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户外运动快速发展下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户外运动快速发展下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迅速,原有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户外运动快速发展为契机,通过对户外运动和社会体育专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应面向户外运动进行转变的设想,为解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输出与户外运动人才需求的矛盾,扩大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社会体育专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关键词:户外运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124―03

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涉及陆地、水上、空中三大类。目前我国开展较广泛的主要是陆地户外运动,包括徒步、穿越、攀岩、登山、溯溪、攀冰、定向运动、野外生存等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假期和闲暇时光缓解压力,释放生活,寻求快乐与自由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在户外运动中得到快乐、实现自我为理念的户外运动恰逢其时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迅速发展。大众人群不断被户外运动的魅力所吸引,自2000年以来,每年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次成倍增长,至2011年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次已超7000万。在户外运动参与人群不断增长的同时,因缺乏专业领队教练指导而盲目参与户外运动导致的户外运动事故时有发生,凸显出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数量匮乏,专业化程度有限,缺少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等现实问题。在我国户外运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解决户外运动人才的培养途径问题,才能使我国的户外运动健康持续地发展。作为专门面向社会培养专业社会体育人才的社会体育专业,忽视当前社会体育发展现状,没能及时调整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向,缓解户外运动人才需求的压力。因此,在当前我国户外运动快速发展的这一时期,分析和讨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对解决当前户外运动的人才匮乏具有实际意义,也是为社会体育专业能够把握时展,进行专业定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当前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

1.我国户外俱乐部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户外运动传入我国,到2005年4月确定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户外运动经历了仅有少数人了解到大众广泛参与的过程,并发展成为现代最受大众喜爱的全民健身项目之一。户外运动俱乐部作为推进户外运动发展的主力军,在各地蓬勃发展。截至2011年底,在我国各地民政、工商等部门注册的以陆上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有1731家,其中在2000年以前注册有144家,2000~2004年注册546家,2004~2011年注册的户外俱乐部有1041家。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后户外运动俱乐部数量急剧增加,而2004~2011年6年间户外俱乐部数量比2000~2004年间增加了近两倍。通过对河南、江苏、山东、四川、陕西等省份户外俱乐部的调查,户外俱乐部的实际数量远远大于当前登记在册的数量。而随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通过计算机网络组织的户外平台和户外爱好者个人临时组织的俱乐部数量则更为庞大。

2.户外运动专业技术人员现状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就是户外运动俱乐部,而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价值核心则体现在专业的户外运动人才上。据业内人士统计,在2011年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次已经突破7000万,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进行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直接影响户外运动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和参与质量。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当前全国具有户外运动(户外、攀岩、拓展)指导员资格的共有1707人;具有户外指导员资格的1395人,其中助理指导员7人,初级指导员1274人,中级指导员114人;具有攀岩指导员资格的282人,其中助理指导员56人,初级指导员188人,中级指导员38人;具有拓展指导员资格的30人中, 4人是助理指导员,26人是初级指导员。在统计的三大类户外指导员中初级资格指导员占到总数的91.1%,可见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而在数量上也完全满足不了众多户外俱乐部和户外运动参与者对户外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专业是在我国社会体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及国外大众体育的启示下,为应对我国社会体育人才的匮乏而产生的新的专业。自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试办首个社会体育专业,到2011年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点达到212个,社会体育专业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然而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一直缺少准确的定位,成为现阶段制约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原则,我国体育院系将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够胜任教学科研、社区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的“全能型”复合型人才的有97所,且部分院系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重合;培养目标定位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健身指导、咨询等工作的有34所;培养目标定位在中小学体育教育及健身指导类的有22所;培养目标定位具有明显培养特色的学校仅有14所。

人才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选择,大部分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按照术科和学科两大类,对社会体育专业进行主、副修课程设置。在术科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多选择传统的篮、排、足、乒、羽、网等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课程,而热门的户外运动相关课程只有30多所学校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开设,其中两所以户外运动方向为培养目标的社会体育专业将户外课程作为主干课程进行设置,其他学校有些仅把户外运动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进行介绍。而在学科方向的课程是以康复按摩、俱乐部经营管理、赛事组织管理、体育产业等为主要课程进行设置,社会体育专业在学科理论方面虽然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但是受制于当地经济、体育氛围等环境影响,能够为学生提供学科方向的实践机会非常有限。社会体育专业的术科课程设置与其他体育专业的同质化,学科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缺乏,使社会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很难满足当前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

2.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社会体育专业作为顺应时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培养的人才理应是受社会欢迎、符合市场需求的。但通过调查发现,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据官方数据显示,虽然社会体育专业2011年就业率在85%左右,但是专业对口率只有34%,而半年内的离职率达到35%左右,并且月薪低于全国应届毕业生平均水平。造成当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迷失了方向,忘记了社会体育专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由第一个社会体育专业成立至今,已经近20年过去了,在这20年中,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体育蓬勃发展,陈旧的一成不变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体育发展需要。为了保证社会体育专业良好的就业情况,保持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命力,只有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改变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颓势。

三、户外运动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求矛盾

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忽视了大众参与社会体育的规律,忽略了户外运动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户外运动需要大量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补充,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却不能满足户外运动需要的矛盾现状。

我国户外运动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参与户外运动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参与户外运动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有限的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根本满足不了现阶段户外运动发展的需求。每年通过短期培训取得户外运动上岗资格的领队教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户外运动人才的数量,但是在人才质量上与经过系统培训学习的专业户外技术人员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数量与质量的不足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不高,参与者需求得不到满足,更严重的则直接威胁到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当前,户外运动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社会体育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接近15000人,未就业和未对口就业的人数近6000人,如果能够使这部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流向户外运动市场,既能够解决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能够缓解当前户外运动人才匮乏的现状,达到社会体育专业与户外运动的互补共赢。

四、转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迎合社会需求

人尽其才,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只有在恰当的位置发挥出个人最大的能力才是人才培养的成功。社会体育专业虽然有85%的就业率,但存在51%的专业不对口率和35%的离职率。我们培养的社会体育人才应当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愿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自己价值,并能够帮助他人实现健康目标的人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办学时必须搞清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转变思想,以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方向。社会体育专业是依托社会体育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只有结合实际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及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凝练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人才,才能保持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生命力。当前,我国户外运动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并有从运动项目向生活方式转变的趋势,户外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和资源。社会体育专业应以快速发展的户外运动为契机,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大胆创新,将户外运动纳入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敏锐地观察到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结合本校的教学优势,设立了我国首个户外运动方向的社会体育专业,该专业培养的户外人才在国内外赛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生实现了百分百对口就业,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成功尝试。贵州医学院于2009年成立了我国第二个户外运动方向的社会体育专业,2013年即将迎来首届毕业生,虽然该专业学生还未就业,但已基本被户外运动相关单位所“预定”。

当前户外运动市场对户外运动人才有巨大的需求,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妨向户外运动方向进行倾斜。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社会上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另一方面,能够缓解户外运动人才匮乏的现实情况。当然,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就户外运动发展的现状,社会体育专业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布局,结合地方特色,突出教学优势,逐渐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满足社会体育发展的不同需求。

2.校社联合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的设置是根据人才的培养方向决定的,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选择又决定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社会体育专业为了“宽口径”就业,在课程内容上设置较为宽泛,造成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不精”的尴尬现状。在现阶段,户外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充分考虑专业方向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环境,整合现有交叉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内容结构。我国幅员辽阔,户外运动资源丰富,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开展户外运动相关课程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针对高校户外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与户外运动相关协会、企业、团体进行合作,聘请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户外运动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并且可以考虑将户外运动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纳入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社会体育专业通过对专业方向的确定,学校与社会的联合,从教育改革和面向未来出发,完成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培养出具有专业特长的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人才。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态度的转变,大众参与体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地变化,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体育专业应以快速发展的户外运动为契机,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视野,促进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观念更新,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联合社会优势资源,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培养符合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杰,龚健,王安.“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与课程设置[J].煤炭高等教育,2002(06).

[2]李久全,高捷.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2).

[3]周利,国伟.社会体育(户外运动方向)专业前景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

[4]傅钢强,周红伟.渐进中有所突破――我国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生态发展之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5]王立平,孙妍,王磊.当前我国大众户外运动发展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04).

[6]张连凯.21世纪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模式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2).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