美学教育、增强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体育欣赏等审美教育,对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美学是一种陶冶。大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就会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自觉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并且会从广阔的美学视角审视体育和人生的关系,这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人文修养、丰富素质教育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提倡“体育教学”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体育教学的人文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体育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体育应尽快解决师资问题,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力提倡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考研、学术交流等活动,以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科研能力,以便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学不仅包括体育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体育精神、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然而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设施利用率低、缺乏人文教育等现象,笔者针对此种现状,提出丰富体育教育体系、开展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体育师资力量的同时,增强大学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等针对性措施,让大学体育课堂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李静波,等.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

[2]宋永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社会基础与逻辑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0).

[3]曾全红,等.大学生健美与形体塑造的科学性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