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逐鹿中原 竞风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逐鹿中原 竞风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5年前,沐浴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春风,河南省农信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扬帆启航,踏上了新的征程。在这短短的5年里,完成了一次“凤凰涅”式的重生。一串串骄人的数字,记录下清晰的发展轨迹:

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社资产总额达4439亿元,各项存款达3271亿元,是5年前的2.25倍,各项贷款2343亿元,是5年前的2.01倍。自2005年以来,存贷款余额均居全省金融机构之首。5年累计实现经营利润108.5亿元,弥补亏损挂账59.64 亿元。如今的河南省农信社已成为中原大地上存贷规模最大、机构网点最多、社会信誉较高、人民群众信赖的金融机构。

形神兼修 改革进展顺利

200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文件下发,国家正式启动了以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农信社改革。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信社面临极其复杂而艰巨的支农任务。抓住机遇,借助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构建农信社长效发展机制,对维护农村金融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下,2004年12月,作为第二批改革试点省份,踏上了农信社新的改革征程。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根据改革方案的要求,2005年2月7日,河南省联社挂牌成立,正式承担起对全省农信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责任,随后完成了机关职能部门和省辖各市办事处的组建工作,在全省形成了省联社、办事处、县联社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标志着全省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经营体制框架初步形成。

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信社改革核心和目的是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金融企业,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按照河南省产权制度改革计划,省联社根据县级联社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特点,本着审慎操作、稳步推进、依法合规的原则,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省统一法人筹建、开业的县级联社总数达到137家,比改革方案确定的104家目标多出33家;为了建立起现代产权制度,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省联社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组建工作。2008年9月5日,河南省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新郑市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目前,20家县级联社已经达到组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的条件。河南省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自2005年8月以来,在各级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省各级农信社共同努力,央行票据兑付工作分批次有序展开。截至今年6月4日,全省145家县级联社(农合行)的143.72 亿元专项央行票据全部成功兑付,走在了全国第二批改革试点省份前列,标志着河南省深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实力,促进了全省农村信用社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其他各项优惠措施也都基本得到落实。

经营机制转换稳步实施。转换经营机制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配合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农信社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省联社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完善县级联社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了权责明晰、运转协调、制衡有效、行为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改进高级管理人员选拔方式和评价机制,建立了绩效挂钩、科学评价、分级管理、适度开放的用人机制。打破用工身份界限,逐步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将员工收入与单位效益、岗位业绩挂钩。坚持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高于费用增长的原则,逐步增加工资收入比重,切实调动了员工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了省市县权责配置,建立起与防范处置、法人治理、市场化运作相匹配的权责配置体系。

活力释放 改革凸显成效

改革使河南省农信社内部活力得以释放,使农信社的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结出了累累硕果。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目前,全省农信社支持中小企业67994个,贷款余额770.85亿元。全省农信社通过省政府银企洽谈会签约项目1221个,共签约合同资金、协议资金149.66亿元,已到位资金112.39亿元。与财政部门联合,承担了财政惠农资金发放到户的职能,近年来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机综合直补、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等144.50亿元;与省扶贫办合作,对全省34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累计发放国家扶贫贴息贷款7.05亿元。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发放南水北调库区移民贷款7.66亿元。与省扶贫办联合,积极推进“财政贴息、农信社提供贷款”的扶贫模式,已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8.9亿元。

――支持“三农”工作跨上了新台阶。全省农信社不断创新支农思路,改进支农方式,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了“三农”经济的发展。一是增加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1662.9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9.44%,占全省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总额的98.14%,较2005年2月末省联社成立之初增加793.04亿元,增幅达95.19%。二是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为载体,积极发展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解决了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已评定出信用乡镇135个,占乡镇总数的6.59%;评定出信用村6044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2.55%;评定出信用户386万户,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农信社贷款条件的农户数的55.54%。全省农户贷款余额达1322.55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140.66亿元。三是创新支农思路,树立大农业观念,将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支农工作的创新点和着力点。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基地农业、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等方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支持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达352.40亿元,支持户数达115万户,其中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7.86亿元,户数达2092户。

――科技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河南农信社于2008年初成功加入中国银联,2008年10月加入北京“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开通了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间的实时电子汇兑、银行汇票、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启动了电子银行系统建设工作,结算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农民工银行卡交易金额居全国第一位。成功发行了农信社自己的银行卡――金燕卡,目前已发行金燕卡639万张,卡内存款余额241亿元。完成了综合业务系统、银行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风险实时预警系统等项目的建设与推广应用工作。启动了中间业务平台、市农信办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建设工作。

――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联社把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作为全省农信社的固基工程来抓。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推行从严、合规、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建立完善全省农信社风险管控体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风险隐患。进一步完善稽核监督体系,从全省农信系统公开选拔30名审计监察员,组建了省联社审计监察局,同时引入外审机制,堵塞管理漏洞,确保稳健发展。

五年来的改革实践,使河南农信社6万多名干部员工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改革才能增添活力,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更离不开自身的奋斗和努力。改革使农信社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而更长的目标――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努力实现改革和发展“双赢”的目标,正等待他们去完成。今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