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资源互补看中阿经贸合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资源互补看中阿经贸合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经济贸易合作的本质上来看,是双方在优势资源互补的基础上的互利互惠行为,中阿经贸合作也不例外。故此,本文通过分析中阿经贸发展的历程,总结中阿产业、人力、资金等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进一步促进中阿经贸合作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阿经贸合作;产业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

从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到1990年中国与沙特建交以来,历经中阿双方政府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双方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阶段,不论是双边贸易,还是在共同投资,或者在劳务合作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自从“9.11事件”之后,阿拉伯国家大量的石油美元开始撤离美国市场,并将市场领域的旺盛需求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安全的投资场所,中阿经贸合作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本文通过分析中阿经贸发展的历程,总结了中阿产业、人力、资金等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阿经贸合作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一、中阿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发以前(1956-1977),中阿双方的经贸合作以中国的出口为主,此时规模还比较小,在合作的品种上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原料、初级产品的贸易为主;改革开发以前,劳务输出还未出现在中阿经贸合作领域;资本流动也还未成为中阿经贸合作的议题。总体来说,在这一时期,中阿经贸合作还是居于政治之下,受政治影响。当政治上认为双方是伙伴和朋友的时候,经贸合作就可以得到发展,双方都愿意进行平等互利互惠的经贸往来;当政治上认为双方关系疏远或者成为敌人的时候,经贸活动就会陷入低谷。

改革开放以后(1978-2001),中阿双方的经贸合作的表现为:阿拉伯国家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寄托通过中阿贸易中获取实际利益;而中国则努力通过双边的贸易合作,获得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当时的中国已经是能源净进口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有很大的依懒性,而阿拉伯国家是这些能源的主要产地。这一阶段中阿经贸合作的商品种类比较简单: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服装、茶叶等轻工商品,同时劳务输出逐渐引入到中阿经贸领域;阿拉伯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能源产品。此外中阿双方的资本投资也有了初步的进展,2000年,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累计投资约为1.03亿美元,而阿拉伯国家在中国的累计投资达到为2亿美元。

“9·11”事件后(2001-2012),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关系表现得有些疏远,故而开始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从而必然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阿拉伯国家不仅仅向中国出口石油等能源产品,同时引导中国资本进入阿拉伯国家,推进了中国石油企业从阿拉伯国家购买石油资产的进程。比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亨特石油公司在 2007 年已经开始进行谈判,协商中海油购买亨特公司在也门液化气工程项目内的股份。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资本也开始进入中国。比如2006年科威特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签定了在广东建立炼油厂的协议。在这一阶段,中阿双边的资金投资在不断的发展,2008年,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累计投资达到26.5亿美元,而阿拉伯国家在中国的累计投资约为1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约旦、苏丹、突尼斯、也门投资参与了资源开发、家电等项目,效益良好;突尼斯在华投资参与的中阿化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厂,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二、中阿经贸合作的资源现状

(一)产业资源

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海湾地区6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发现的石油储量到世界总储量的2/5,其中沙特阿拉伯的产量和储量的排名都是世界第一,而且增产的潜力巨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国日益扩大的石油生产和消费的缺口。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每年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原油总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到2009年已经超过进口总量的1/2,可以看到,中国对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以石油、天然气及相关的化工生产为主,造成阿拉伯国家的机器制造业、轻工业相对比较薄弱,农业因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在经济占比重也比较小,而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薄弱产业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完全可以全方位地提供满足阿拉伯各国生产生活所需的几乎所有商品。

因此,从产业资源的角度上看,中阿双边存在合作的基础,充分利用双边产业资源的互补性,发挥双边的资源优势才是明智之举。

(二)人力资源

阿拉伯国家由于人口基数比较小,劳动力参与率也比较低,造成了阿拉伯国家的劳动力严重缺乏。从1970年以来,阿拉伯国家的生产就依赖于大量的国外劳动力。

中国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随着农村人口的刚性增长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其中30%以上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此外,中国的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的宁夏人口36%为穆斯林,在阿拉伯国家中有“中国的穆斯林省”之称,与阿拉伯穆斯林的传统习俗有诸多共同之处。区内拥有专门培养阿拉伯语的学校,并已培养出大批的阿拉伯语人才,这些都将有利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国际劳务合作。

(三)资金资源

阿拉伯国家依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量,资金非常雄厚,可用于投资的石油美元异常充裕,同时阿拉伯国家也看到了中国多年来良好的发展历程,投资中国是明智之举。

而中国的高速发展引发的资金缺口比较大,各种工程和项目亟待建设,投资空间非常大。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美金,以互补性强的产品开拓阿拉伯市场。到目前为止,中国吸收阿拉伯国家资金的规模不是很大,只能说处在一个起始阶段,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将会带来显著的效果。

总之,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阿拉伯国家有大量待投资金。只要双方加强合作,双边投资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三、中阿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目前中国政局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此同时,阿拉伯国家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鉴于中阿之间业已存在的良好合作基础和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共同愿望,进一步挖掘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利使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在优势资源互补的基础上推进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本文基于中阿双边的资源现状分析,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和建议。

1、充分利用产业资源的优势,拓展经贸合作领域

在能源、化工、机械、服装、劳务、工程承包、公路建设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的产业优势,积极拓展诸如资本流动(投资融资)、人力资源培训、农业、沙漠治理、海洋生物、气候监测、食品、房地产、旅游、高速铁路、民航、海运、造船等初涉或未涉及的领域,以中国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和先进技术为依托,与阿拉伯国家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提升中阿经贸合作。

2、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扩大剩余劳动力输出

中国的剩余劳动力丰富,而阿拉伯大多数国家的技术型劳工较缺乏,中国扩大对阿拉伯国家的劳务出口,既可以获得外汇收入,又可以解决中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对阿拉伯国家的劳务输出主要来源于浙江、江苏等省,而且以低技术含量的建筑工人为主,在阿拉伯国家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的弱。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语言训练等,提高外出劳务人员的就业适应性。

3、充分利用资金资源的互补性,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

中阿双边资金投资方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阿拉伯国家投资发展、承建项目等;在引资方面,应继续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引导阿拉伯国家的企业来中国投资。同时,应该加强中阿银行金融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银行界积极的在对方国家开展业务,对推动中阿经贸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阿经贸合作要以产业合作为主, 按照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中阿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有勇.现代中阿经贸合作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9):54.

[2]张宁湘,许丹松.九十年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现状及前景[J].西亚非洲,

1997(4):62.

[3]朱志群.中国对中东的能源外交与策略[J].国际观察,2008(4):61.

[4]阿曼.安沃尔.海湾国家与中国的能源外交[D].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论文,2007(6):6.

[5]顾正龙.中国在中东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项目基金:“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训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研究中心2012年度项目资助”, 课题名称:“共同投资”视角下中阿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ASC2012QN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