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问题与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问题与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梳理了我国培育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已有进展,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分析,总结了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手段、促进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产业 增长极 问题 策略

一、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最新进展

(一)三大都市圈体育产业高速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环境条件和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根据“梯度推进”、“增长极”和“点—轴开发”等发展方案,我国东部省份形成三个体育产业资源的“集化区”,即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区带;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江—浙”三角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穗—深—珠”三角区。其中,“长江三角”地区因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间地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区位和体育背景优势;同时,这一地区也是当前中国体育资源最为丰富、体育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占据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并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力。这三个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体育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实现总收入579.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7.4%和67.4%;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4.0亿元,比2007年增长7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9%,比2007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地区,2010年浙江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717亿元,创造增加值为204亿元,比2009年增长23.8%,高于GDP现价增幅3.2个百分点。浙江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55.65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204亿元,发展迅速。

(二)中西部大城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在中西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正快速发展。城市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优势基础以及先进的体育设施,其集聚的大量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推动了地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长沙市拥有各类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数7685家,从业人员31245人;体育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为20.95亿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4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另据武汉市体育局及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武汉市体育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呈快速增长态势,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也逐步上升。2008年武汉市体育产业总收入116.96亿元,实现总增加值16.97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115.51亿元)的0.412%,占当年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987.73亿元)的0.85%左右;2009年武汉市体育产业总收入达到135.6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6%,实现总增加值19.07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2.4%,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620.86亿元)的0.413%。

(三)体育用品制造业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首先,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产值持续上升,2002至2008 年期间,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从工业总产值来看是逐年递增,从147.9亿元增加到691.8亿元;2005—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产值增速都在20%左右;据预测,2011—2013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253亿元、1479亿元、1744亿元。

其次,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底全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约为25000家,加之上游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和下游产品经销商,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共约4万多家。

第三,我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且出口也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幅度。其中运动服装、运动鞋占世界份额高达80%左右,世界几乎所有品牌在我国都有加工,是全球公认的体育用品生产大国。

第四,在福建晋江,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的体育企业占全市GDP的18%,拥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国家级体育品牌37个,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1/4左右,体育用品制造业已成为晋江市的支柱产业。

(四)体育产业基地示范效应凸显

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浙江富阳和山东乐陵等6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基地具有集聚性强、辐射效应显著、特色鲜明等特点,有利于弥补单个企业竞争力的若干不足,并释放出一种更为可靠和强大的企业集群优势。这种集群优势又可以转化为四个方面的竞争力:占据市场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提高本地产业的创新与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产业体系。所以,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既有利于形成产业基地内的体育产业集群,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又有利于发挥体育产业基地对于周边及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二、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产业模糊且发展滞后

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各领域增加值的构成为: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及销售占近80%,核心产业的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分别占7.06%、4.65%、1.82%,仅占年度体育产业增加值的一成左右,核心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其中体育用品业的产值占到了80%的份额,核心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从区域上看,2010年浙江全省创造增加值为204亿元,其中体育服务业、体育制造业、体育销售业和体育建筑业分别实现增加值为25.13亿元、142.38亿元、34.32亿元和2.15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体育产业总增加值的12%,体育制造业占70%。2010年厦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达18.28亿元,其中,体育及相关用品制造13.37亿元,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比重的73.14%,体育及相关用品的销售1.65亿元,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比重的9.03%,体育及相关服务业3.26亿元,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比重的17.83%。在西部地区,2008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收入达73.34亿元,增加值13.93亿元,体育产业占全市GDP的0.36%。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到全国,还是小到一个省、一个市,无论在东部沿海,还是西南内陆,相对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体育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的总体规模都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迟缓,未能成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带动力量,尚不能在区域体育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