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山区多功能性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山区多功能性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首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北京山区多功能作用日益明显。目前,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000美元以上水平,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对非商品性的产出更为关注,更加关注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基础上的商品和非商品产出的协同问题。因此,研究北京山区的多功能性问题对于缓解山区面临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促进各项功能协调发展,甚至对推动北京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北京山区多功能的特征

1、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

北京山区主要由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组成。山区线710公里,呈扇状半环京城,是首都的天然屏障。山区林木覆盖率已经达到62%,发挥着重要的防风、固沙、保育土壤和净化环境作用。据专家测算,全市林地一年能够吸附粉尘4800万吨,拦截泥沙850万吨,保土1373万吨,产生5.14亿公斤氧气,能使风速降低35%―58%。

2、山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供给地,是首都的水塔

首都城市用水的50%源于山区。山区有547条小流域,70多条河流。山区有大中型水库80座,占北京总数的94.11%。山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4.74亿立方米,占北京全年降水的62%。全市85座大中小型水库中的80座位于山区。

3、山区是重要的物质资料供给地

千百年来,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独特的小气候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物种,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的特色农产品。如,燕山的板栗、房山的柿子、平谷的大桃、延庆的葡萄、门头沟的樱桃、黄土坎的鸭梨、怀柔的冷水鱼、昌平的苹果等等。目前,北京的七个山区的林果面积达到200万亩,特色产品的品种达到60多个,成为了首都重要的特色产品生产基地,消费者已经对这些特色产品产生了偏好。同时,特色养殖业发展也方兴未艾,成为首都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山区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共有47个矿种;其中,仅煤的存量就高达18.5亿吨。

4、山区保持着生物、地容、地貌的多样性,是重要的旅游观光地和首都城市发展的腹地

山区独特地形、地貌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条件,山区有陆脊椎动物461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65种;有野生植物20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42种,可见,山区保持着生物的多样性。2002年,北京有工商注册的旅游景点185个,其中,山区就占了180个。山区有世界级景点、重点文化遗产5处。目前,在北京的100个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中,山区占51个。山区有经市旅游局登记的旅游度假饭店和会议中心200多家,民俗旅游户2万个。据北京市统计局调查,有62%的城市居民希望假日和周末到山区旅游,山区已成为首都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根据发达国家山区城市建设经验,沿城市高速路放射线50至80公里的半径区域内是人居环境最佳地。沿京昌、京承、京石、京平等高速路沿线及放射线地带小城镇的建成不但可以缓解北京城市人口的压力,还可以满足部分富裕市民对第二居所的需求。

二、影响北京山区多功能效用发挥的问题

1、山区多功能性产出属于联合产品,目前尚没有制定出有利于联合开展协同发展的政策

联合产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同时提供两种或以上的产品的生产过程。联合产品生产的特点是当改变一种产出的数量时,其他产出的数量会受到影响(即生产活动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按照联合产品生产要求,每种产出的政策之间应该能够协同。目前,北京市山区所制定相关政策的出发点较多的是从各部门角度出发,缺乏协同性。目前,北京山区的林木覆盖已经达到65%以上,但仍然以建设水源涵养林为单一目标,忽视了对森林其他功能的开发;由于缺乏对有限矿产资源地位、作用与价值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造成对山区开采采取严格限定政策,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为了农民收入增加,山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致使水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北京市2003年人均GDP达到3300美元,北京山区人均GDP为1200美元;2003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仅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6%,是全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从2000年到2003年,山区农民同郊区农民纯收入的差距拉大了662元。据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山区有3万余户,约10万人的年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一些山区为提高农民收入,采用了毁林开荒、拦河养殖、私挖乱采等的生产方式,这种状况对山区多功能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对景观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价值不清,导致廉价出让景观、土地资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上述山区政策缺乏协同和整体性,既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又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2、目前,山区缺乏一种激励农民扩大或保持正外部性效应,停止或减少负外部性效应的机制

多年来,山区农民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活动,为林业建设,改善首都生态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却给其自身的生产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虽然山区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和禁牧、禁猎、禁薪、禁垦、禁伐措施后,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但同时,也改变了部分山区农民“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使他们的经济来源受到了制约,直接影响了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了“种树有补助,管护无收入,死了有人管,活了是包袱”的状况。另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北京山区关闭了“小煤窑”、“小矿山”、“小水泥”等企业1000余家,造成7个山区区县的38个乡镇、360个村的产业需要调整,3.5万山区农民需要转岗。上述情况直接影响了山区农民维护山区多功能性的积极性。因此,研究和解决山区目前农民增收与森林资源有效保护之间的矛盾,建立一种激励农民扩大或保持正外部性效应,停止或减少负外部性效应的机制对北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山区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影响了山区多功能性的效应发挥

山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如道路标准偏低、一些村没有通柏油路、有些地区农民还没有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一些山区的广播电视、通讯等设施十分薄弱。据统计,2003年48个边远山区乡镇有1000多公里的道路需要硬化;季节饮水困难涉及2万多人,山区靠直接饮用山泉雨水的仍有4万多人;此外,山区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也较低。这些因素影响了山区的多功能性作用的发挥,将会直接影响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促进山区多功能效用发挥的途径

1、研究北京山区多功能性的特征,利用税收或公共财政补贴方式建立山区多功能性的激励机制

山区多功能所产生的环境、社会、文化等非商品产出功能具有外部性特征,但是,这种外部性又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税收或补贴政策是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较为有效的手段。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山区的多功能性作用,则需要北京市政府根据多功能性的特征,开展山区的各项工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快建立山区多功能性补偿机制。例如,在北京山区的生态林的维护和建设过程中,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处理好山区多功能性和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水资源税方式,一方面,可减轻城市的供水压力,另一方面,将所征税部分地返给山区农民,对其利益进行补偿,提高农民的收入,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山区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建设;针对山区关闭“五小”,建立山区产业调整资金,通过建立绿色替代产业,处理好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关系。

2、运用数量管制方式,按生产、生活、生态要求,科学规划山区,规范山区多种行为

市有关部门和区县都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对山区的资源和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按比较优势理论和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原则,按照不同功能,对山区进行区域划分:划定生态区、生产区、休闲区和生活区。对生态功能区严加保护,对经济发展区给予扶持。以首都总体规划为基础,合理调整山区村镇布局,做好山区小城镇、中心城镇规划,加大中心城镇道路、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山区强泥石流易发区和采空区农户搬迁工程,建设一批生态良好、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基础完善的优美山区村镇。

3、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城乡统筹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山区的多功能性效用

要充分发挥山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多功能效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以道路、水利、广播电视和通讯为重点的“四通”工程;按首都现代化交通的要求,加强山区道路建设,努力构建城区通往山区和山区之间快速公路相互连接、相互补充、层次分明的区域干线公路网络,为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农村工作委员会山区建设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