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接轨与接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接轨与接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中国与海外连接枢纽的弹丸之地香港,最近由于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 2008)而备受关注。继“上海当代”之后,ART HK是否能实现中国与海外艺术市场的接轨?是否能再次改变了中国当下的艺博会格局?参展商、同行又如何评价首届ART HK?本期会客室力邀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参展商纽约麦克斯朗画廊(MAX LANG)亚洲代表KoKo/李晓昀、资深艺术市场分析专家赵力齐聚本刊会议室,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的同时,也以此为契机,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艺术市场与海外艺术市场的差异、欧美顶级画廊签约中国头牌艺术家以及欧美藏家抛售中国当代艺术等近期业界关注的话题。

ART HK:组织无可挑剔,

销售尚待挖掘

赵力:ART HK还是由西方人来主导的,除了他们看好亚洲市场,或者带西方艺术品进入亚洲市场这样的目的外,ART HK的目的是什么,还有ART HK与美国的艺博会有什么不同,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

董梦阳:美国的艺博会更像是市场中的一个常态。而亚洲出现的艺博会,目前则是希望通过艺博会的轰动效应,以带动当地产业的集结。我感觉ART HK在场面、效果上远不如上海当代。

李晓昀:作为第一届,拿它和美国成型的艺博会做比较,还为时尚早。ART HK在规模上的确不如上海当代, 但从我自己的感受和听到的消息看,ART HK的第一届做的还没有让人失望。据我的同行说,ART HK在服务、组织等方面要比北京的艺博会好很多。这可能与香港本身整个社会基础和整体素质有关。比如,对于外国展商而言,在参展的整个环节上,几乎没有语言障碍。

如果单从销售上来看,它和美国艺博会最大的区别就是西方的顶级艺术品在这里难以找到买家。据我所知,全场卖出的西方名家就只有劳森伯格的一张小幅作品。我们画廊从销售上来讲,也非常让人失望。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内部问题,如携带的展品对市场的针对性不够等。我们带来的大多是西方的名家作品。此外,亚洲人对西方艺术家的认知度不够也是不利交易的重要因素。

赵力:欧美参展商带去的或许是当代大师的作品而不是现代大师的作品,现代艺术大师在香港应该有一定的知名度的。

李晓昀:都有。但亚洲人对西方艺术家的认知度有很大的局限性。安迪・沃霍在亚洲的知名度非常高,我们展位的一件安迪・沃霍的汤罐作品,价值九十万美金,吸引了很多人。但是,安迪・沃霍边上的巴斯奎特的作品却少有人问津,尽管我们的这件作品可能是全场最贵的,售价高达七百万美金。

董梦阳:最贵的好像是一张培根的作品,售价要1亿多港币的。观众和买家好像还是以中国人多,北京去的飞机上碰到了不少熟人。该去的都去了。

李晓昀:开幕当天,有很多中国买家和业内人士都去了,也有不少西方人。我们的买家都是在亚洲工作和生活的西方人。

董梦阳:李晓昀的画廊代表了美国的参展商,他们就是想把西方艺术品卖给亚洲人,跟参加上海当代的美国画廊的目的应该是一样的。

李晓昀:最终的目的肯定还是要把西方的艺术品销到亚洲来。但我们也知道,目前亚洲的市场正处于培养阶段。但是,现实的状况还是比我们老板想像的要差得多。老板本来想至少能卖掉一两件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或者能卖出一些国际型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但都没有卖掉。

在这背后,是由中国艺术圈和西方艺术圈的差异形成的尴尬。以严培明为例,我们带来了一件严培明的精品,标价120万美金。因为这件作品是从老板的私人收藏里拿出来的,很久没有进入过市场,给它定价的最重要的参数就是最近的拍卖数据,他最近的拍卖价是180万美金。但亚洲的买家都觉得高,说我们这完全是拍卖市场的价位。因为在国人心目中,拍卖价格一有水分,二不真实。而西方对拍卖市场的数据却是非常尊重和信任的。

赵力:大陆的藏家心里价位肯定是对折,60万美元会觉得合理的。

李晓昀:我认识的国内藏家都问过价钱。不少拍卖行也问过。不过,他们的心理价位是350多万人民币。这里面也存在亚洲和中国藏家对严培明的认知度的问题。严培明是一个国际型艺术家,他在国际艺术圈中的地位远高于其在国内的地位。这是我们进入亚洲的艺博会,直接碰到的尴尬局面。我们带的展品中,有其他类似情况的艺术家如张洹、郑国谷。

赵力:香港目前这样的情况,美国的画廊还是会去的。

董梦阳:为了未来的市场潜力,他们会肯定会坚持两三年,之后就很难说了。

李晓昀:我听到的呼声还是要来。大家都认为香港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至少从第一届的组织、宣传上,是没有大毛病可挑剔的。像我们这样销售不理想的画廊,都觉得还是可以去调整的。

当然,这和展会的主导者来自英语系国家也有关系。但这不仅是语言上的问题,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国际化的服务标准。

董梦阳:亚洲的画廊销售得不错,应该明年还会去的。

李晓昀:来了不少。听说销售的不错。但多是价位适中,在亚洲有好的认知度的艺术家的作品。

今年,ART HK在时间上与纽约的春拍冲突了。参展之前,就已经料到不会有大藏家露面,因为大家都在关注纽约,钱也在往纽约流。同时,ART HK对外宣传也在扬长避短,说是展览是针对年轻的藏家和版画收藏群体,言下之意就是价位不会高的作品。因为香港本身并没有大的藏家群,尤其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更少。所以其宣传的重点,一是免税,二是离东南亚、日韩等地方很近,能很容易把亚洲区域的藏家吸引到香港来。

董梦阳:今年ART HK没有和香港的拍卖放在同期,明年将跟香港本土的拍卖时间一模一样。

顶级画廊接盘,稳定一线市场

董梦阳:现在,很多国际大牌画廊如佩斯等都在和中国的头牌艺术家签约。艺术家与它们签约后,价格远远高于之前的价格,而且签约后国内买家就基本上很难再买到他们的作品了。

李晓昀:现在中国艺术市场这么火,西方人肯定关注。但是,西方画廊签约中国头牌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多么短的时间,价格上涨了多么大的幅度。因为他们也知道,中国艺术品在价格尤其是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有水分。他们看中的是中国艺术家的实力和可发展空间。同时,他们也看好所签约的中国艺术家有国际市场。

不是所有国内市场好的艺术家都有国际市场的。我为这几位“天价”艺术家感到庆幸,他们价格上涨如此快,价格可能会像泡沫一样崩盘,但一旦被这些好的画廊签约接盘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了自己的地位。说起“天价”, 其实我们的最好的艺术家的价格和西方同等地位的艺术家比,价格还差着远着呢!

赵力:中国艺术家的例子极端了一点,毕竟中国艺术市场还没有跟国际完全接轨。或许你应该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李晓昀:现在美国画廊的很多艺术家都来自欧洲。美国画廊看好他们的发展潜力,就把他们签到美国来做,美国的主流画廊大多是属于摘果子类型。我之前工作过的画廊有三分之一的艺术家都是欧洲的,欧美之间的合作渠道非常畅通。美国画廊以前也签约过很多日本的艺术家,如Robert Miller画廊早在十几年前就了草间弥生。美国画廊签约他国优秀艺术家是他们长期以来的一种营业模式,但对首次接触到这种模式的中国人而言,可能感觉很新鲜。而我觉得这只是他们一贯的营业模式的一种延续。

李晓昀:我觉得不仅是看好他们的升值空间。同时,艺术家的艺术理念也应该国际化。张洹就是很好的例子。张洹被纽约亚洲艺术中心看中之后,佩斯画廊签他之前,我们曾给他做过个展。但是,张洹至今都不是一个太受国内和亚洲藏家欢迎的艺术家。我认为他自己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都是在西方完成的,所以他的理念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欧美画廊不仅看到了他的升值潜力同时也是真的欣赏他的艺术理念。这就像一个等式,A+B+C等等各种因素都要到位才可以。

欧美藏家抛售,尚未危及市场

赵力:现在存在这么一个情况。欧美的一些收藏家拿着藏品的图片等资料来中国寻找买家,他们也是按照拍卖价格标价,并留给国内买家砍价的余地。如果找不到买家,他们则直接送到拍卖行。于是,很多人开始疑惑,一方面欧美画廊签约中国艺术家,另一方面欧美藏家却在抛售。

艺术家在和欧美画廊签约后,国内藏家再去买他们的新作时,他们就说,现在不是不卖,而是已经与海外画廊签约,价格必须是签约的价格,而签约的价钱有的要高于拍卖的价格。但另一方面,国内买家又看到欧美藏家抛售的作品价格低,好似有利可图。但是他们的抛售行为,的确让国内买家发慌了,有点儿想买又不敢买的尴尬。

董梦阳:现在市场的情况很复杂,真有点说不清楚,香港佳士得马上又要拍卖了,又有很多作品进入了拍卖场,现在很多中国艺术家一碰到拍卖季就头晕。国外的成熟画廊,在这个时间签约这些一线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难道没有考虑风险,可能还有一个大概的应对策略吧。

李晓昀:国外画廊签约中国的头牌艺术家,有一定的风险性,他们很多人实际上并不清楚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包括刚才您说的西方人开始抛售,也是最近才出现的情况。西方人在抛售,而且是按拍卖价格来卖。我认为这种现象对于签约中国艺术家的国外画廊会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影响不会太大。这种现象所影响到的无非是一些倒买倒卖、做短线或者有投机倾向的藏家和画廊。而对于国外的一线画廊,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大,很多专业藏家什么都不认,就只追随他们信任的画廊。这也是国外画廊为什么相对规范的原因。比如,同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直接从他的工作室卖出去,远远没有从画廊卖出去保值。因为在国外,艺术品会在某种特殊的原因下需要被重新评估和鉴定的, 如再销售、拍卖、捐赠、遗产清算、避税等等。而专业的鉴定评估人和机构都是看作品被哪家画廊过,从哪个画廊卖出来的及作品有哪个画廊的标签、收据。如果作品直接从艺术家工作室卖出去,就存在很大的风险:真假和价格无法确定。

西方就是通过这么一个循环系统来保护画廊和艺术家的利益。同时也杜绝了艺术家直接卖作品。当然现在西方也存在艺术家直接卖作品的情况,但他们都会告知画廊,并且给画廊10-15%的提成,而画廊则为作品提供收据、证书和标签等相应手续。

你刚才说的欧美藏家私下来中国抛售的现象只会影响到西方一些想趁市场好赶紧捞一把的小画廊和投机艺术品商人。因为他们的藏家可能跟你刚才提到的来中国抛售艺术品的藏家是同一类人。但是资深画廊的藏家永远是跟着画廊的,他们不会去别地买比画廊价格便宜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将来可能不被认可。

我们经常接到拍卖行或者鉴定公司打来的电话,询问他们收到的作品是不是从我们这里卖出去的, 以前卖的多少钱, 目前的价格应该是多少?画廊在质量和价格保障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赵力:我觉得国际大画廊中国顶级艺术家后,会有不少画廊跟风的。

李晓昀:我们画廊和中国艺术家有合作,没有过。

董梦阳:欧美画廊要寻找中国艺术家合作肯定也是会采取摘果子的方式,其中资本会起很大作用。另外国际性的平台也对中国艺术家有吸引力,毕竟中国本土的画廊比较弱小,对艺术家发展的推动力比较弱。

赵力:比如从你们的角度,要进入亚洲市场或者有这样一种策略,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类型的艺术家呢?

李晓昀:我觉得首先要有一定国际认知度和一定拍卖记录的艺术家。但是商业价值只是参数之一,它的创作理念还是要有一定的学术性。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如果是纯商业的,在我的眼里是经不住考验的。就有点像流行歌曲,会被淘汰地很快。

赵力:如果你画廊的大藏家中有比你画廊先一步接触或者收藏某些艺术家的作品,而这些东西可能还是你们画廊没关注到的,或者你比他晚关注到的,会对画廊自己本身的销售有影响吗?

李晓昀:我觉得这又引申到另外一个话题。西方收藏群中到底有几个是真正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据我观察,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抱着投资或者投机的心态的。如果这类藏家会影响到画廊销售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些画廊的主要买家是这样一群人。

前段时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仕丹莱专场”。当时,我从很多艺术家那里就听到了不满,艺术家当时认为这是一位很严肃的藏家,没想到不到三年,他就抛售了所有的作品。由此,还导致他的收藏顾问身败名裂。

如果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是一个很严肃的藏家,那他的收藏只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界站住脚跟,起积极作用,由此还可能带来更多的西方藏家和购买资本。如果,他只是一个投资者或者投机分子,瞬间卷走很多好作品,短时间内再抛售掉,肯定会冲击到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