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命的最后八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俊德出生于福建永春,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少将军衔。他是我国著名的爆炸力学专家,更是我国“两弹一星”伟业的重要开拓者。林俊德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试验场和实验室里度过的。由于从事的是爆炸实验,所以他常常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次遇到危险情况,林俊德总是冲锋在前。一次在室外对炸药进行抽检,等了好久炸药都没有响。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办好时,只听林俊德大声喊:“大家都不要动,让我来。”林俊德说完,就冲上前去。他快到炸药放置点时,又转过头来,对跟在后面的人说:“趴下,不要抬头!”就这样,林俊德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沉着冷静地拆除引信,排除了险情。
林俊德患的是胆管癌晚期,可是,他坚持不手术、不化疗。林俊德担心手术和化疗会影响他的工作。2012年5月23日,林俊德从北京转到了西安唐都医院,开始了他人生最后八天的生命冲锋。
西安唐都医院再次提出给他做手术和化疗,他当即回绝。他十分平静地说:“如果不能工作,多活几天又有什么意义?”林俊德让家人赶紧把他的笔记本电脑拿来,家人不同意。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单位有好多事儿需要处理!”在场的人听了这话,禁不住泪流满面。他的身上插满了管子,可是,他坚持躺在床上工作。他要把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科研思路整理出来,留给后人。
5月26日下午3时20分,林院士病情突然恶化,出现消化道大面积出血,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经过一天的紧张救治,血总算止住了。这时,林俊德对医生说:“在这里没有电脑,探望时间又有限,我没法工作,请把我转回普通病房。”考虑到他的脉搏、血压、心率等参数明显异常,医生不同意。无奈之下,林俊德让老伴请来了医院领导。领导劝他多观察一段时间,他直截了当地说:“这样待着,比死了还难受。我宁要有质量的一天,也不要没有质量的十天。”就这样,他坚持回到了普通病房,开始了忘我的工作。他把项目组和所带的博士生召集到病房里,开科研会,并多次给单位打电话,嘱托他还没有完成的工作。
林俊德的科研工作对于我国国防事业非常重要。“林氏”压力自记仪遍布试验场的各个角落,效应试验用的坦克、飞机、火车,从万米高空到地上地下的各种工事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轻便实用的仪器。不仅如此,他指导项目组改造完善了地下核爆炸岩体力学测量体系,并系统地测量了不同爆炸条件下岩体应力波和地震运动,研究总结出分析、评估与利用现场测量数据的科学方法,为核爆炸地下效应研究和核防护工程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月31日,是林俊德住院后的第八天,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似乎感到死神的脚步已经迫近,从7时44分到9时54分,他先后9次发出强烈请求,反复强调他牵头的一个项目。他说:“如果不交代清楚,就无法延续下去,这对国家将是很大的损失,对他个人也是永远的遗憾。”
为了尽快把工作交代清楚,他决定坐到办公桌前工作。办公桌离病床只有几步,但对已经不能站立的林院士来说,哪怕挪动几厘米,都是艰难的征程。9时55分,大家搀扶他一点一点往前挪,当他勉强坐在椅子上时,他的呼吸更加急促,头颈有些发软,全靠别人帮他扶着。
10时54分,林俊德颤抖的手已经握不住鼠标,视力也渐渐模糊。他几次向女儿要眼镜,女儿告诉他,眼镜戴着呢。在场的人都劝他休息,面对一声声请求、一双双泪眼,他反复说:“不要强迫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林院士的生命体征几乎到了极限的边缘,但他依然在坚持,资料从电脑里找、按ABC的顺序排、开启保险柜的示意图已画在本子上了……11时09分,他最后一次查看了电脑里的文件,艰难地说:“好吧,谢谢!”他累了,躺下了。他这一躺就再也没有起来。
林俊德院士走了。但是,他在人生最后八天里的冲锋却像一座灯塔,永远照亮中国,照亮世界。