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愉快教育”着重探索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儿童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核心是给予学生于爱,给其以美,激发其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在愉悦中掌握知识,达到快乐学习。下面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怎样进行“愉快教育”。

一、教学学具的正确运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玩中学

在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学具,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主观能动性,并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具体形象,在愉悦中获得知识。

如:在教“除法商不变性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被除数、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而商不变较易理解,但对于余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难以理解。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分小棒的方法加以理解,既直观又形象。

9根小棒,每堆2根,可以分几堆?余几根?

90根小棒,每堆20根,可以分几堆?作几根?

(1) 42 9 (2) 420 90

学生一边分,一边得出结论: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若干倍,商不变,余数也同时扩大若干倍。

接着,再让学生把这一动手过程反过来摆一遍,他们会很容易理解: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若干倍,商不变,余数也同时缩小若干倍。

二、情境的巧妙设计,愉悦中的自主探究

愉快教育最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变讲为导,即巧妙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在快乐中自主探究,从而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达到水到渠成,知一而通百的效果。

比如:在教“分数除法”时,可以运用旧有的知识(分数乘法),精心设计两组题(一组分数乘法,一组分数除法)。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1)34×25=( ) (1)49÷23=( )

(2)38×27=( ) (2)920÷35=( )

(3)56×25=( ) (3)815÷23=( )

先让学生计算分数乘法,并复习导入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分数相乘,用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然后让学生比照分数乘法自主探究分数除法,得出两个分数相除,可以用分母相除的商做商的分母,用分子相除的商做商的分子。学生对自己能够发现分数除法的秘密而感到兴奋不已。接着再出示下面一道题:

34×49=1313×34=1÷33÷4

提问:不能除怎么办?让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试着用分数基本性质来自主探究,找出方法。

13×34=1÷33÷4=1÷3×3×43÷4×3×4=13×43

最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反过来让学生运用这个法则再做前面已经做过的分数除法,在经过一番学生自主探究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对分数除法法则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究,兴趣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三、面对全体学生,分层次学习,各有所成

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异是分层次的,一般是好、中、学困生均占一定的比例。因此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求全班学生都达到一个程度是不可能的。而要想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得到提高,教学中必须要兼而顾之,让他们各自都有成功的经历,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如:学习“20以内的减法”,对那些学困生可以要求他们掌握算减法想加法的算理,能由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就可以了。

如:7+8=15则:15-7=( )15-8=( )

而对于学习中上等的学生,除了掌握减法的基本算理外,还应再出一些有思考性的习题,以尽最大可能地开发他们的智力。

如:1、填上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才都等于17。

2、填上数使下图中横行、竖列、对角线上的数相加都等于20。

这样的话,便能让全体学生既“吃得够,又吃得饱”,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程度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而在愉悦中感到“成就感”,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四、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创新

学习的创新是鼓励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只有在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学习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这就要求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创新地教,学生须创新地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师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1.在教学乘法“2×4”时,师生可以击小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2.在教学乘法“4×6”时,可以打小铃“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也可以把小铃声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写算式。这样学生便学的快乐,学的快。

总之,教学中使用愉快教育,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内容引人入胜,从而创造出和谐、充满生机的教学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