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冒经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冒可以说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常见病”了. 从小到大,每个人患感冒的次数可能数也数不清. 但就是这样一种病,却“苦”了中国人的腰包. 曾有媒体做过调查,若以每人每年患感冒两次计,每次治疗花费100元,“感冒经济”每年产生的消费竟高达近3000亿元.
“感冒经济”的泡沫
中国人对感冒似乎过度戒备. 在医院,很多医生除了给患者开感冒药外,还要打针、输液. 因此,看个普通感冒,花一两百元是很正常的,花上千元也不稀奇. 而更多的患者则是到药店买药,至于选择什么药品,基本是靠广告印象. 据统计,2008年,我国感冒药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达92亿元. 有关人士分析,75%的人一年之内至少会患一次感冒,如果我国每年有10亿人次患感冒,人均购买15~20元的药品,感冒药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50亿元~200亿元. 因此,我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而外资药企更是强势进攻,占据了中国感冒药市场60%以上的份额.
一位外国医生曾说,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 此言虽然尖刻,却是一针见血. 其实,感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不治”之症之一. 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占90%以上,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因为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所以,专家把感冒称为自限性疾病,即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 吃药打针,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缩短病程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如果一个人一年内偶发一两次普通感冒,就像是免疫系统进行的“军事演习”,并非什么坏事.
“感冒经济”的繁荣,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弊端. 首先,以药养医制度是“第一推手”. 由于开药越多、收入越高,很多医生在利益的驱动下,故意制造需求、诱导消费,而不惜以患者的耐药性、免疫损害为代价. 例如,在很多医院,感冒病人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是细菌感染,都被挂上了吊瓶,用上了抗生素,医生的理由是“预防细菌感染”. 这在外国医生看来是明显的过度治疗、无效治疗,在中国却被认为是常规治疗、合理治疗. 其次,制药企业是“第二推手”. 在大众媒体上,感冒药广告铺天盖地,绝大多数属于误导性宣传. 制药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只有把更多的健康人群拉到疾病人群行列,不断制造“病人”,使其成为感冒药的消费者,才能牟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可见,感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医生和药商结成利益同盟,共同制造了“感冒经济”的泡沫,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又危害着国民健康. 因此,从本质上看,“感冒经济”是畸形医疗体制催生的“肿瘤”,必须坚决切除. 如果任其“繁荣”,不仅造成大量的无效医疗,而且会加剧看病贵.
白剑峰
原创试题
1. (文理•新旧课程)当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调查某感冒药出厂价格及该感冒药在药店销售价格时,发现该感冒药的出厂价格是在6元基础上按月份是随正弦曲线波动的,已知3月份出厂价格最高为8元,7月份出厂价格最低为4元;而该感冒药在药店内的销售价格是在8元基础上按月份也是随正弦曲线波动的,并已知5月份销售价最高为10元,9月份销售价最低为6元,假设某药店每月购进这种感冒药m件,且当月能售完,请估计哪个月赢利最大,并说明理由.
试题创新度:
试题难易度:
高考命中率:
2. (理•新旧课程)A、B是治疗感冒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 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 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有效的概率为.
(1)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
(2)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试题创新度:
试题难易度:
高考命中率:
3. (文理•新旧课程)某制药厂研制出一种新的治疗细菌性感冒的药,此药能降低细菌性感冒的传染性. 此药要求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已知该药片每片210毫克,肾脏每12小时从体内排出这种药物的60%,这种药在体内的残留量超过350克,就将产生副作用.
(1)若患者第一天早上7点钟第一次服药,则第二天早上7点钟服完药时,药在他体内的残留量是多少?
(2)若此患者服用此药一个月,会不会产生副作用,为什么?
试题创新度:
试题难易度:
高考命中率:
重庆杨家坪中学 彭 彬(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