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破译校企合作办学密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破译校企合作办学密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流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学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各岗位个性化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认识不足,无论从政府、行业、企业,还是学校本身,对校企合作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观念都还要进一步加强。

1 企业方面

很多企业家对新事物理解不深,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大多数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愿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视为额外负担:而有的企业往往忙于业绩,没有时间和精力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

学校文化无法与企业文化接轨,学校管理性质与企业管理性质存在较大区别,同时,企业劳动强度大,学生不规范生产容易产生“废件”,出现“工学矛盾”。

2 学校方面

教师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实践能力不同,对教学的理解把握也不同,推进有一定难度。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与社会新技术与时俱进的教师寥寥无几。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新技术应用的更少,而这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

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籍管理、实习管理等问题将会增多,难度将会加大,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办法,也是学校面临的新的难题。

学校一般只有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汽车油漆与钣金四个专业方向,培养人才素质比较单一,难于适应企业个性化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过去的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就业为本”的理念和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有的职业学校依然延续陈旧落后普通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科技发展与企业职业提升的要求。

3 学生方面

有些学生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企业出于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不愿意让实习学生知道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此外,学生没有合同约束,这就形成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差别。

二、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

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一是培训企业员工技术更新;二是新进员工利用学校培训上岗;三是提升企业口碑;四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五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实践,使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获得全面提升。

校企合作利大于弊,校企双方应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开发、共图进步”的原则,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共同培养,加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 学校方面

建立企业、行业与学校结合的专家师资团队,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学校教师可以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技术、管理、理念阅历比较丰富,讲课结合实际实例比较生动,而且对学生定位,树立信心,目标,归属感等,为他们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

培养“双师型”教师,即既有从事教育工作理论水平能力,又有企业到企业的技师或工程师的实践技能。

以往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以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为主。如果用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单纯由学校及教师的评价难以体现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评价机制也必须改革,建立双重评价体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转变专业方向与岗位需求定位,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把企业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员工的基本素质与礼仪、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专业技能要求等纳入课程教育,并设置由企业考核模式。

在校企合作办学中,要求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实践或更新技术培训,汽车新技术日新月异,学校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知识、现代工具设备、师资等都跟不上企业需求。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跟企业保持紧密的技术交流探讨,找到校企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按企业岗位和需要针对性培养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2 企业方面

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职业能力最重要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企业以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3 找到校企契合点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学校以企业为后盾,让企业参与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对职业学校安置就业、解决生存、积聚力量大有好处。

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探索针对岗位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需要,强化自主培训功能。另外,学校教师培训交给企业,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师为企业提供理论培训。

4 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1)实施与企业集团化,联盟化办学

实施集团化、联盟化办学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道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加高效地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发展,如与企业签订联盟办学,确保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有企业参与进来。

(2)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

校企共同投入,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基地以企业为管理主体,将其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学生集中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教师到企业、园区实践,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

(3)生产车间进驻学校模式

职业学校引进企业进驻学校,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并负责产品的销售,学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环境、场地和设备,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选派人员管理基地生产经营,指导师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帮助学校建立生产与实训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生产要求,将生产与实训课程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安排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派教师到基地实践,输送优秀毕业生充实企业员工队伍,解决职业学校缺乏真实生产场地和师生真刀真枪参加生产的双重矛盾。

(4)企业冠名班模式

目前企业冠名班也成为校企合作中的一种创新的方式。企业冠名班的学生,入校第一年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年开始自愿申请参加校内各有关企业冠名班选拔,合格者进行一至两个学期的定向培养,第三年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5)产学研用一体模式

专业教师和学生与企业共同创立集科研、生产、应用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经济实体,利用经济杠杆把双方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师生共同参加合作企业的生产、设计、改造、研发等环节,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又可以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建立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用一体模式。

(6)建立以“就业顶岗实习”为主,辅以“订单培养”和双元制等多种模式的办学体制

所谓“订单班”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要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后,从选拔学生、课程设置、组织教学、考核上岗到师资建设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派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等为学生上课;企业的实验室、研究所也对学生开放,绝大部分毕业生到该企业就业,这种“订单式”教育,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培训期,也提前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校企合作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难以实现深度合作,学校、企业与行业属于不同主体,追求方向不一,中国教育理念制度相对比较落后,学校缺乏灵活性,培养的学生缺乏个性,素质偏低。政府在学校、企业、行业中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约束,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当地政府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如宁波市把校企合作作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的突破口,于2009年3月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提出要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及义务,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促进校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

只有政府出台相关制度,规定行业、企业、学校相关的权利与义务约束,如深圳市宝安区,有企业中的实习车间、企业车间开设课程表,企业有资格对社会人员培训考证等,并通过政府评定有资格招收实习学生的企业,招收实习学生并连续工作6个月,并签定合同的企业,政府按每人800元拨款给企业,作为培训实习耗材:并且加大企业口碑宣传,诚信等级评选淘汰等各种优惠制度,这就大大加大了企业的热情,提高了校企合作层次与方向。

校企合作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课程改革的大课题。校企合作是我们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伺去解决,做出更细致的管理方案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