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新精神必须从幼儿教育开始培养。针对幼儿创新精神具有过程性、经验性、愉悦性、生动性等特点,在幼儿教育中寻找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无疑是为幼儿创新精神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最终使学前儿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关 键 词】幼儿教育;创新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40-03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未来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未来文明的发展水平。基于此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也越来越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当前的幼儿教育正如有人描绘的:“如今,我们的教师仍然不遗余力地告诉你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其他的都是错误的,因此儿童只能拥有最单一的知识、最单一的观念,把受教育者的精神变得非常单一,这实际上就是精神。一个人从走进幼儿园开始就遭受这样无情的,精神生命哪里还有发展的余地。”[1]因此,从探讨幼儿创新精神的特点入手,寻找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无疑是为幼儿创新精神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最终使学前儿童成为创造型人才的现实途径。

一、幼儿创新精神的界定

通过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查询,发现目前在理论界关于创新精神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宏观上把握,认为创新精神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了一个人创新素质的一切因素,即指人的全面的创新素质。秦虹[2]等(2006)认为创新精神是指一个人从事创新活动、产生创新成果、成为创新的人而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另一种则从微观上来界定,认为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它主要指人的创新勇气、胆识等。颜晓峰[3](2001)指出创新精神是指人类在处理与外部世界(包括自身)的关系中,不重复,不怕风险与失败,不拘泥于陈规,勇于开拓新的世界,表现出不受束缚,不断探索,奋发有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更有学者将创新精神具体化为包括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开拓精神、自主精神、冒险精神、务实精神的有机统一体。综观国内学者的绝大多数研究,持后一种看法的人较多。而贵州师范大学王洪礼教授对创新精神的看法是:“创新精神是指人在主动探寻和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的过程中,或者在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智能心理与非智能心理因素的优化整合并具有心理辐射功能的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心理状态,它包括与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或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问题意识、动机因素、情意因素、态度品德因素、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质疑精神及其能力、善于反思的能力、求异求新求最佳的标新立异精神及其能力、灵活与变通能力、创造性想象、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创造性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等”。[4]

二、幼儿创新精神的特点

幼儿的创新精神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幼儿创新精神是成人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动态的、发展的。成人的创新往往可以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去评价,更多地强调创新的结果即“产品”,强调创新产品的社会价值;幼儿创新精神更多地强调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价值。因此,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应更多地关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而不是社会价值。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和依据这些特点:

1. 过程性。幼儿创造的过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重在对过程的评价,在过程中让幼儿产生兴趣,并萌发创新的热情,而不在于去关注和评价幼儿创造的结果。二是指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在注重过程的基础上自发而又积极、主动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去做出一些形式化、功利化的表现,更不能搞短期的突击强化。

2. 经验性。幼儿创造的源泉是幼儿头脑中形成的记忆表象,而记忆表象又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产物。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物体进行操作和加工,是物体不在眼前时关于物体的心理复现。又由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可知,表象的出现不需要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可打破幼儿认识受当前事物直接作用的局限,使认识更加概括化,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它对幼儿想象、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丰富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记忆表象,从而实现幼儿从具体感知到思维的良好过渡。

3. 愉悦性。学前儿童创新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玩”——孩子们应该如何“玩”?“玩”什么?怎样“玩”出新意?怎样在“玩”中创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在“玩”中萌发的。在游戏中,需要处理不确定的问题,并探求新的东西;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捏泥、剪贴、折纸、画意愿画、根据故事或歌曲的内容画想象画,体验创造的乐趣,发展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组词、看图讲述、仿编诗歌、续编故事等;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认识水、纸、磁铁、家用电器等,列举物品的用途和特征,做科学小实验,培养幼儿善于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游戏、美工、口语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中借助想象和虚构,将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系统地归纳、整理、总结、整合,加以创新性表达,这是潜在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表现。

4. 生动性。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可知,幼儿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培养不能太组织化、教条化和死板化,而应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特点。因此,在组织活动时,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生动、活泼与生活联系密切,为幼儿喜闻乐见,尽量避免太严肃、太深奥的主题,且活动中不能有太多的组织规则和太复杂的活动要求,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空间,营造出一种放松、宽松的氛围,这样才能为幼儿所接受。

5. 外引性。幼儿在组成创新精神各维度的某些因素上具有内在的表现力,例如好奇心、求知欲、冒险性、挑战性等。由于限于知识水平和活动范围与能力,且幼儿的人格特征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其创新精神的发展具有外引性特点。就其中的人格因素而言,教师自身所具有的良好人格品质对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以此为创新精神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证。[5-6]

三、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

1. 根据幼儿创新精神具有过程性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意向、愿望和设想。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个体行为重要、持久的推动力量,对创新行为具有激发、指引、维持作用。创新意识体系复杂,包括从创新需要到创新信念五个阶层,各阶层的创新意识都能指引人们去创新,越是高层级的创新意识其表现力及其自觉程度越高,表现出递进关系。因此,在培养创新意识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 根据幼儿创新精神具有经验性、愉悦性、生动性的特点,在游戏中提升创新能力。由幼儿创新精神具有经验性、愉悦性、生动性及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主要学习模式是在玩中学、玩中会、玩中悟、玩中创造。幼儿主要是在玩中、在游戏中,获得认知的发展。而游戏以观察、想象、创造性为基础,具有操作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地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建构千变万化的童心世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的奥秘……因此,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向幼儿传授知识,而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探究,重视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增加幼儿的记忆表象;并在游戏的组织、开展过程中营造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为核心,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能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和提问题,并能用别出心裁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游戏形式来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求新求异求最佳的意识和能力、反思能力,使幼儿发现和获得新经验。

3. 根据幼儿创新精神具有外引性的特点,重视提高幼儿教师的创新心理品质。创新心理品质反映的是那些富有创造性个体的精神面貌,强调个体创造行为中人格因素所起的作用。对个体而言,其创造行为的实现,既依赖于认知过程的各种能力品质,也与个体的人格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形成创新精神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保证。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他们总是习惯于模仿教师的言行,并把自己的言行同教师的言行相比较,由此判断自己的言行。因此,幼儿教师自身所具有的良好人格品质对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强大的外部导向作用。可见,在幼儿创新精神萌芽、形成和逐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人格始终是一种“无言之教”,制约着幼儿人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四、结语

要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幼儿教育抓起;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儿童, 必须正视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这样,我们才会有更自觉的认识与行动,才不会埋下扼杀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天分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秦虹,张武升.创新的本质特点与结构构成[J].教育科学,2006,4(2):7-9.

[3]颜晓峰.论创新精神[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17.

[4]王洪礼.论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J].心理科学,2004,27(2):383.

[5]张武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J].人民教育,2007(9):2.

[6]仲展.幼儿创新精神的特点[J].幼儿教育,20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