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乔故里在潜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人们读苏轼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很自然会想起三国二乔美女配英雄的美丽传说。二乔的父亲乔公,因天下大乱,失去妻子的他辞去朝中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有人以为乔公就是曾做汉朝太尉的乔玄,这是错误的。太尉乔玄死于汉灵帝光和6年(183年),是睢阳人,与乔公不是一个人。《三国志・周瑜传》载:“从攻皖,拔之。得桥公二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孙)策从容戏(周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后简化为“乔”,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怪不怪的。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第二,二乔的籍贯是庐江郡皖县。第三,二乔长得美,有倾国之色,堪称绝代佳丽。第四,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比孙策小一个月),因此,估计二乔的年龄不过20上下。第五,孙策、周瑜对能娶二乔为妻感到非常满意。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考证:皖城即今之安徽潜山县城,皖山又名潜山,县因山名,则可知乔公定居地在今潜山。宋黄庭坚诗:“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写潜山胜地把三祖山与二乔宅对咏,更具体说明与野人寨三祖山相距8公里东西相望的,现在所说的坐落在县城东北的乔公故址,在宋以前就已认定,无可怀疑。传说当时在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潜阳十景之一)。在乔公故宅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作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在一个夏日的清晨,笔者从潜山县城出发,东行三公里来到舒苑新村,出村后踏上那条杨柳依依的圩埂,穿插过阡陌纵横的田畴,便找到了乔公故址。这里现是梅城镇王湾村综合场的几间旧屋,屋前绿野平芜,能寻到故址痕迹的唯有那口遗在一隅的古井了。真得感谢潜山文物工作者,他们在枯井被掩埋多年之后,费尽周折,终于在1995年发掘修复,使千年古井重见天日,潜山县人民政府已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前小路芳草萋萋,少有人走,井四周已加设了护栏,透过护栏,细看那满面沧桑的井圈,依稀可认当年所刻字样“延康元年二月”(220年,为汉献帝末年,又为魏文帝黄初元年,距乔公来潜41年,二乔出嫁21年)。有诗赞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只今零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宋,黄庭坚《乔公故址》)
最近几年二乔故里也同许多历史名人故里一样,争者甚多,现在湖北嘉鱼和河南商丘都、湖南岳阳都以二乔故里自居,甚至连小乔墓现在也有好几处,包括安徽本地的庐江和南陵,遵循的逻辑是大多是“有墓地即故里”。
其实关于二乔墓之所在,方志记载中虽不及周瑜墓之多,但至少有三处:湖南岳阳二乔墓、安徽庐江和南陵两地的小乔墓。民间传说在周瑜故乡舒城、二乔故乡潜山也有二乔墓,但查阅两县县志,均未见文字记载。笔者在参阅湖南岳阳档案局资料时,发现在记载二乔墓时,提出了有关小乔生卒的与别地史料迥异的“殉情说”。据清《巴陵县志》载:周瑜镇守江陵、巴丘时,小乔相随。周瑜病卒巴丘,小乔悲痛万分,自尽于夫婿灵前,军帐兵士将其安葬在都督府后花园,即今岳阳楼东北面的市一中校园。孙策比周瑜早逝。相传大乔孤独一身,便随小妹来到巴丘,死后姊妹合墓,故称“二乔墓”。可见即使是作为二乔的墓地,其说法也可谓是扑朔迷离。另外我认为“故里”绝不应该指名人的旅居地或去世之所。如果这么说,那么名人故里之争更将硝烟四起,一发而不可收了。作为一个潜山人和一个文化爱好者,我认为经过潜山文史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辛苦努力和考证,证明了潜山才是唯一的二乔故里!
对于古代历史名人故里的认定,要有确切无误的信史实据。“故里”一词应具有特指性,即一个人出生的籍贯地,俗称“家乡、老家”,对于其他曾经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则有“第二故乡”之说。史料、实物以及众多诗词,均将二乔故里指向潜山,这是不争的事实。二乔故里之争,其实打的是文化招牌,拼的是经济利益,实质是各地在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而博弈。打造故里文化名片,本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个好点子。然而,把名人的“葬地”以及“行游之地”等都作为争夺“故里之名”的充分理由,我本人觉得从历史学和考证学来看,不够严谨。我国大部分旅游风景区都有一定的故事传说,历史资源越丰富,可说道的就越多,也越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有确定的传说,就去丰富它宣传它,没有也不必牵强附会,与其争论历史上的点点滴滴,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做好本地确凿的文化挖掘。二乔故里对于潜山来说,不仅仅是旅游资源或者是经济利益那么简单,它第一位带来的应是责任和义务――既然是二乔故里,那么遗址有多少,保护了多少,不要只是盯着它能带来多少经济好处,更要看清名人故里带来的首先是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其次才是经济上可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