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久考不衰”的开放、探索性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久考不衰”的开放、探索性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际上,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而探索性问题是指那些结论不明确、需要先探索出结论再加以说明的题目.但是,解前者时,往往要先探索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所满足的一般条件,再具体化,因此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而解后者时,往往要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如合情推理(即归纳、类比等)、“直接假设”等,先得出结论,因此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总之,这类问题立意于对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考查,答案开放,解法灵活,形式新颖,没有统一的解题模式;因此它可以考查和区分同学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于是它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已成为高考试卷中的一个新“亮点”.

常见的开放探索性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1) 探索结论的开放性问题;(2) 探索条件的开放性问题;(3) 探索规律(或策略)的探索性问题.

一、 结论开放的探索性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联想类比、特例归纳、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

例1 已知α,β是实数,给出下列四个论断:

(1) |α+β|=|α|+|β|;(2) |α-β|≤|α+β|;

(3) |α|>22,|β|>22;(4) |α+β|>5.

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为条件,其余的两个论断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

解析显然,(1)与(2)等价,它们的含义均为:α,β同号.而在此前提之下,由(3)必可推出(4),所以正确的命题有:(1)(3)(2)(4)和(2)(3)(1)(4).

点评解这类只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而命题的条件、结论及推理论证的过程均不确定的开放性试题时,应该回顾相近的题型、结论、方法,进行类比猜想,然后在给定的情境中,去假设,去尝试,去调整方法,去确定结果.

图1

例2 如图1,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找出一个过顶点A的平面,使该平面与该正方体的12条棱所成的12个角都相等: .(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平面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解析正方体的12条棱可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相互平行,所以只需考虑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相等的平面.

正方体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基本图形之一,不难知道,平面ACB1符合条件(与BA,BC,BB1所成的角相等),平面ACD1,平面AB1D1也都符合条件.

例3 若一个四面体各棱的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可能等于 .(只需写出一个可能的值)

解析由于四面体的棱长没有一一给出,于是首先需要探求和设计符合题意的几何图形,再“按图索骥”,得出结论.

本题只要求写出一个可能的值,所以我们可以尽量构造相对简单、易求体积的图形.如:使底面边长均为1,侧棱长均为2.不难算得此时体积为1112.

延伸我们来考虑所有符合题意的图形.

由于三角形的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组成该四面体四个面的四个三角形或者是一边长为1、另两边长均为2,或者是三边长全为1.

如果这些三角形中,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则将其作为底面,考虑该四面体的三条侧棱长,共四种情况:两条长为1,一条长为2;一条长为1,两条长为2;三条长全为2.不难知道只有最后一种情况可能.

如果这些三角形中,不存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则该四面体只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组对棱长为1,其余棱长为2;一条棱长为1,其余棱长为2.

综上,共3种情况.

图2

如图2所示,其体积分别为1112,1412,116.

点评解本题时,一方面,当然要最快地找到一个可能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能抓住条件中的影响结果确定性的动态因素,全面地考察问题的各个方面,则不仅可以训练思维的全面性,而且可以纵观全局,从整体上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 条件开放的探索性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时,常采用分析法,从结论和已知的条件入手,执果索因,导出所需的条件.

例4 在四棱锥PABCD中,四条侧棱长都相等,平面ABCD是梯形,AB∥CD,AB>CD.为保证顶点P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O在梯形ABCD的外部,梯形ABCD需满足条件 .(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

解析条件可以给我们以启示.由于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长都相等,所以顶点P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O到梯形ABCD四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于是梯形ABCD必须有外接圆(圆心是点O).显然,梯形ABCD必须为等腰梯形.

结论要求点O在梯形ABCD的外部,于是我们只需找出这个结论的一个充分条件.

图3

如图3,点B,C应该在外接圆O的直径AE(过点A)的同侧.不难发现当∠ACB>90°(等价于∠ADB>90°)时,可满足题意.

点评本题结论明确,需要寻找使得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例5 把下面这个不完整的命题补充完整,并使之成为真命题:若函数f(x)=3+log2x的图象与函数g(x)的图象关于 对称,则g(x)= . (填上你认为可以成为真命题的一种情形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答案 若函数f(x)=3+log2x的图象与函数g(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则g(x)=-3-log2x;

若函数f(x)=3+log2x的图象与函数g(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g(x)=3+log2(-x);

若函数f(x)=3+log2x的图象与函数g(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g(x)=-3-log2(-x);

若函数f(x)=3+log2x的图象与函数g(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g(x)=2x-3.

当然,还有更复杂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这里不一而足.

点评若把条件开放型问题和结论开放型问题统称为一维开放型问题,则兼有这两个类型特点的问题,即条件与结论同时开放型问题可称为二维开放型问题.求解这类题目时,有着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注意要驾轻就熟,避繁就简,回答自己最熟悉的情形,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与速度.

例6 已知函数f(x)=log12(x+1),当点P(x0,y0)在y=f(x)的图象上移动时,点Qx0-t+12,y0

(t∈R)在函数y=g(x)的图象上移动.

(1) 求函数g(x)的解析式;

(2) 当t>0时,试探求一个函数h(x),使得f(x)+g(x)+h(x)在限定定义域为[0,1)时有最小值而没有最大值.

解 (1) 设Q(x,y)在y=g(x)的图象上,

则x=x0-t+12,y=y0,即x0=2x+t-1,y0=y.

而P(x0,y0)在y=f(x)的图象上,所以y0=log12(x0+1).

将上式代入,得y=g(x)=log12(2x+t).

(2) h(x)=log121-x2x+t,或h(x)=log1232-x2x+t等.

证明如下:当h(x)=log121-x2x+t时,f(x)+g(x)+h(x)=log12(x+1)+log12(2x+t)+log121-x2x+t=log12(1-x2).

因为1-x2在[0,1)上单调递减,所以1-x2∈(0,1],故log12(1-x2)∈[0,+∞),即f(x)+g(x)+h(x)有最小值0,但没有最大值.

点评在探求h(x)时,要考虑以下因素:① h(x)在[0,1)上必须有意义(否则不能参加与f(x)+g(x)的和的运算);② 由于f(x)和g(x)都是以12为底的对数,所以构造的函数h(x)应是以12为底的对数,这样进行与f(x)+g(x)的和的运算便可转化为真数的积的运算;③ 以12为底的对数函数是减函数,只有当真数取到最大值时,对数才能取到最小值;④ 为方便起见,可以考虑通过乘积消去g(x)中含有的参数t;⑤ 乘积的结果可以是关于 x的二次函数,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应在直线x=12的左侧(否则真数会有最小值,对数就有最大值了).

三、 探索规律(或策略)的问题

取特例、观察、归纳、类比、猜想、假设、证明等是解决探索性问题的重要思维策略.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例7 给出下列不等式:23+53>22×5+2×52,24+54>23×5+2×53,252+552>22×512+212×52,….请将上述不等式在左右两端仍为两项和的情况下加以推广,使上述不等式成为推广不等式的特例,则推广的不等式为 .

解析由“23+53>22×5+2×52”,“24+54>23×5+2×53”,“252+552>22×512+212×52”,可得推广形式的最基本的印象:应具有“+>×+×”的形式.

再分析底数间的关系,可得较细致的印象:应具有“a+b>a・b+a・b”的形式.

再分析指数间的关系,可得准确的推广形式:am+n+bm+n>ambn+anbm(a,b>0,a≠b,m,n>0).

点评本题是填空题,只须探索结论,无须说明理由.故类比推理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例8 在y轴的负半轴上任取一点A(0,m),过点A作抛物线y=ax2(a>0)的切线,切点为C,交x轴于点B,设F为该抛物线的焦点.

(1) 证明:B为线段AC的中点;

(2) 问:是否存在实数λ,μ,使得(λFA+μFC)・AC=0.

解析(1) 略.

(2) 由题意,得F0,14a,C±-ma,-m,

不妨取C-ma,-m,又A(0,m),则FA=0,m-14a,FC=-ma,-m-14a,AC=-ma,-2m.

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实数λ,μ,则λFA+μFC=μ-ma,λm-14a-μm+14a,

则(λFA+μFC)・AC=m(λ-μ)・12a-2m=0.

又因为m

点评先假设,再求值.

例9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公差为b;等比数列{bn}的首项为b,公比为a,a,b∈N*,且a1

(1) 求a的值;

(2) 若对于任意的n∈N*,总存在m∈N*,使得am+3=bn,求b的值;

(3) 甲说:一定存在b,使得2an>b2n对n∈N*恒成立;乙说:一定存在b,使得2an

解析(1) 过程略,a=2.

(2) 过程略,b=5.

(3) 假设甲的说法正确,即存在b(b≥3且b∈N*),使得22+(n-1)b>b2・22n-2,也即22+(n-1)(b-2)>b2对n∈N*恒成立.

当n=1时,有22>b2,故b无解.

所以甲的说法不正确.

再假设乙的说法正确,即存在b(b≥3且b∈N*),使得22+(n-1)b

当n=2时,有2b

所以乙的说法也不正确.

点评先假设,再用特例推出矛盾.

1 若符号“*”表示求两个实数的算术平均数的运算,即a*b=a+b2,则对任意3个实数a,b,c都能成立的关于a,b,c的两边均含有运算符号“*”和“+”的一个等式可以是 .

2 已知曲线C1和C2的方程分别为F1(x,y)=0和F2(x,y)=0,则点P(a,b)C1∩C2的一个充分条件为 .

3 已知命题A:底面为正三角形,且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之中心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则命题A的等价命题可以是:底面为正三角形,且 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4 已知元素为实数的集合S满足下列条件:① 1,0S;② 若a∈S,则11-a∈S.若非空集合S为有限集,则你对集合S的元素个数有何猜测?并请证明你的猜测.

5. 如图4,过椭圆x2a2+y2b2=1(a>b>0)的左焦点F任作一条与两坐标轴都不垂直的弦AB,若点M在x轴上,且使得MF为AMB的一条内角平分线,则称点M为该椭圆的“左特征点”.

图4

(1) 求椭圆x25+y2=1的“左特征点”M的坐标;

(2) 试根据(1)中的结论,猜测椭圆x2a2+y2b2=1(a>b>0)的“左特征点”M是一个怎样的点?并证明你的结论.

6. (1) 证明:当a>1时,不等式a3+1a3>a2+1a2恒成立.

(2) 要使不等式a3+1a3>a2+1a2恒成立,能否将条件“a>1”适当放宽?若能,请写出放宽后的条件并说明理由;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 请根据(1)、(2)中的证明或说明,写出一个类似的更为一般的结论,并给予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