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常见误差分析的研究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常见误差分析的研究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汞柱式血压计的计量管理、测压前的筛查方法和血压测量时的常见技术、态度素质以及受测者生理、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得出血压计的规范使用和养护、操作人员的血压测量技术水平和态度素质等是发生血压测量误差的主要方面。较为客观、实用、正确而前沿的血压测量方法,能够为规范血压测量人员的操作方法和提高其技术水平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汞柱式血压计;血压测量;误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142-03

可靠而实用的血压测量技术能够提供准确无误的血压测量值,有利于对受测者健康的评判和疾病的诊治。有研究认为汞柱式血压计与其他类型血压计比较,其准确度高、性能稳定、价格便宜且维修方便,是临床血压诊疗过程中最常用、最普遍的检测器具。但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血压测量常出现误差,现将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常见误差分析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一、汞柱式血压计的计量管理误差

根据汞柱式血压计的工作原理,其组成部件也会对血压测量值构成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最大误差值≤2mmHg。

1.分度不均匀引起的示值误差。打开血压计汞槽开关,往往可见汞柱零点刻度合格,却忽略刻度及示值管内径不均匀造成的示值误差。

2.漏气引起的示值误差。主要表现为进气阀和出气阀中零部件的磨损、橡胶管老化、气门口积灰以及气阀与橡胶球连接不严等引起的漏气。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可见到不能平稳地控制汞柱升降而出现示值误差。

3.汞柱不在零点刻度引起的示值误差。汞槽内的汞量不足或过多和汞柱管与基座汞槽不垂直(>90°或

4.灵敏度降低引起的示值误差。检测无袖带时,加压使汞柱升至37.33kpa后再快速下降至29.326-31.997kpa之间的任一处,即刻关闭气阀,汞柱波动不小于0.267kpa,否则测量示值正误差加大。

汞柱式血压计因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频率高、使用部门广、操作者众且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以及血压计的工作介质汞易受环境温度影响,所以医院相关部门应建立血压计的使用与保养等工作制度。一般应保证每年校核一次,以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二、汞柱式血压计测压前的筛查误差

1.汞柱式血压计的用前检查。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时,首先将血压计置于稳妥处打开查看盒盖是否与基座呈900垂直,再查看汞柱是否在零点刻度位置,同时检测其灵敏度;其次查看血压计各部件衔接是否紧密。有研究显示血压计各衔接部漏气,血压值会偏高;汞量不足血压值会偏低。示值管向前倾斜(90°)则示值出现正误差。以上几方面检测如发现问题,都应及时将血压计送检,进行校验,以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2.袖带及其气囊大小的选择。有研究证实血压的测量值与袖带及袖带内气囊大小的相关性较大。大多数研究认为测量肱动脉的成人标准袖带中气袋长为臂围的80%,宽为臂围的40%,长与宽之比为2:1,气袋约宽12-13cm,长约24-28cm;一般袖带大小以(12-16)cm×(22-30)cm为宜。同时有研究指出儿童臂围50cm者,用常规宽度的袖带测量,血压值偏高。所以,测量血压时应配备几种规格如8-16cm宽的国产袖带及大于16cm宽的可调式进口袖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特殊胖瘦者应先测量臂围,再选择合适的袖带,尽量使误差值控制在0.267kpa范围内。

3.听诊器胸件的选择。临床一般使用短管、膜性听头,耳件能向前调节角度的高质量听诊器。有研究认为钟形听头对柯氏音的低频音听诊更清楚,能正确决定舒张压,必要时用钟形听头测量血压效果更好。

三、测量者常见的技术和态度素质误差

1.血压计放置位置。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原理是通过气体的传导来实现的。有研究显示血压测量时血压计上下移动50cm对气体的传导影响是极小的。以往要求肱动脉、右心房和血压计汞柱零点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是没有必要的。张贵清等研究也证实了血压计零点不同位置测量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血压测量时血压计只须平稳垂直放置即可。

2.受测者上臂肱动脉的位置。有研究认为血压测量时上臂位置低于右心房水平,测得血压值将偏高,反之则偏低。这种差异相差可达10mmHg以上,每高于或低于心脏水平5cm,血压相差2mmHg。因此,经研究证实坐位时上臂应齐右心房;仰卧位时上臂平腋中线。

3.袖带缠绕的位置及松紧度。多数研究认为上肢肱动脉血压测量时,袖带内空气驱尽后应平整的缠绕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横纹2-3cm,同时气袋中部应置于肱动脉上。袖带缠绕的松紧度,普遍认为应以能插入1-2指为度。

4.听诊器胸件放置的位置。血压测量时,听诊器的胸件应放于肱动脉搏动处,轻压固定,不可塞人袖带下,且固定的压力不可过大,以免测量值偏低。张贵清、郭新胜等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但郭新胜等研究指出在高血压3级组,袖带内外对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该组患者年龄大,存在明显的动脉硬化有关。

5.受测者上臂着衣厚度。临床工作中在寒冷季节或为生活不能自理者测量血压时,将袖带直接缠于上臂内衣衣袖外的现象较多见。有研究指出着衣测量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标准方法测得的血压值。龚茵等研究指出听诊器胸件置于单层棉毛内衣厚度≤2mm的衣袖外与衣袖内比较血压测量值无差异,符合被测对象的实际需要,同时临床操作者省时而节力,还能借受测者内衣袖起到一定的隔离保护作用。

6.充气放气过程的速度。

(1)充气的速度。血压测量时气袋充气速度应平稳快速而均匀,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后再升高20-30mmHg为宜。若充气过高会造成收缩压偏高,反之,则偏低。若充气的速度过快,则难以确定搏动音消失后的汞柱高度。充气过慢则导致肢体麻木不适甚至舒张压升高。

(2)放气的速度。严兴贵等认为血压测量时,袖带内的气压下降速度最好保持在每心动周期下降1-2mmHg。过快可导致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升高而引起误诊。

7.测量的次数。美国心脏学会(AHA)新建议等研究指出血压测量一般定时测量2次,间隔1-2min。如果测量值相差

8.收缩压、舒张压示值的确定。在血压测量过程中,采用柯氏音法可分为5介时相。当听到第一声搏动音(第1期)时为SBP,当搏动音变低沉(第4期)或搏动音消失(第5期)时为DBP。第4期与第5期的压力差值很小,通常为2mmHg。WHO规定舒张压应以搏动音消失为准。在实际工作中,因声音消失难以精确判定,而最后听到的声音易于判断,常以最后一个搏动音作为DBP。临床上,一些儿童、孕妇、高心输出量等患者,在音调变弱后很下方甚至接近零点刻度,还能听到动脉搏动音,此时其变调音被认定为DBP,但应同时记录两个时相的压力值,中间以连接符号相隔。另外,在老年人和高血压等患者中,常出现柯氏音在第2期或第3期听不见的现象,临床常将这段静息期称为听诊间歇。

9.操作者态度素质。

(1)操作者认知不足。有调查显示经过正规训练的护士在岗位工作中对血压测量技能及其知识掌握情况也下降到合格率仅为70.37%,更何况未能得到严格规范训练的一些社会保健人员和测血压志愿者。他们当中有的在测血压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有的对遇到的问题认识不够,或发现后不提出来,或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只为应付工作任务而忽略测血压的规范要求,结果出现血压测量工作中的误测误判现象。

(2)对操作者的体检和培训。除了临床医护人员,在社会医疗保健中包括受测者本人及其家属等都在进行血压测量工作。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尚无法知晓。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和专业培训。将其中试听无障碍的临床医护人员、社会保健工作者、外行志愿者进行系统的血压测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3)做好受测者操作前准备工作。血压测量前,对受试者做适当的询问、解释与安慰工作,对照规范要求,做简单必要的准备工作,以排除受测者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如膀胱充盈、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根据相关研究建议受试者在测压前15分钟要求未吸烟、喝茶及咖啡,排空膀胱,在室温下休息5-10min,情绪应处于平稳状态,肌肉应尽量放松。如情绪异常激动、吸烟、喝热饮、运动后应安静休息30min再测量血压。

四、受测者生理、心理因素误差

1.受测者生理因素。

(1)肌体自身规律性因素。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血压值出现逐渐增高的趋势。随着昼夜节律的变化,血压也随之发生改变,清晨较低,而傍晚较高。有研究认为每日上午6:00-10:00和下午16:00-18:00各有一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夜间睡眠时最低。

(2)。经研究证实的高低变化、卧位角度变化均对血压测量值产生影响。戴文娣等研究结果显示坐位较仰卧位的舒张压高约5mmHg,仰卧较直立位的收缩压高6mmHg。刘晓敏等研究认为左上肢肱动脉血压值从平卧位到右侧30°、90°卧位呈逐步下降趋势,且三种测量值比较差异显著。裴亚萍等研究认为从左侧卧位到平卧位到右侧卧位,血压测量值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平卧位与右侧卧位比较相差较大,收缩压降低14.47mmHg,舒张压降低12.13mmHg。因此,临床工作中血压监测时应注意变化对血压值的影响,特别是血压在临界状态下的卧床患者。

(3)左右上肢之间及上下肢之间血压的差异。因肌体左右肱动脉血管来源分支不同,一般右侧上肢血压值高于左侧。有研究显示,20%的人双上臂血压差别超过10mmHg,右上肢血压平均增高6.3/5.1mmHg,而卧位测量血压时,右上肢血压平均增高4.9/3.7mmHg。临床工作中一般选择右上肢测量血压,需严密监测血压者,则应固定一侧上肢为佳。同样因上下肢血管来源分支不同,血压差值也较大。有研究显示,一般同侧下肢胭动脉压比上’肢肱动脉压高20-40mmHg。又有研究显示下肢踝部动脉血压值更接近上肢肱动脉血压值,两者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仅分别相差10/10mmHg、9/8mmHg。因此,推荐无法上肢测血压的患者改为测量下肢踝部动脉血压。但应标注测量部位并注意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其对舒张压影响较大。

(4)其他生理因素。如性别因素,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一般低于男性。吸烟、饮食、运动等都会使血压升高。

2.心理因素。兴奋、焦虑、恐惧等情绪因素均可使血压升高。有研究认为约15%-20%的1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白衣效应”。即医护人员所测量的诊室血压>140/90mmHg,而非医护人员非诊室情境下血压

五、环境因素误差

有研究指出一定角度的光线会使汞柱的凸液面出现阴影或虚影,在血压示值读数时应注意甄别,防止误读血压值。另外,置于寒冷环境中的末梢血管收缩,则血压略有上升;相反,在高温环境下,末梢血管扩张,则血压略有下降。

总之,一般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都是指上肢肱动脉血压测量。血压测量的人员应是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具备汞柱式血压计的一般计量管理知识,熟练学会汞柱式血压计的用前筛查方法和测量技术步骤,明确受测者身心等因素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同时知晓当前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有关血压方面的普及性知识。才能保证在临床工作中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减少因技术误差而带来的诊断、治疗失误。

[李红林: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