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备学生,达成有效教与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备学生,达成有效教与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学生的心理情感、学科基础、能力水平和课堂生成四个方面探讨有效学生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有效备学生;有效;教学

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说到底是需要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教师教学时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创设氛围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情感、意志、认知等领域得到发展。有效备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备学生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佳的最近发展区。笔者根据实践,认为达成有效地理教与学需备好学生以下几点。

一、需了解学生心理、情感等因素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接近成熟的时期,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朝气、活力,知识量增多,但大部分学生社会接触面不广,思维能力不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不强,认识问题不深刻,带有片面性。教师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多种途径与学生接触了解、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这有利于教学的有的放矢。

在学习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时利用古诗猜地理名词:“银河渡口”(天津)、“东南北中”()、“碧波万顷”(青海)……此外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地理实验活动、地理模型制作活动、中国政区拼图游戏等,这些游戏活动寓教于乐,用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方法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需了解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基础

教师授课前,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不足,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每次检测后,系统分析,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载入备课本,调整教学方法,作重点教学。个别的问题个别辅导为佳。

在具体到地理课备课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什么基础,分析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等。这样做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用讲则由学生通过查找、小组活动讨论等解决。同时,备课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例如,中学地理的学习有很多涉及数学、物理、生物等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其他各科知识,帮助理解,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某学科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这样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地理课上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三、需了解学生的多种能力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课前需充分了解学生以下几种能力,否则,教学的有效性难以达成。

1.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主要是通过把学生进行有机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从而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推荐组长过程中有的需教师恰当的引导,否则可能出现相互推诿,造成小组无序、不能及时推荐出组长。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推荐、激励学生“毛遂自荐”等。

2.分工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在一个共同的任务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互动的多,互助的少,盲目讨论的多,合作交流的少,表现自私的多,友好分享的少,这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小组具体的分工协作,负面的需要教师恰当提示、举例等,正面要给予及时的鼓励。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需要长年的积累。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求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有的学生不敢表达,有的学生的表达让人不知所云等,这时需要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倾听后把问题补充完整,作示范等,巧妙地摒除学生自卑心理,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备课时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将有助于在学生的现有能力和达到能力之间搭建一个最佳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课堂预设的顺利实施。

四、需迎接学生在课堂的多种“生成”

教师备课时,对课堂教学要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课堂是以解决学生问题为目的的。随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在一个正在进行的课堂中常常生成其他问题,所以,教师在“预设”中要给课堂的“生成”留足空间。“水资源”教学时,我国水量居世界第三,但也是一个贫水国,人均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我们应该如何缓解水危机?“预设”是从节水、环保、人口等回答,但“生成”出移民、战争、疾病等。教师对“生成”既要找出原因,也要客观分析,更要从人类能通过利用科学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来正面引导。

总之,备学生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备学生,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学生自身资源,有利于教与学的有效达成,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霍益萍.浅谈“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