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站在孩子这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站在孩子这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到目前为止,有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对人的影响更大的问题仍处于争议之中。与之相关的秘密和争议是:究竟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还是应该通过后天艰苦的训练而让孩子全面发展?或者说,应该扬长避短?还是扬长补短?

一、如何面对孩子天生的性格弱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优势,也有自己的性格弱点。父母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性格弱点。父母与其急于改变,不如先坦然地接受。

《孩子来自天堂》的作者提示:“一粒苹果种子自然会长成一棵苹果树,而不会长出梨子或者橘子。作为父母,我们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优秀的种子发芽生长。他们有力量去做其余的事情。苹果种子内部已经有了生长和发展的完美蓝图。同样,在每一个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心灵和身体里,有着孩子的发展所需要的完美蓝图。我们不必去想该做什么使孩子更美好,而是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孩子已经是美好的了。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记住,大自然之母始终在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担负着责任。” 作者曾经问他的母亲养育孩子的秘诀是什么,他的母亲说:“我抚养了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最终我发现,我改变不了他们。我认识到,一切全在上帝的掌握之中。我尽了全力,剩下的就由上帝负责了。”这个认识使她完全信任自然的成长过程。这不仅使得整个过程对她来说变得更容易,而且也有助于她不妨碍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但我们无法消除他们特有的问题和挑战。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少一点担心,不用整天想着如何改变他们。更多的信任对父母和孩子都有帮助。”①

如果父母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性格弱点,那么,孩子的性格弱点会逐渐转化为高贵气质。池莉在《来吧,孩子》中讲述了她“培育女儿”的故事。作为母亲,她提出了一个真实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面对孩子天生的性格弱点”?池莉讲了三个故事②,讲她如何看着她的孩子从“性格弱点”转化为“高贵气质”。

第一个故事:孩子胆小怎么办?

池莉发现了女儿亦池的性格弱点:她胆小,怕人,隐忍,死活都憋屈自己。一旦家里风吹草动,小亦池就会立刻躲避到角落里去,要么默默流泪,要么神情阴郁死死沉默。她是那么畏惧大人和蛮横者。有一次,她纠缠着池莉不停地和她玩“翻叉”,池莉不耐烦地横了她一眼,她既不吭声也不哭闹,马上离开,飞快地钻进她自己的被窝,眼睛直直地望着天花板。池莉跟过去和她说话,她未曾开口就先淌泪水了。平日只要她父亲脸一挂,她就会大难当头一般。

有一次池莉带小亦池出去和一群朋友聚会吃饭。其中有一个朋友也带去了孩子,与小亦池年龄相仿。在大人们吃饭的时候,两个小孩子在一边玩起游戏,他们比赛谁能够盘腿打坐得更久。时间过去了很久,小亦池还在端坐,那孩子却再也耐不住了。输掉的孩子倒先哭嚎起来,打滚放赖,大人们只好去抚慰他,纷纷给他好东西吃,把亦池的一听椰奶也一把拿走,给了那孩子。而小亦池依然盘腿端坐动也不动,根本没有吭出一声,就那样隐忍和凄楚地任由大人把属于她的饮料送给输家。

池莉说,她目睹这一幕,心如刀绞。原始丛林的规则依然普遍存在,弱肉强食随处可见,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在那一刻,她想也许应该训练亦池的泼辣与强悍,不过,只是一闪念而已。池莉还是更欣赏孩子表现出来的风度。

第二个故事:同学纷纷争抢床铺,孩子却“主动睡了地铺”。

外校开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学生们到达军营以后,发现床铺不够,纷纷争抢床铺,亦池却主动睡了地铺。在一周的时间里,冷水洗脸洗浴,大锅吃饭,太阳下土坡上草丛里滚爬摸打,不少学生撑不住了,频频打电话给家长。而身体并不健壮的亦池,却是样样艰难辛苦都乐意尝试和体验。有同学因中暑、腹泻、水土不服出疹子半途而废,亦池身上也出了过敏斑疹,脸上也晒脱了皮,也闹了肚子,但她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吃了点池莉给她带去的藿香正气丸,大量喝凉开水,自己就解决了问题。她乐呵呵地和同学们互相照顾和帮助,晚上睡在地铺上还给同学们讲故事,让同学们开心得哇哇大叫。

军训结束,亦池凯旋。池莉去学校接她,她身穿晒得发白的迷彩服,臭烘烘一身汗酸味,脸庞胳膊皆黑红粗放,完全是个英姿飒爽的小女兵,好酷!她的身边,已经团结了一群铁哥们儿,她依旧淡然、安静,甚至有一丝冷峻。她在课本知识的学习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聪明,她需要的是战胜环境,需要饱满的精神状态,需要在新环境中获得自尊自信和友爱。只要拥有这种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课本知识的学习几乎没有难倒她的。

第三个故事:“浑然大度的忍与让”。

一次课间休息,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玩耍。一个男同学打篮球热了,脱下棉袄,要亦池帮忙照看。亦池就将男生的棉袄接过来,挂在旁边的树杈上,自己一旁看守。忽然上课铃声响了,男生大叫“我的棉袄”,亦池急忙拉下棉袄,扔给男生。可是,树枝刮破了棉衣的下摆,撕开了一道约摸两寸长的口子。男生立刻气势汹汹,不依不饶地索赔,因为这是一件新买的正宗法国名牌阿迪达斯,价值好几百元呢。亦池安静地回答他两个字:“好的。”周末,她把男生的棉袄带回了家,对妈妈说:“你缝一缝自己穿吧,买件新的我赔给他。”亦池居然还很幽默,说:“妈妈,没有想到一个小男生的棉袄你穿着还很神气呢,算我给你一个机会穿穿法国名牌吧。”

大家都认为这男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的口子又在下摆,细针密线缝好根本就看不出来,替他缝补好再赔一些钱就是了,怎么就一定要赔全新的呢?再说亦池还是替他照看呢,做好事还做出麻烦来了?但亦池绝不与人争论,就像大人对小孩子说话那样,不温不火给妈妈一句话:“算了,人家要赔就赔吧。”

最后的结局是峰回路转,男生的家长得知情况后过意不去,向池莉道歉并批评了他们儿子的不懂事。亦池把缝补好的衣服带回学校还给了男生。

池莉说:“在抚育这个孩子的过程中,多少次,趁她酣睡,我都会忍不住深深凝视她,心里冉冉升起一种骄傲。随着她渐渐长大,这一种骄傲从来没有减弱:那就是这孩子的高贵心地与端方品质,是她浑然大度的忍与让。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宽慰和最大的幸福。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母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金贵的东西,也是足以流传子孙万代的唯一财产。”

这位母亲是对的:寡言少语谦让得有点自卑,原来不是性格的弱点,因为它隐含了高贵的种子。让自己的孩子保持善良、高贵的气质,保持“浑然大度的忍与让”,这就是母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金贵的东西”。在四处都充满生存竞争的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取自己的权利。可是那些善良而有高贵气质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

二、以不同的方式养育男孩和女孩

男孩身上的雄性激素使男孩天生就喜欢破坏、冒险,具有攻击性,他必须处于活动之中。男孩和男孩在一起,很难容忍没有主题的聊天。男孩聚会是为了活动,男孩在活动的过程中,他就找到男人的感觉。他必须有活动,必须闹出一点动静来。他必须折腾,让自己处于操作之中。

女孩与男孩不同。女孩可以整天逛街,她们愿意在百货商店里来回穿梭。这是男孩所不能忍受的。男孩和男孩聚会是为了活动,女孩和女孩聚会是为了聊天。女孩和女孩在一起时,她们往往围成一个圆圈;男孩只接受肩并肩的交谈或面对面的对抗。

男孩需要活动,这是男孩身上的雄性激素在起作用。男孩身上的雄性激素让孩子总是无法安静下来,男孩总是不太适应强调秩序和纪律的学校制度,这导致男孩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女孩。

有些父母就是不明白:别人家里的女孩怎么那么安静?别人的女孩怎么那么好养?我家的孩子怎么那么捣乱?他为什么一定要把抽屉全部拉开?为什么一定要把柜子推倒?为什么必须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原因很简单,这就是雄性激素在起作用。男孩和女孩就是不一样。如果他不是这样,他就会被其他同伴嘲笑为“不像男人”。很少有男孩的父母炫耀说:“你那个孩子太坏了、太捣乱了,看我们家的宝宝多安静!”

男孩的雄性激素和女孩的雌性激素也会影响他们的房间的颜色和主题:

志强的房间是浅蓝色的基调。他的床被做成赛车的模型,墙上挂着篮球筐,还贴着一张姚明的宣传海报。照片是他参加中学生运动会4×100米接力赛时拍摄的,照片中的他朝气蓬勃。

姗姗的房间像小公主的卧室。浅粉色的窗帘,乳白色的小床,床上堆着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姗姗的照片是在学校表演话剧时拍摄的,照片里的小姑娘笑靥如花,温婉可爱。③

父母可以培育和影响孩子的性格,但优秀的父母只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以不同的方式养育男孩和女孩:

父母宜尊重男孩和女孩的性格上的差异,理解男孩的“好动”甚至“好斗”,欣赏女孩的“优雅” “灵巧”和“善良”。如果女孩有什么心事,她不愿意告诉父母,那么,父母可以找她谈话,他们也愿意跟父母谈话。在轻松随意的交谈过程中,女孩就把秘密说出来了。男孩则不同,如果男孩有什么心事,他不愿意说出来,父母最好不要勉强男孩说出他的心事。父母可以邀请他参与某项有挑战性的工作,邀请他到户外去跑步。在做事或运动的过程中,男孩就会把心事说出来。如果男孩有足够的活力,可以鼓励他参与某项有竞技性和挑战性的运动。柏拉图说:“男孩子是所有野兽中最难驯服的。”这是对的,男孩必须有男孩的样子。易卜生在《国民公敌》里说:“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孟子的理想更加刚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于男孩来说,这些标准都是值得追求的。如果男孩勇敢地向一切障碍、挫折或灾难说:“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优秀的父母会把男孩培养成为精力充沛、自强不息的绅士而把女孩培养成为优雅灵巧、厚德载物的淑女。

女孩的优雅灵巧、厚德载物虽不如男孩的精力充沛、自强不息显得更有力量,但是,优雅灵巧、厚德载物却可以以柔克刚并以此显示人的“高贵”和“神性”。

除了尊重男孩和女孩性格上的差异,父母最好理解并尊重男孩和女孩的智力上的差异。男孩往往动手能力、空间能力及方位感比较强,而女孩更擅长于语言和交际;女孩在二岁前后就“能说会道”“唧唧喳喳”,而男孩在三岁前后仍然“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听闻某某是“交际花”,但很少会有人听说某某是“交际男”。

就学习领域而言,男孩往往有较高的“数理智能”,富有“逻辑思维”;女孩的逻辑思维往往较差,她们更擅长于“语言智能”和“形象思维”。女孩比男孩更喜欢“照相”,可能与之相关。从中国的高考制度来看,女孩因擅长于“语言智能”而比男孩更容易获得进入大学的资格,因为高考的语文、外语、数学三大主科中,有两大学科(语文、外语)与“语言智能”相关。可以预料,如果高考政策不变,未来将有更多的女孩进入大学,而那些擅长于逻辑思维、操作技能的男生则更容易可怜巴巴地被高考淘汰。

做父母的人无法撼动整个高考制度,无法改变整个学校制度,但父母可以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智力优势,让孩子因自己的特长而建立自信。

父母可以让自己的女儿适当参与男孩的游戏,父母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具有某种男孩的活力、勇气的精神状态,因为善良与活力是所有人的基本要素。但是,总体而言,在具有一定的活力与勇气之后,女孩在另外的地方显示出她的优势,比如文静、温柔、宽容、善良、敏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等等。男人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争执和争斗;女人出现在哪里,她就成为那里的“维和部队”。

同样,父母也可以让自己的儿子适当参与女孩的活动,父母也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具有某种柔情、同情心和宽厚。但是,男孩在具有一定的善良和爱心之后,他将在另外的地方显示出它的性别优势,比如精力充盈、意志发达、喜气洋洋、激情澎湃、势不可挡、豪侠仗义、浑身是胆、不知疲倦、不愿意停止与妥协的生命狂欢状态。体育界尽管有女篮、女子足球,但总体而言,篮球、足球是男人的运动。女子足球尚可以理解,但如果让女子参与橄榄球的冲撞与征战,就比较可怕。

男人可以在某个时候显示女性的温顺,女人也可以在某个时候显示男人的豪情,现代人也许会在某个时候追求“中性”的审美标准,但是,无论审美标准如何进化和转换,宇宙早就为整个动物界和人类做好了既对立又和谐的安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三、“扬长”比“补短”更重要:

发挥孩子的“智力优势”

按照多元智能的思路,高考制度应该让不同智能的学生进入不同的专业,而不仅仅以“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来确定大学入学的资格。

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在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没有变革之前,可以采取妥协的办法,走中间道路:充分发挥孩子的“智力特长”或“智力优势”,让孩子以自己的特长、优势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原本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部分。只有那些有特长、有优势项目的人,才有可能凭借自己的特长、优势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绝大多数人才都是“特长生”,而不是所谓的全面发展。

“长善救失”或“扬长补短”是有意义的,但是,“长善”比“救失”更重要,“扬长”比“补短”更重要。不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长项而长时间郁郁寡欢地补救自己的短处。特长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和“优势”,以自己的特长发展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用“书山有路勤为径”来鼓励孩子,但不要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恐吓孩子。勤奋是必要的,但不必过于刻苦。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勤奋;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刻苦。英国经济学家兰斯博格给他的孩子提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在你没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争得过人家?”④这是做父母的人留给子女的最好的建议之一。

孩子的特长不仅不是成长的障碍,反而是成长的基本秘密。家长和老师需考虑的教育思路是:如果孩子已经显示出自己的特长,那么,家长和老师应尊重和爱护孩子的特长,在尊重和爱护前提下引导他顺便学习其他的科目。如果孩子尚未显示出自己的特长,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发展多方面兴趣,通过多方面兴趣逐步聚拢、聚焦,从多方面兴趣中选择一项或几项兴趣,作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特长?

第一,人的成长需要有成就感。成就感赢得他人的赏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获得他人的赏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成就感,孩子就会厌学、逃学、辍学。

第二,人只有通过自己的特长才能带动全面发展。没有特长的发展只是平均发展,不是全面发展。任何存在都显示为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没有中心的存在是虚假的存在。

第三,人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特长才能拥有成家立业的力量,孩子的特长将成为孩子将来的专业。即使不能成为他的专业和职业,他的特长也会成为他的业余爱好。有特长并由此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既没有特长又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的人,是不幸的。

注释:

① 参见约翰•格雷著,张雪兰译:《孩子来自天堂》,京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② 参见池莉著:《来吧,孩子》,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7页、107―110页、111―113页。

③ 参见安君杨著:《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④ 转引自薛兆丰:《教育是选拔人还是培养人》,《南方都市报》2004年3月10日,第3版。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