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夹心派:人物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夹心派:人物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绘景、状物、写人、抒情……我们只取其中的精华。还不快到夹心派里夹上你最美的文字和心情。

人物

四岁时,弟弟拖着长长的鼻涕将家里的抽屉一个个拉开,又一个个合上,如此反复.自得其乐。

六岁时,弟弟和我一起去上学,比赛谁先跑到学校。我跑得飞快,以为将弟弟甩了很远,后来才得知,弟弟早已在中途折回,躺进被窝继续他的美梦去了。

九岁时,弟弟和我看《足球小子》,激动之余,便跑去踢球,结果很不幸,在一次带球中我踩到了球,摔倒后发现自己的胳膊无法动弹。弟弟看到我这个样子,吓得哇哇大哭,嘴里还大叫着:“妈妈啊!快来啊!哥哥不行了,妈妈啊!你快来啊!”

十三岁时,弟弟收到不明女孩送的礼物――一个咖啡杯。后被妈妈发现,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弟弟毅然将此杯扔掉,我阻止不及,生气地对他说:“不要可以给我嘛,浪费!”弟弟听后,又随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递给我:“拿去。”我顿时觉得颜面无存。

摘自 《蜕变》

风景

很多人说,冬天是一个很萧条的季节,那时候的花草树木和动物们都会整整休憩几个月,连人也整天昏昏沉沉。然而我不这样认为,你看,那玻璃窗上水晶一样的窗花,那么干净透明,折射出每一个人对于冬天不同的思考,这是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的快乐,只有心存童趣的人才能发现的快乐。学校教学楼墙上的爬山虎,是我见过的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那本该凋谢的叶子,在冬天依然挺拔青翠。冬天虽然寒冷但毕竟短暂,如果屈服,也就永远看不到春天了。

摘自[重庆南开中学初2008级(3)班]Yumiko《冬日小语》

杂谈

两年前,我踏入了这所中学的校门,从小学生过渡到中学生,在我看来这是很大一个跨度。

起初,我很庆幸进入这所重点中学,当然我首先要做的就是适应,适应的首要任务就是奔跑。

毫无疑问,这里的人都在奔跑,都应该奔跑。洗漱奔跑,吃饭奔跑,上课奔跑……每个人都风风火火,争先恐后。

那时候天空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生活中仿佛只有黑白二色。我不曾停下来欣赏校工精心栽培的花草,不曾留意工程师匠心独具的教学楼设计,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外表,奔跑的世界是忘我的,这便是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最高境界。

摘自【广西合浦县公馆镇中分校初二(4)班】吴玉福《奔跑》

记忆

中午下课铃响起的一刹那,所有的人都早已收拾好书本,以同样一个姿势挤出狭窄的教室门,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盼望已久的食堂。那个时候的我们,全然不顾自己所谓的美好形象,一个个像饿极了的狼,“凶猛”地围着打饭的阿姨,然后只听见:“1份……2份……5份……”

午自习之前的半小时休息时间,我总在操场上散步,一些男生也许由于先前的“百米冲刺”激发了体育细胞,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地打球。有时候,走累了,坐在那几棵在春天的时候开满紫色花,在夏天落满一地紫色花的树下看天,数到底有几朵云。耳边总是传来球与地面接触时清脆的响声。我是最喜欢这段时光的,这是一天中最舒服、最放松的时候。

摘自[四川省自贡市蜀光艺术中学初2007级(1)班]费文好《温暖的旅程》

独白

我渐渐陶醉于指尖在琴键上滑过时心中的惊喜,渐渐学会在旋律中掺杂文学的气息、花季的忧郁……我和我的朋友在纸上写上一串零星懵懂的文字,赋予它或轻快或浮躁的曲子,歇斯底里地吼出我们草样年华的快乐与苦闷。

在小雨淅沥的夜里,怀抱吉他肆意地用指尖扫过琴弦,竭力唱着,跳着,大笑着,最后潸然泪下。

我们唱自己的歌,走自己的路,像漫步的孩子,音乐一直陪伴着我们长途跋涉……

摘自【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三中学2003级(4)班】张蕊《旅程》

心情

海风成成,清凉静谧,令我不再局促。

释然,也许要等到一个特定的时间。命运赋予我们选择悲欢离合的过程,结局却是一起无法预知的悬案。于是一场耗尽心力的追逐,成了一曲挽歌,哀婉而凄迷。

那只代我们许愿寻天使的蜻蜓折翼了,那块独一无二的水晶心陨落在沸腾的人群,那朵生在心上的玫瑰,夭折在开放的前夜。就像你,带着令我心碎的微笑,消逝在,不可逆转的时光中……

摘自【山东省淄博市周林区实验中学】轻寒漠漠《碎蓝》

感悟

在读《夏至未至》的时候,我不断地想着一定要到那个叫做浅川的北方城市看看那里的香樟,看那些透过香樟密密的树叶而变得绿晃晃的阳光;看那里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整个城市:看绿色的香樟和白色的雪交融在一起的景象。而在我看完那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后,四维却在后记中很平静地说,浅川是他虚构的城市。我几乎要哭出来了。我那么向往着那座城市,那里空气中弥漫的香樟气息。

我想象着乘坐公车从那里樟树斑驳的影子下穿过,想起立夏第一次到浅川时也是坐在公车上,微笑地看着那里的香樟。恍然间觉得,我正站在香樟树下看着立夏、傅小司、陆之昂……看他们之间的故事,他们悲剧的宿命,然后流泪。

摘自《浅川的香樟》(请作者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