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术欣赏中问题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术欣赏中问题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39-01

现代美术教育处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美术欣赏也占着重要的领域,不管是名作作品、现代作品、建筑欣赏等,都需要同学们的欣赏,其中还包括了学生作业评价环节的欣赏,就这些方面而言,美术欣赏和学生欣赏能力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这个关键点还在于素质教育已经不是一种技能化的传授知识,而变成了工具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的学习。学生能在思想上欣赏、理解这些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我们不能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能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我们知道,人类所有的精粹中,艺术是非常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这个与科学理性的原理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往往建筑在自己本土文化的出发点上,这就导致了艺术的狭隘性。这一点就美术欣赏而言,是非常容易产生失误和偏差的,因此,教师对于欣赏中所有环节要准备得很完善,而体现这所有环节的连接点就教师主导这个方面下应该是:问题。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有着很好的可操作性,美国的费德门教授认为美术欣赏的程序应该是: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四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作品,在这些环节中,也可以通过提问来表达:

1、 描述: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就他自己看到的画面进行一定的描述,在这个层次下又再拓展,例如: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它采用了什么造型要素?教师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或者一些简单的文字记录来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基本感受,记录个人最初的感受。

可是,从学生描述中来看,学生只有自己的审美情感,并没有涉及作品本身的含义或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感下创造,这个作品所形成的背景等,所以,还是很肤浅的,也有待于再次进入第二、三阶段来深刻理解。

2、 分析:作品是怎么样构成一个整体的?或者是作品是怎么组织的?

学生在这里可以分组合作探讨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尤其是建筑等立体欣赏)作品运用到了哪些颜色?这些形象搭配在一起你认为怎么样?作品的单独部分和整体部分有哪些关联?作品的风格是怎么样的呢?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也会自己提出一些疑问,并且根据问题,自己主动的去探究、解决问题。往往这个过程还可以在预习环节中抛出几个思考问题。学生也能够更多的从艺术这个角度来分析,

3、解释:作品有什么意义?

在这个学习阶段,可以探讨作者的生平或者作品的文化背景,或者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作品的气氛是什么?作品想表达什么样子的感情?简单图象会有怎样的意义?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就会查阅有关的文字资料,或者和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进而综合总结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这个环节也完成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4、 评价:你想把这幅画(作品)挂在哪里呢?运用到什么地方呢?

评价指的是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的总结,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艺术体现在生活的各个部分,不止是挂在墙上的画,也可以是在杯子上、衣服上、或者笔记本的封面上。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这个环节与生活相结合的定义上,它就显的越来越重要,分量十足,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很多东西都使其充实起来,而教师的各种问题也带有很多启示性的引导,使学生从书本单一的印刷走了出来,走进了生活,走进了人文。

从上述的环节中,我们可以发现用问题串起来让学生学习,是很好的方式,根据平时教学中的总结,也汇集了一些问题,深入浅出,例如:

作品在今天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想通过作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作品对同学们的意义是什么?

作品对于这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你从哪些角度对作品产生了联想?

作品的材料和其他作品的材料有什么不同?

……

通过这些提问,就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活动和体验。问题设计应当很适合互动的原则,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智力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来学习、来思考。教师也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来作好这项工作。

最后,由于问题是预设在学生的“人文”角度,我们就应该明白:问题是没有统一的答案的,也许,更多的只是在于指引学习的方向,如果老师过于注重答案,这样,我想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没有帮助的。所以,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而也是老师应该注重的环节,不仅仅是设计问题环节,还应该是对待学生答案的环节,怎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套着深入学习,怎样可以总结,可以支持学生众多个性化的多种回答,我想,也是老师预设中要考虑的。毕竟,这不是科学,这是人文,它没有标准回答,在我们现行的科学教育中,学生基本上是处于对人类积淀下来的知识的被动地接受状态,很少有什么表达的机会,如果说有什么需要表达的话,也只是一种观念的表达,而且极其有限,几乎不会涉及学生的情感问题。所以,我们说科学教育对学生的情感的影响,远没有文学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情感的影响来得强烈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